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中醫知識網

      1、四肢肌肉對稱性無力和萎縮,行走緩慢跌倒不易爬起,上下樓困難費力,腳跟不能著地。走路時呈典型的鴨子步型。

      2、小腿肌肉發涼、發硬、粗大。主要病因:顯性或隱性遺傳或基因突變性別及好發年齡:10歲以下多見,男性多於女性主要症狀:多近體端肌萎縮,遠端假性肥大無力,鴨步、突腹、足尖走路、翼狀肩.Gowers症陽性主要病理變化:肌細胞退行性變,壞死,脂肪細胞及結締組織增生,肌細胞內DYS缺失或異常。

      3、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為X連鎖隱性遺傳,男性發病,女性攜帶異常基因但不發病。多見於兒童發病,逐漸進展。開始表現為走路不穩,易摔跤,上樓困難,下蹲難以站起,需用雙手撐膝來幫助股肌用力,使上身起升,站力時胸腹過度前凸,來維持腰部肌無力的身體平衡,兩腿分開方可站穩。

      4、眼肌型肌營養不良為典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有隱性遺傳和散發病例。某些病例與線粒體DNA缺失有關。通常在30歲以前發病,上瞼下垂為早期表現,隨之發生進展性眼外肌麻痺;也常見面肌無力,以及四肢肌亞受累,病程緩慢進展。易誤診為重症肌無力。

  • 2 # 使用者69217490859

    肌營養不良症是指一組以進行性加重的肌無力和肌肉萎縮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群。

    其中杜氏肌營養不良和貝氏肌營養不良是最常見的兩種型別,主要影響骨骼肌的發育,導致行動不便、心肌無力,而且這兩種型別的肌營養不良幾乎只發生在男孩身上。

    杜氏和貝氏肌營養不良有著相似的症狀和體徵,而且是由於同一基因的不同位點突變而導致兩種疾病的發生。這兩種型別的肌營養不良在病情嚴重程度、發病年齡和發病程序方面有所不同,一男孩若發生杜氏肌營養不良,肌無力症狀往往出現在幼兒期,並迅速惡化。其運動技能發展緩慢,如坐姿、站立和行走,到了青春期他們通常需要依靠輪椅活動。貝氏肌營養不良的症狀和體徵通常發病較溫和,不同時期變化明顯。在大多數情況下,肌肉無力的進展在童年或青春期後期症狀明顯,但是惡化的速度要慢得多。

    很多時候患者雖然表現出來的是同一種疾病,但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卻有成千上萬種。平常檢查只是從疾病的表現得出所患的是何種病,卻不能準確的找出罹患疾病的真正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病明明很簡單卻很難醫治,佳學基因致病基因鑑定基因解碼真正做到查詢病因,有效防治。

  • 3 # 中華中醫知識網

    一,絕大多數患兒有小腿假性肥大,少部分可見舌肌或肩部(三角肌)等假性肥大。此時多數患兒癱瘓在床。

    二、患者發病初時走路笨拙,容易摔倒,奔跑困難,之後逐漸出現走路和上樓困難,下蹲站起困難。

    三、嚴重者出現典型的鴨步,站立時背部前凸,肚子向前挺,兩腳向外撇開,走路緩慢搖擺。躺著至起床站立非常困難,必須先翻身俯臥,再雙手扶著兩膝,逐漸向上支撐起立,舉手不過肩。

  • 4 # 使用者40587662906

    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的肌肉變性疾病。其實任何一種疾病都是早發現早治療,愈後越好,肌營養不良也是如此。對於肌營養不良的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強綜合性心理治療十分重要。首先應改善精神狀態和不良的生活、工作環境,保持良好的心理,增強自身免疫功能,早防、早治,則療效較好。

  • 5 # 中國臨床營養網

    肌營養不良症主要表現為肌肉萎縮和無力,由遺傳原因引起,臨床上有5種分型:

    ①假肥大型:小腿肌肥大,行走緩慢,呈鴨型步態,肩胛帶肌肉萎縮無力,呈翼狀肩;

    ②肩-肱型:頸肌、肩胛帶肌、肱肌萎縮,整個肩胛部類似“衣架”;

    ④眼肌型:主要為眼瞼下垂和進行性眼外肌麻痺;

    ⑤遠端型:主要為四肢遠端小肌肉萎縮。

  • 6 # 德濟元中醫館

      肌營養不良有不同型別,它們的臨床症狀、疾病嚴重程度、功能損害、預後也不相同。

      1.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分為嚴重的杜興型和良性的貝克型,前者發病率大致為出生3500個男嬰中有1名患兒(女嬰一般不發病),出生後正常,開始走路時間較晚,行走緩慢易摔倒。3歲左右出現症狀,走路時左右搖擺似鴨步,腰部前凸,仰臥起立時必先翻身俯臥,以雙手掌撐地成跪位,再雙手撐膝蓋、大腿才能直立。蹲下起立時雙手均需支撐膝蓋才能起立。7歲以後症狀一年比一年重,14歲以前喪失行走能力。貝克型肌營養不良比杜興型少,多在5歲後出現肌肉力弱,病情進展比較緩慢,成年後可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困難。

      2.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表現為面部表情肌、肩部肌肉及上臂肱二、三頭肌萎縮無力,可出現雙眼閉合無力,吹哨、鼓腮、雙肩上抬困難。

      3.肢帶型肌營養不良:表現為骨盆帶肌肉萎縮無力,走路呈鴨步,患者上樓、蹲下起立困難。也可表現為上肢肩帶肌萎縮無力,出現“翼狀肩胛”、斜方肌、胸大肌萎縮,抬舉上肢困難。

      4.遠端型肌營養不良:主要表現為四肢的遠端,手肌及足背伸屈困難,不能用足尖、足跟行走。

      5.強直性肌營養不良:表現為面肌、咀嚼肌、胸鎖乳突肌、肩帶肌、四肢肌肉萎縮。表現用力或握拳後,鬆開困難,天氣寒冷的情況下可加重本病。

  • 7 # 黎醫生

    你好!

    肌營養不良是常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病。多見於兒童,多在3歲左右出現症狀,

    主要有:

    1 獨立行走比一般小兒較遲,容易跌倒,後逐漸出現步伐異常。

    2 由於髖帶肌與肩肌無力,患兒走路時出現左右搖擺似鴨步,同時伴有腰部前凸,而且仰臥起坐立時必須先翻身呈俯臥,雙手撐地成跪位,再雙手撐脛前、膝、大腿前方,才能使軀幹伸直達立位。

    3 患兒骨盆近端肌無力等。

    4 隨著病症逐漸加重,患者跟腱、髂脛帶及髖屈肌逐漸攣縮,形成馬蹄內翻足。然後逐漸使軀幹、四肢近端和頸肌嚴重萎縮及脊柱畸形。

    要準確診斷肌營養不良,需要做實驗室輔助檢查才能確診。

    希望這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8 # 紅色梅瑰32122662

    如果肌肉營養不良,就會出現區域性肌肉慢性疼痛、萎縮、功能障礙的症狀。這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肌肉活檢和血液肌菌檢查。肌電圖清晰。如果是這樣,它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康復理療,並且使用激素藥物來改善症狀。

  • 9 # 風溼科專家王凱

      肌營養不良都有哪些表現?

      很多患者覺得肌營養不良這個病無無藥可治,並且治不好。其實不然,肌營養不良這個病確切的說是不好治,但是並非治不好,治病講究方式方法。肌營養不良這個只有早期症狀表現早期發現才能更早的進行治療,下面一起來看看肌營養不良的一般有哪些症狀表現?

      肌營養不良症狀大盤點:

      1、正常兒童生後1歲獨立行走,患兒可能1歲半—2歲開始獨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穩,走路易跌倒,這些症狀一開始往往被誤認為缺鈣或體質弱等而被忽視。

      2、隨患兒年齡長大,症狀逐漸明顯,常在入托後發現患兒運動能力較同齡兒差,動作不協調、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齡兒童。肌營養不良患兒逐漸出現步態異常,行走搖擺,走路鴨步,出現遊離肩,下蹲困難,上樓困難,蹲下後站立困難。還有些患兒會出現走路腳跟不能著地,肌肉變性萎縮,眼瞼下垂等症狀。

      3、肌營養不良患兒多於3—5歲逐漸出現症狀,嬰幼兒期多無症狀,也有部分細心的家長可能發現患兒其實從小運動發育較同齡兒童稍有落後。比如孩子四五歲了走路腳跟不著地,雙臂上舉無力,鴨型步態,雙下肢腓腸肌肥大。

      4、隨病情進展,肌營養不良症狀越來越重,大約12歲左右患兒失去獨立行走能力。之後,由於長期臥床,容易併發褥瘡、墜積性肺炎等。由於呼吸肌無力、或合併心臟受累等原因,在20歲左右可由於呼吸不暢而死亡。

      【溫馨提示】肌營養不良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而更為不幸的是給家庭、社會帶來的負擔。如果您的孩子有了這些症狀,一定要及時去專業醫院對症醫治,以免貽誤了孩子的好醫治時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維持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