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llball阿球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在乎財務自由這件事。當然,不在乎肯定是不符合生存實際的,只是要問到具體多少錢,我覺得要看你身處在哪個城市。

    剛畢業出來的學生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總是會對於自己今後的財務生活感到焦慮。

    再次我自薦給推薦一個好方法,大家算算自己的工資是否可以對得起自己的生活質量。在拿到工資後,有百分之十五是可以解決五險一金,水電煤氣。百分之十,作為自己能存的備用金,百分之十五作為孝敬家裡人長輩的生活費,百分之五到十作為自己學習進步基金,百分之十作為社交費用,剩下的三十五作為自己日常的交通費,伙食費和房租。

    如果這樣的比例你能夠輕鬆的完成的可以再考慮把房租水電之類的生活費比率再壓低。

    當然,沒有達到的也不比太過焦慮,時間總會給努力的人答案。

  • 2 # 呲牙大飛

    那就看你選擇怎樣的生活,有人一頓飯上萬,有人一頓飯幾塊錢。有人倖幸苦苦一個月工資可能還抵不上別人一條狗一天的生活費。

  • 3 # 事成財經

    之前我也寫過這樣的文章,財務自由只是相對的,我們所理解的財務自由就是不再以工作,作為獲得收入的唯一手段,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的事情。

    簡單理解大概就是當你不工作的時候,也有其他渠道的現金收入,也不必為金錢發愁。但是這個始終跟你的慾望掛鉤,如果你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慾望,那麼財務自由相對容易達到。如果你慾望無極限,那再多錢也很難財務自由。

    不管買資產,投資,還是消費,都要量力而行,想要實現相對的財務自由,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建立對自己的認知,然後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是我們可以塑造未來的自己。努力工作,好好理財,學習投資,不斷給自己充電,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有財務自由的可能。

  • 4 # 江十四郎105065382

    一級財務自由:菜市場自由,想吃什麼可以買什麼。

    二級財務自由:飯店自由,想去什麼飯店吃就去。

    三級財務自由:車自由,想買什麼車就買。

    四級財務自由:房子自由,想買那個區的房子就買。

    五級財務自由:國籍自由,想換生活環境就換。

  • 5 # 人人貸財富

    那天下班,在地鐵上偶遇了之前的一位同事,就閒聊了一會。

    同事說,前些天收到裁員通知,房租也要到期了,現在特別想逃離北上廣。

    我隨口問她:“那你接下來怎麼辦?”

    同事說:“我還沒想好,你說我要是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我聽著很詫異,同事連面試的準備都沒做,就在心裡打退堂鼓說自己不行。

    其實真正限制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那顆設限的心。

    中年人的壓力太大了,要還房貸車貸、照顧老人孩子、還要面臨更多年輕人帶來的工作競爭。2018年底突然到來的寒冬,不知道是否喚醒了安於現狀的你。

    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先記住別做這三件事:

    1、別想著賺快錢

    今天中午,曾經的“中國菸草大王”和“褚橙大王”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

    從打造出亞洲最大卷菸廠的“煙王”,18年的時間共創稅收991億。再到經歷入獄磨難,如今成為“橙王”,固定資產8000萬元,年利潤3000萬元。褚時健在耄耋之年完成了觸底反彈的奇蹟。

    總有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褚時健,為什麼啥事都做不成。他回答說:“你們太急了,把事情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快90歲了還在摸爬滾打。”

    很多人想賺快錢,其實本質上弄錯了一件事情,職場上從來沒有“快錢”可以賺。

    之前看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對羅子群老公白光,印象特別深刻。白光能力奇差,卻總認為自己有能力一夜暴富,什麼工作都不好好做。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機會成本”,指一個人做了某項選擇,就必須承受由此失去的其他利益。

    人的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錯過另一個選擇。如果從一開始就為了賺快錢,在不同領域跳來跳去,那充其量是兼職,也就是偽斜槓。

    最終一定會因為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而缺乏可競爭的核心能力,成為職場上隨時可以被替代的人。

    我很認同查理芒格說過的一句話: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先配得上它。

    一個人的價值,決定了最終的收入。想要多高的收入,就要先讓自己擁有相匹敵的價值。

    認真對待生活,活在當下,對自己負責,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2、別想著去創業

    創業的問題從來不是創業本身,而是你適不適合創業。在寒冬中,這一“適合”的標準變得更為嚴苛。

    比如說,你有房子要供,你有妻兒(夫兒)要養,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防守,而不是如何進攻。

    創業,一定要有All in (全部投入)的身心狀態。我理解的All in 的狀態是:平日和週末是沒有差別的,上班和下班是沒有界線的。別人週日晚在電視前看綜藝節目,你在電腦前和客戶焦頭爛額,都要習慣。

    最重要的是你要享受這種狀態。如果你每天想著下班,期待過週末,那麼你一定是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的時間賣給了公司,只有下班後和週末的時間才由自己支配。

    而想要創業,就要告別小資生活,告別慵懶的下午時光,還有那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創業公司,工作就是生活,要不然你幹嘛來創業公司啊。

    如果你是一個單身人士,“一人吃飽全家不愁”,你可以去創業;如果你有足夠的積蓄,並且在家庭和創業之間做好了安全的財務防火牆,虧光了也不會影響家庭正常的生活,你也可以去創業。

    可是如果只希望丈夫或妻子獨立支撐這個家,獨立養活孩子,自己想著創業,這樣你或許有一天能熬過寒冬,可你的家庭和孩子呢?

    人生的大起大落,會在創業公司重複上演,心情也經常會像坐過山車一樣。很多人在創業公司待不下去,並不是因為其它原因,而是現在的公司已經不是你剛進來時候的公司了,你原有的能力已經不再匹配目前的職位。公司在野蠻生長,你卻在歲月靜好,怪誰呢。

    創業辛不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一年到頭沒有休息天累死累活,可能也看不到幾個錢。別人打工,有休息天,可能一年到頭錢賺的還比你多。

    創業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膽小者勿入。

    3、別想著去買買買

    曾在貼吧上,看過這樣一個帖子:“32歲,自己的存款為0,真得就差不多該自殺了。”

    網友稱自己已經32歲了,但還是一無所有,以前以為30歲的時候會是前途無量,但是等30歲的時候,才發現明明是前途無亮。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

    當美國女人不開心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一個溫暖的擁抱,以及一句輕聲的安慰:“You need cry!”當中國女人不開心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快遞小哥的一通電話:“有你的快遞!”

    朋友就說,自己每次對抗工作上的不順心,就是買買買,因為每次買買買都能讓自己感到工作的價值。

    可是這種買買買,最後的結果就是,家裡堆了很多用了一次就不喜歡的東西,信用卡上欠了不少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所有抗風險的方式中,最容易操作的就是要有積蓄。

    有了積蓄,很多意外的發生你都能夠兜底,不管是疾病還是裁員,都能讓你更有底氣去應對。

    都說三十而立,但這個“立”並不是單純的指擁有錢、權、名、利。生命是旅程,“立”是活在天地間,獲得人格的獨立。

    人終有一老,或老而庸常,或老而優雅,我們總有選擇。與其蹉跎歲月,不如現在就開始改變:多讀書,多旅行,多一點愛好,多一點對生活的熱愛。當我們變得不炫耀,不爭吵,不空洞,不浮躁,即便生命枯竭,亦可以在優雅中變老。

    雖然從生理上來說,我們都有一個“年齡”,但年齡並不是衡量人生進度的唯一標尺。

    如果在30歲之前你還在遊蕩、嘗試、彷徨,請不要恐慌,不要危機,不要認為你必須在20多歲就做出“應該”的決定。

    人生不設限,30歲後的你,可以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看的魚澆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