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糧小花

    太累了!成本太高了!

    現在的走親戚已經很少有親友間的親情,更多的是攀比互相競爭。關係好的平時就可以走動不用等年末才去,年末去的往往都是儀式感!哈哈哈

  • 2 # 閆殊君

    現在回老家過年,村裡的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有一大部分都在城市裡買房按家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說話有代勾,你說的話他們聽不懂,走個親戚也不吃飯,所以說人情淡溥了,好多親戚都不走啦。

  • 3 # 慢慢學會愛

    就我自己來說

    我母親是兄弟姐妹比較多,大家關係也好,過年的時候都是一大家子在一起過,我們小輩玩的也比較好

    現在哥哥娶了老婆,姐姐嫁到外地,過年回來都比較困難,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沒了年味,也就沒人想聚在一起過年了

  • 4 # 熱浪為狂風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懶,覺得走親戚太累,也是一部分年輕人不想走親戚的原因。最關鍵的還是自己在外面沒有賺到錢,現在走親戚紅包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大

  • 5 # 風入松小說

    每逢過年,走親訪友,是華人的習俗,也是華人濃重人情味的體現。

    農村人春耕種、夏秋收,只有冬季閒暇,過年之時,乘著節日的熱鬧勁兒,走親訪友氣氛熱烈。華人重視人際關係,有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給自己多備條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古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萬一遇上艱難事,最能幫一把的就是親友了。若是平時不走動聯絡,到有求於人時,誰會鳥你呢。小時候每逢過年,家裡總會有接連不斷的親友前來,父親也會備上禮物前去走訪多年未走動的親友。小時候每逢過年路上總能看到三三兩兩陌生的面孔,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前去村裡的某家某戶走訪。長大後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過年了,偶爾回去發現過年期間路上行人稀少,多數家庭門可羅雀。而自己家前來走動的親友也沒幾個了。

    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致。隨著生活經濟的提高,許多困難自己能夠解決,需要親友幫助的地方少了。一個好漢不需要三個幫了,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何必費心費力去維護那些不需要的人際關係呢。

    二、農村空巢現象突出所致。近些年農村的青壯年幾乎都去城裡務工了,留下的是老人和兒童,老的沒精力走動,小的不再受傳統習俗影響。所以過年走親訪友的現象,就變得很稀少了。

    三、傳統習俗的淡漠所致。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拜金主義、利己主義、走上級路線思想深入人心,窮親戚這層關係避之不及,誰還願意去走訪呢。

    四、“社交恐懼症”的侵襲。許多人開始變得不愛社交,清清靜靜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被別人打擾。

  • 6 # 一絲留戀123

    出門在外久了,思想也改變了,都是為了賺錢生活忙碌,回家也覺得沒必要那樣走動了,費時費力,有時候感到力不從心。紅白喜事的大事能到就行了

  • 7 # 淺笑餘生

    為什麼很多人回老家過年,因為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平時在外面奔波,沒有時間陪自己的父母,而春節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回去陪父母過年。

    過年各地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但有很多地方都有在過年期間走親訪友的習慣。但現在的人為什麼不願意再走動呢?包括去親戚家拜年。

    小時候最盼望的節日就是春節,最喜歡的就是過年。那時候經濟水平不高,物資缺乏,只有過年才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而自己家的好吃的糖果,父母總是不讓多吃,要留給到家裡來拜年的親戚吃,所以自己就吃不到太多,然後就盼望著到親戚家去吃他們家的。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平時大家就可以穿新衣,有喜歡和想吃的東西,都能買到。再加上現在保護環境,各地都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炮竹,包括部分農村也開始禁放,所以年味越為越淡。還有智慧手機的普及的,人們現在交流幾乎全依賴手機,過年吃飯時,人們幾乎都低頭玩著手機,幾乎可以做到一餐飯下來,全程無交流的狀態。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攀比之風隨之出現。現在的走親訪友,不再是單純為了親情而走動,而是在攀比,誰家的小誰過年開著什麼什麼車回來的,那個誰家孩子學習老好了,回回年級第一,那個誰今年過年,公司發了多少多少年終獎等等。還有來自一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所謂的關心,怎麼還不找物件啊,什麼時候結婚啊,什麼時候生小孩啊,什麼時候要二胎啊等等,讓人煩不勝煩。

    所以現在大部分人回老家過年,卻不願意走動,可能這就是成長的煩惱吧!

  • 8 # 我是一棵無人知道小草

    我也有這種感覺哦,現在回家吧,基本就是念在有長輩在家,要不然回不回都一樣。那些三姑六婆的時間久沒聯絡,慢慢就淡忘啦,如果再重新維護關係又沒時間,又會說這說那的,乾脆就不聯絡啦,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忙,為了賺那點錢,為了生存,為了有口飯吃,為了不向別人伸手借錢。把一生的時間都奉獻給事業了。

  • 9 # 阿金業娛

    很多人回老家過年時間不長,沒多少時間,有一點時都想好好休息一下,在外面奮鬥了一年不容易,好不容易有一點時間休息。現在社會年輕人一年到頭都在外面賺錢,沒時間走親戚,慢慢地越來越疏遠,關係越來越談。現在親戚之間,如果你沒錢沒權,沒有多少人會搭理你。

  • 10 # 孫大聖小姐姐

    不願意走動的原因就只有兩個:

    一:沒錢!

    錢是人的膽,走動得需要經費吧,得請客吃飯吧,如果別人比自己混的好,沒面子!

    二:沒有共同語言

    因為工作種類不同,級別不同,時間間隔長了,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

    拿我舉例子,我從初中畢業和爸爸一起做生意,後來自己開店,再後來做管理,做團隊……

    回到老家以後,同學朋友在一起,他們老是說東家婆婆長,西家媳婦短的,誰家跟誰家打架了,誰家媳婦打麻將之類的,我就不願意聽。

    而跟他們說做生意,管理團隊之類的話題,他們又說我嘚瑟,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聊天,能聊的就是回憶回憶我們的過去,但是,過去就是那麼點話題,聊完就沒有了。

    所以,回到老家,很多人就不願意走動了。

    你們覺得呢?

  • 11 # 老周12345678901

    娛樂的方式多了,親情也慢慢淡了,人變懶了,能動口解決的基本不動手了。原來每天可以步行幾十裡去工作,現在遛彎幾十步,遠一點點要用代步工具。一切都是人變懶造成的。

  • 12 # 鄉愁3263

    很多人回老家過年,……

    這問題很複雜,一時也說不太清楚。回家主要是看看年邁的父母,放假時間短,願多和父母聊陪些的人多。再有就是人依賴手機的多。還有部分人回家過年開銷大,個人收入不高,手中拮据,不想徒入攀比的社會人情風當中去。

    還有極少人在城裡待慣了,看不慣,不習慣農村……或多或少的有瞧不起農村的思想吧.。

  • 13 # 閱微情感草堂

    每次回去被七大姑八大姨鄰居唸經,以前是長輩念,現在同輩和小輩也念。

    1、現在做什麼,掙多少錢?然後就說起自己的姑娘兒子工資多高多高就差躺著掙錢了,口沫橫飛的,洋洋得意(掙少了你不會幫,或許背地裡還會嘲笑。掙多了也不會分你,也可能借別人的發達給自己貼金,或許會眼紅妒忌。所以無論從哪方面都是不討喜的問題)

    2、什麼時候找物件結婚啊?都多大了了還不找?不要找遠了(你也老大不小了還挑啥?好的都讓別人挑沒了,你看誰誰家孩子都滿地跑了,天哪這個問題我無言以對,真想翻個白眼,我居然愁嫁了?)

    3、再不結婚,等生孩子就晚了(都多大了,到時候高齡產婦了,早點結婚生了到時候你婆婆和媽媽都可以幫你帶)

    4、女孩子家家的,自己幹多累呀,找份輕鬆工作、什麼公務員、事業編,找個條件好的嫁了才是正道。(我對自己的性格特長心中有數,你覺得那樣好,未必適合我。不好意思,我始終覺得事業比婚姻靠譜,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不妨礙別人即可。)

    最早我是實打實地一一回答;慢慢,開始敷衍;現在壓根兒一句不想聽、不想答,無論是誰問,連敷衍都懶得敷衍,且每次聽到,恨不得立馬翻個白眼回去,然後懟上一句:關你屁事!每次回家過年都不想白天到,那些大娘大嬸村口聊著守著就等著看誰家姑娘回來了帶女婿來了,誰家買車了…嚇得每次過年只想晚上悄悄到家,悄悄回。

    最後,能怎麼著呢?其實“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這八個字,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可真把這八個字脫口而出,那些老臉也沒地方放了。不想撕破臉,又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保持邊界和距離感,少走動!所以,我現在理解堂妹了,不願意,就誰家也不去,管你怎麼想怎麼說。

    合得來,多來往,合不來,不走動誰也沒權利指責。少走動不代表不聯絡,只是,有事兒,打電話,沒事兒,少聯絡。過好自己的日子,讓自己幸福,才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只是想,讓一切關係,變得,簡單、純粹。

  • 14 # 米妮雅溪

    回老家過年走親戚是個傳統習俗,但是現在這個習俗漸漸淡化了。原因如下:

    一是以前人的兄弟姊妹多,加上自己生的孩子,很多人在一起玩很開心。現在基本都是一個孩子,沒有親兄弟姐妹,去堂兄妹家沒那麼親熱,不好玩。

    二是以前人的生活水平差,過年走親戚可以去親戚家吃好吃的。現在天天有好吃的,對走親戚沒什麼期待。

    三是以前娛樂有限,聚在一起聊天就是很好的消遣,現在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機,不怎麼說話,沒意思,所以現在都不愛走動了。

  • 15 # 小濱哥

    忙忙碌碌一整年,難得空閒,粉刷房子,打掃衛生,辦年貨,貼春聯,年年如此!

    金鼠尾巴翹,新春祝福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小孩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