回覆列表
  • 1 # 顧雲孫

    對什麼是孝,什麼是順?

    對你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所謂"孝"字,作為兒女長回家看看,如果確實沒有時間回家,也總得打個電話,問侯一聲,媽媽,爸爸你們好嗎?天己漸涼,注意身體,不要太節約了。

    對於"順"字應理解為,在同父母們共同生活一起的兒女們,父母們有時會嘮叨一點,不管她們的嘮叨是否正確,做兒女的總得耐心點,只管聽,不要跟老人們發脾氣,也許老人們因為歲數的加大,記憶力減退,可能講的錯話,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女全不要往心裡去,這樣才能讓父母們過的開心,快樂戶健健康康!僅能個人觀點,供參考!

  • 2 # 常想一二喲

    什麼是孝?什麼是順?在古代其實就有相應的標準。《弟子規》、《三字經》都有相關內容。《弟子規》中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這些就很明白的回答了什麼是孝?什麼是順?《弟子規》中講到的這些看似很簡單,但要完全做到可不容易啊,一生堅持下來就更難能可貴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今,孝和順是事關人倫、事關禮義的大事,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變化,但這份孝心是始終不變的。一句話,對父母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呵護、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順應。

  • 3 # 三城一郭

    華人常講“孝順”,“孝”就是“順”。

    沒有“順”就談不上“孝”。

    很多人會說:“我把當孝敬父母的,都給了父母,我每月給父母多少錢,父母需用的我都給了,這一切我都做到了。”

    但是,他不願聽父母的話。他覺得他做到了,他是對的,父母跟不上他們的思想,所以,這樣的人是以自己為強大,不會盡心盡意孝順父母。

    比如父母讓做什麼,或者覺得什麼不好不應該做,可是,他們因為覺得自己強於父母往往不會聽父母的。

    還有過於要求父母的,比如:生活上的一些習慣,父母覺得怎樣好,就強力要求父母做,可是父母往往不願意,父母們一輩子養成的習慣,不管好與不好,合不合時代,他們覺得舒服、自在,可兒女們不以為然,這些事在生活中很常見,有的兒女們與父母因為一些小事格格不入,長久對立。

    父母們的年紀越來越大,他們的行動能力越來越差,原來特別愛乾淨的,可能因為他們的身體不舒服,就沒有原來那麼愛乾淨。他們之前一直能為兒女做的,隨著年紀越大,他們做起來越來越笨拙,這時,因為兒女們被父母慣養成的觀念其實也是很難改變的。

    父母養兒女小,兒女養父母老。無關父母有沒有養老金,兒女應該盡孝。富有富的方式,窮有窮的方式。父母不因兒女窮,會輕看兒女,兒女也不能因為窮就不孝順父母。

    老人,也像孩子,他們是孤獨的,需要陪伴、需要理解、需要關愛。

    關於這些,兒女們能夠盡心盡意的做到,以父母的心為心,不以自己的想法為強奪要求父母,就是一種高尚的“孝”。做到“順”也就做到了“孝”。

    父母們常犯的錯誤便是想改變父母。無論是生活上、習慣上、思想上。

    其實,父母如何,兒女們無法改變了的。如果能夠重塑,那麼該去上學的就是老人而非孩子了。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越老越往深發展。所以,兒女們不要試圖改變父母的想法,抱著順著父母的想法,並且尊重他們就是“孝”。

    一對兒女,大學畢業多年,在大城市奮鬥多年,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於是姐弟倆決定把在農村的父母接到城市裡了居住,他們認為城市的基礎條件比較好,生活水平也比較高,想著父母來給他們單獨住樓房,想想都是幸福的晚年。

    可是,父母們不願意出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他們習慣了農村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們習慣了自己挑水,自己劈柴、自己種菜自己,習慣了在外面上廁所,他們來到大城市裡,嘈雜是他們所接受不了的,人來人往忙忙碌碌也打破了他們的寧靜,城市空氣的味道比不上農村芳香的青草地。……

    兒女認為的好,絕對不是父母所認為的,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兒女們與其改變不了父母,就不如順著他們,好使父母們心裡舒暢,安度晚年,這也是兒女對父母最大的孝吧!

  • 4 # 低吟淺唱的花

    孟子曾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生為子女,孝順父母天經地義的事!可對父母,什麼是孝?什麼是順?

    什麼是孝?當不在父母身邊時,多打打電話關心關心父母,哪怕幾句簡單的詢問,都讓父母高興幾天!父母身體不舒服時,陪父母去檢查,在父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子女的陪伴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沒事的時候,多回家看看父母,拉拉家常!逢年過節,買點禮物,帶上一家人陪父母吃頓飯,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

    什麼是順?當父母責怪你時,忍住脾氣,不跟老人頂嘴!老人絮叨過去的事時,耐心地聽著!父母要求的事,即使不合理,至少要表面應承下來,不要當面頂撞!任何時候都不要給父母臉色看!父母老了,有時候像小孩子一樣,什麼事能順著點就順著點!

    孝順父母是華人最大的美德!每個做子女的要從心裡理解什麼是孝?什麼是順?做到真正的孝順!

  • 5 # 惠遊泰安早知道

    “孝順”一詞,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上,也被普遍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這真的就是對的嗎?

    曾經在一個節目上聽到一個專家說:“所謂孝順,不只是要孝敬父母長輩,還要順,就是順從他們的意願。”乍一聽來,似乎沒什麼問題,可是隨著自身的經歷,相信很多年輕人會發現,父母說的並不永遠都是對的,一味地順從也不見得就是好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認為父母就是我的天和地,他們所安排的一切都應當遵守,不可懷疑,所以有時候即使自己痛苦不堪也會忍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才慢慢發現,父母也有不對的時候,尤其當自己的眼界已經多於他們的時候。然而,似乎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品,可以全權安排他們的生活及命運,並且不可動搖。相信這也是代溝的緣由以及叛逆的起點。於是,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掙扎,反抗,甚至出逃。結果是自己迷茫無助,父母痛不欲生。哪裡錯了呢?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付出一切。也可憐孩子們,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其實,這一切並非無解,父母只要稍微開明一點,凡事問一下孩子的意見,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尊重,當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了,自然會聽取父母的意見。而對於正確有益處的意見,也自然會順從。當然父母有不對的時候,孩子也有不辨是非的時候,大家平等的一起討論,得出最好的結論,豈不是更好?

    而從長輩本身來說,他們想要什麼東西,想吃什麼食物,只要是能使身心愉悅並且沒有害處的,便儘可能的順從,這是正確的做法。然而,長輩的想法做法並不都是明智可取的。例如我家奶奶,已經九十多歲高齡,卻應了那句“老換小”,喜歡上了吃零食。但凡被她看到的可以吃的,小到孩子的零食糖果,大到一些看似食物的藥品補品,她都要嚐嚐鮮,家人常不能理解,我覺得應該是老人年輕時候日子清貧,沒有多少好吃的食物,老了以後就會覺得有些遺憾,有些饞嘴。

    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老人年紀大,身體各器官已不堪重負,吃多了零食很容易拉肚子,而且對於零食的害處又知之甚少,愁壞了家人。我的父親,就是她的兒子常常去買來肘子雞腿給她解饞,希望自己的母親吃得好一些。

    然而我數次看到奶奶從冰箱裡拿出冰涼的水果來吃,想要回卻又被她生氣訓斥,無奈之餘不知如何是好,父親和姑姑常說“老換小,她老了就像是個孩子,把她當孩子一樣就好了。”然而對於這個特殊的“孩子”,我們卻不知該如何是好,因為貪吃拉肚子,受苦的是老人自己。竊以為,對於這樣的長輩,盲目的孝順並不可取,因為老人自身並不知道怎樣才是對自己好的,當她的做法想法並不理智的時候,是不可順從的。

    所以,一味的順從,並不是真正的孝順。也希望心裡有疑惑的小夥伴們,對於長輩不合理的要求,能勇敢地說不,然後情真意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得到長輩的理解與認可。

    比起單純的衣食住行的滿足,老人更加需要的,是陪伴,是活著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寄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網如果今年奪冠了,那麼NBA會不會大動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