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文茶客

    蘇聯贏得對德戰爭,依靠的是遼闊的國土縱深,強大的軍事動員能力,以及全民的浴血奮戰,來自國際社會的援助。

    斯大林是國家最高領導,功績當然不能抹殺,但只能說他在自己的職位上做了應該做的事,不能把功勞全算在他一個人身上,比如拿破崙時期,法國入侵俄羅斯,戰爭的結局同德國納粹如出一轍,每個民族都有層出不窮的傑出人物,能征善戰的將士,即使沒有斯大林,還有別的人站出來,比如法國,貝當雖然投降了,但還有戴高樂出來領導自由法國。

  • 2 # 柒月體育

    蘇德戰爭初期,德國軍隊勢如破竹橫掃蘇聯軍隊,蘇軍傷亡過百萬,正是斯大林的錯誤指揮的後果,及大清洗運動造成的蘇軍將領匱乏及戰鬥力下降,之後之所以能夠艱難戰勝德國賴於蘇聯的戰略縱深,豐富資源,及強大的後備軍及蘇軍英勇無畏的戰鬥意志,斯大林單憑軍事能力來講恐怕和希特勒一樣都是軍事才能並不出眾的領導人,德軍潰敗源於希特勒,蘇軍勝利絕非因為斯大林

  • 3 # 趙志軍001

    二次世界大戰,英勇的蘇人民杜斯大林的領導下,舉全國之力,付出了2500萬人的生命代價,終於與世界人民一道,戰勝了希特勒法西斯德國。

    在戰爭還未開始的時候,蘇聯政府預先的工業設施,戰略性的轉移到了西伯利亞的腹深地帶,有效地避免了納粹德國空軍的襲擊,和毀滅性的打擊,保障了 後勤的供給,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戰爭物資的保證。

    既然是這樣天獨厚的條件,本可以有效的抗擊德國的入侵,和不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戰勝納粹德國希特勒。

    人們都知道上個世紀30年代的蘇聯,曲沙皇時期的農業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以進入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 國家實力已經達世界高階。

    然而,由於斯大林的大清洗運動 ,使蘇聯軍隊的領導階層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至使蘇德戰爭一開始並非常的被動,戰爭打得異常殘酷。

    斯大林鋼鐵般的性格,領導蘇聯軍民一舉粉碎希特勒的進攻,並以勢如破竹之勢,與盟軍一起徹底地消滅了希特勒的納粹德國。

    歷史沒有假設也不容假設,斯大林為 結束二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4 # 日慕鄉關

    這個問題要分開來說。

    首先如果沒有斯大林是否會產生大掃除,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成立與否與二戰中斯大林的貢獻是直接相關的。

    按照戰後蘇聯自己的說法,大掃除是斯大林一個人的錯誤,但縱觀****國家幾十年的發展,相當一部分國家出現了類似的權力鬥爭,可見在****國家建立初期,類似場景有其發生的內在必然性,只不過斯大林治下的蘇聯更為典型,更為血腥。

    大清洗極大挫傷了蘇軍的戰鬥力,大量有經驗的將領和指揮員被清洗,以至戰爭之初,許多毫無經驗的軍官被推上一線,面對軍事素養、武器裝備都優於自己的德軍,一戰即潰,險些失敗。從這點上來說,斯大林對衛國戰爭初期的慘敗是負有重要責任的,但這些責任中有一部分來自於自身的制度因素,而並非完全是個人原因。

    戰爭開始以後,斯大林逐漸從驚慌失措中走出來,並開始選人用人,運籌帷幄,改變戰爭初期的不利局面,這時候斯大林做事果決,用人不疑的特點開始全面展現出來,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名將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

    對斯大林又愛又恨的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曾經這樣寫道:

    當我重新調回莫斯科工作時,多半是在斯大林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同他直接打交道。我們從斯大林那裡得益頗多。當他思維正常、頭腦清醒的時候,會向周圍的人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議和指示。說實話,我對他評價很高,十分敬重他。

    朱可夫在自身的回憶錄中對斯大林在為國戰爭中的貢獻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斯大林在戰勝法西斯德國及其同盟者的事業中作出了巨大的個人貢獻。他的威望是極高的。因此,任命斯大林為最高統帥是得到人民和軍隊熱烈擁護的。

    蘇聯在戰爭開始後不足兩年時間能全面轉守為攻,除了自身強大的國力後盾,斯大林制度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軍糧不足,就去搶老百姓的;生產力不足,就全民皆兵,無償勞動;軍事資源都是國家的,不需要買賣,無限生產;兵力不足,全部抓丁拉夫上前線,不去就是叛國;士兵在前線一旦投降,全家受牽連;打戰不賣力,後方督戰隊自己用機槍突突。

    儘管這些做法顯的粗暴、野蠻,但在戰爭危急關頭,卻可以快速調動一切資源,不惜一切代價獲取勝利。

    而勝利,是評價一位**合格與否最重要的指標。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斯大林,蘇聯也許同樣會戰勝希特勒,畢竟有庫圖佐夫戰勝拿破崙在前,但勝利可能會更加曲折,犧牲可能更加巨大。

  • 5 # 陽城導航

    沒有斯大林,蘇聯能打贏衛國戰爭嗎?

    許多人認為,沒有斯大林,蘇聯有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名將,照樣打贏衛國戰爭。他們忘記了,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名將是被斯大林發現,並重用的,沒有斯大林,朱,華等名將能被髮揮作用嗎?

    領導人屬於稀缺資源,有什麼樣的領導人就有什麼樣的將星集團。二戰中,蘇聯湧現出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名將,如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揚,馬林諾夫斯基,托爾布欣等人,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戰功,均與斯大林的領導有很大關係。特別是科涅夫,兩次打敗仗,兩次被撤職,均被斯大林寬容,重新委以重任,成就了科涅夫的輝煌。

    相反,德國也有一批名將,如古德里安,曼斯泰因,隆美爾等人,才能超群。但是他們遇上了希特勒這樣的領導人,就只能窩窩囊囊,最後跟上希特勒陪葬!

    有人說因為有了斯大林,所以才有了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的潰敗。其實他們不瞭解當時的情況。希特勒發明的這個閃電戰,確實厲害。不僅是蘇聯,還有波蘭,法國,英國,哪一個國家能夠防得住希特勒的閃電戰?一個個被希特勒打得人仰馬翻!這又該追究誰的責任?事實上還是斯大林以鋼鐵般的意志,領導蘇聯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頂住了希特勒凌厲的攻勢與打擊,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事實上只到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全世界才鬆了一口氣,認為希特勒是可以戰勝的。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還有一個情節,即1941年10月,等莫斯科門戶洞開,形同虛防的時候,斯大林不但沒有隨政府機關撤走,反而親自留在莫斯科指揮戰鬥。並於1941年11月7日在紅場檢閱部隊,激發了全華人民的鬥志,勇躍參軍保衛祖國。成為蘇軍拼死抵抗德軍進攻,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重要保證。

    有人說換了斯大林可能會怎樣?蘇聯衛國戰爭是斯大林領導打贏的。如果真要換人,那應該換誰呢?如果換成戈爾巴喬夫,那就不用希特勒進攻,自己直接玩完了!

  • 6 # 紅色手電筒

    對於蘇聯來說,戰勝德國的物質基礎是蘇聯的2個五年計劃,沒有這兩個五年計劃,蘇聯還是一個農業國,而如果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時還是一個農業國,那麼是根本不可能戰勝德國的,那些蘇軍的將領都是使用坦克的高手,但是沒有坦克,這些將領使用什麼作戰呢?如果還是使用步兵騎兵,那麼就算是朱可夫,或者圖哈切夫斯基沒有被殺,由圖哈切夫斯基指揮,一支裝備落後的軍隊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二戰初期波蘭軍隊的下場就是蘇軍的下場。

    而對於蘇聯來說,斯大林是蘇聯快速工業化的最有力的推手,為了快速工業化,斯大林使用了鐵腕手段,甚至是採取了十分殘酷的手段來排除一切會阻礙快速工業化的阻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迅速完成了工業化,朱可夫曾經說,如果沒有戰前的建設,那麼戰爭爆發以後,他們都不知道在哪裡才能把敵人擋住,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際情況。

    而做到這一切的只有斯大林,可以說如果沒有斯大林的鐵腕手段,蘇聯就不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走過了發達資本主義100年走過的路。就象丘吉爾對於斯大林的評價,他接手的是一個扶著木犁的國家,他離開的時候留下的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工業國。

    當然,做到這些成績,斯大林採取的手段使得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人道成本,原來毛主席曾經提過三七開的說法,就是一個人如果能有7成的事情是正確的就不錯了,這種三七開對於斯大林其實挺合適,不過我個人覺得對於斯大林來說,四六開比較合適,畢竟蘇聯付出的人道代價太大了,而且他的很多政策埋下了後來蘇聯解體的種子。

  • 7 # 龍巖微訊息

    二戰如果沒有斯大林,蘇聯能戰勝德意志帝國麼?

    幾次看見有人這麼說,這種假設性的問題且不評論。不過應該指出的實際情況是。俄國自近代幾百年都位於歐洲列強的邊上,沒被滅還從一個內陸小國擴張成了兩洋大國,反倒是斯大林的時候,是數百年來鵝人遭受外敵入侵最大,死傷最慘的時期。就講抵抗入侵,同樣是面對Continental強敵,亞歷山大一世幾個月就把拿破崙趕出去了,他被摁在地上幾年客觀一點來說斯大林大清洗時期給蘇軍造成的重大打擊的確是蘇軍前期節節失利的重要原因,固然德軍的戰術戰略和兵員素質在戰爭前期更勝一籌,但蘇軍前期的損失情況確實相當難看,這和大清洗導致各級指戰員嚴重短缺以及戰備擴軍帶來的兵員膨脹,訓練時長質量下降有很大關係。。首先工業化之後相比工業化之前後勤供給不能同日而語拿破崙俄國堅壁清野一年就因為補給七十萬大軍沒了·xtl在43年還有還手之力而且照這麼說亞歷山大一年就莫斯科不保 二戰中德國攻蘇進展快是靠機械化優勢。戰爭初期德軍在裝備方面有巨大的優勢 當初要不是斯大林四五年前搞的肅反大清洗他們軍隊裡至少還有幾萬有點腦子的軍官能幹幹事。肅反運動殺了很多高階將領,導致蘇軍有兵無將,戰鬥力大減;沒有斯大林的肅反運動,蘇軍的形勢會好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生氣了怎麼哄?怎麼哄老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