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不像壞小孩

    你好,你所說的早於“楷書”的“行書”,不能稱之為“書法”。因為真正的“書法”,是從有了“楷書”對“字”在間架結構上的要求以後,才形成比較規範的“書法”。所以,從有了“楷書”以後,練字便都是由“楷書”入手了。“真草隸篆”之中,楷書其實是最難寫的,主要就是“楷書”難以藏拙,最見功夫。如果沒有一定的“楷書”功底,行書、草書再怎麼練,也難登大雅之堂。

  • 2 # 不二齋

    中國的文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然後隸書,這個發展路線還是很明晰的。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之前屬於古文字,隸書之後是今文字。

    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在文字學中很重要的概念叫“隸變”,由隸書一下變出三種字型,草書、楷書和行書。

    一種文字在完全成熟以後,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更加標準化,一個是草化。隸書的草化其實就是章草,至於行書和楷書,現在公認的是先出現的行書。

    從當時的民間殘卷可以看出,剛開始出現的就是一種由隸書草寫而形成的早起的行書。這種行書向兩個方向發展,速度放慢,書寫規範的成了楷書,保持這種風格並更加精緻化的形成了成熟的行書。

    早期行書的出現確實要比楷書早。但現在一般都認為今草、行書、楷書都完全成熟於王羲之。

    學習書法要從成熟的、嚴謹的楷書開始,這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是經過比較之後作出的正確選擇。楷書基本包含了書法的全部用筆,結構嚴謹,能夠更好的訓練初學者的控筆、審美能力。

    初學書法學習楷書和他的出現先後順序關係不大,是由楷書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做為最後出現的一種字型,它成熟完善,初學書法當然要學習這種字型。

  • 3 # 李老才書法歌唱

    謝邀請!淺談一下。(一)題主說行書早於楷書,這種觀點我認為不妥!中國古代大家都雲“功虧點劃,雖妍亦醜”,何況那些早於楷書,就沒有一點楷書結構點劃和筆法基本功夫、功虧點劃的所謂“行書”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行書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點劃基礎和筆法的字只是書法門外漢,是歸不到書法藝術範疇的,那能說行書早於楷書呢?

    (二)對於練字提倡從楷書入手,我認為是正確的。透過楷書學習,可以詳細瞭解掌握字的結體結構、中鋒用筆,逆鋒、藏鋒、露鋒等的筆法,對於所有偏旁部首、不同橫豎撇捺,點勾筆畫的寫法都能達到胸有成竹,那麼我們在寫書法作品時就能熟練、靈活運用自如了,也就不會沒有根基,沒有筆法和點劃基本功夫而毫無目的亂寫亂畫,邁不進書法之門!

    (三)“筆軟則奇怪生焉”。對於真正的行書來說,較之楷書多了結構結體的變形,筆畫的連斷,墨色的枯溼濃淡,筆法點劃的變化等等,運用的更為豐富多姿,書寫更為流暢自然,但這也是在掌握楷書結構結體和點劃筆法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發展而來的,因此才能進一步把毛筆的特性充分發揮出來,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書。所以說從書法藝術的範疇來講楷書要早於行書,練字提倡從楷書入手!

  • 4 # 無憂硬筆書法

    文字的演化過程是一個漫長而且交接情況很複雜的過程,沒必要太去糾結這事,練字從楷書始,是前人很長年代積累下來的經驗之談,遵照經驗能提高效率。

    當然練字從隸書篆書入手都可以,為練行書也可以直接從行書入手,這是追求能快速的寫行書。如果追求行書寫得更好,再回頭補楷書的課,但這樣子還不如直接從楷入手了。

    書法的最高峰在魏晉,時人以韻高為美,書寫自然流暢,龍躍虎臥,唐人學之不及,乃以矩整為美,把楷書推上另一個高峰,加之流行刻碑,為求效果刻意誇張修飾筆端,對寫行書已是不利。宋以後很多都直接宗晉人,至清朝楷書越發求工整,行書整體水平已經不高,歷史的經驗也當借鑑。如果為寫行書,不妨以晉楷入門。

  • 5 # 鬱香墨

    謝友邀。問,為什麼行書早於楷書,而練字提倡從楷書入手?本人完全贊同以上幾位朋友的闡釋。在這裡作一點補充,希望對你有益。本人認為,漢代的隸書巳經為後繼的楷書奠定了基石,只不過楷書的形態筆劃與隸書稍有差別而巳。之後形成的行書,也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演變而來。這已是歷史見證,無可爭辨。故,學習書法從學習楷書入手。

  • 6 # 千千千里馬

    從歷史來說確實是先有行書,而後才有楷書。但是,這是晉代以前的事情。

    晉代以後到唐代,漢字的書寫,主要是楷書,行書和草書。從此,一千六百多年中沒有改變學習書法先楷書後行書的規則。

    唐代有理由選擇楷書和行書。但是,晉代是沒有理由選擇楷書的,因為當時還是一個隸書為主的時代。

    所以,看起來是行書最早產生,但是,只有楷書發展完善以後,行書才有了更完善的發展,而且,才能夠為書法學習提供選擇的優先權,這就是書法法悖辯。

    傳說三國時代吳國皇象的書法《急就章》已經有“章草”字型。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國書法發展的歷史,你會更加清楚。

    秦始皇雖然主張“書同文”統一了漢字,把中國混亂的文字書寫統一為“小篆”,但是應用漢字書寫卻流行隸書。

    但是,秦代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小篆。而是漢代繼承了秦代的小篆。那麼小篆實際只是漢字的不標準法典而已,秦代的實際日常大量使用的書寫是隸書。漢代也繼續使用隸書。

    隸書就是快速書寫的小篆。而隸書也有快速書寫的字型,這就是東漢出現的“章草”。這種章草繼續發展,三國時發展為行書了。也就是比較潦草的隸書。

    魏晉時代有一股新的書法,這就是鍾繇和王羲之的書法體系。王羲之的書法《豹奴帖》中,章草的痕跡明顯。

    鍾繇和王羲之完善了漢魏時代出現的楷書和行書的書寫。例如鍾繇的《宣示表》被尊為楷書的鼻祖。而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但是,就是王羲之時代,絕大部分的人還是用隸書寫字的,隸書就是當時的“楷書”。西晉時代書法家索靖的書法《月儀帖》明顯的“章草”風格。這就是隸書的行書。

    那些寫隸書的人,他們也是有行書的。例如比王羲之早60多年的陸機就是用行書寫草稿的。他的《平復帖》被認為是草書。而比《平復帖》再規則一些,就是行書了。所以,行書比楷書早。

    晉代以後,隸書繼續發展,產生了魏碑,魏碑是隸書和唐楷之間的書法發展過渡。

    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書法風格有明顯的魏碑特色。

    唐代完全統一了書法的規範書寫為楷書,行書是楷書的一般快寫,草書是楷書的最快速書寫,唐代還產生了“狂草”。書寫速度非常快,也非常難以控制好寫好。

    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書法最統一的時代。所有漢字的書寫,主要就是楷書和行書。

    由於楷書筆畫明快清晰,筆法比較規範一致,所以,學習書法首先要從楷書開始,有了楷書做書法基礎才學習行書。

    行書看起來比楷書好學,實際上沒有書法基礎,即對筆法的基本掌握,是不容易入門的。因為行書的筆畫變化豐富,又有連帶牽絲,比楷書難一些。甚至難很多,所以,初學書法是不提倡從行書入門的。這一基本的書法學習理論,從唐代以來基本沒有改變。

  • 7 # 著名網蟲

    沒有這麼一回事,我兒子學書法都是篆隸入手的。個人感覺楷書對初學者。學幾個月都不見得能寫出樣子,很容易喪失信心。

  • 8 # 清涵書法

    1關於練書法要從哪種字型入手的問題,前輩已經給出了答案:初學書法應從顏柳入手,趙字不宜,如從歐體入手,猶如墜入汪洋大海,茫然而不知所向! 2其實練習書法跟書體形成的早晚沒有任何關係,對於初學者應該選擇楷書,因為楷書能夠練出筆力,而且楷書在當今社會實用價值很高。如果非要糾結字型形成早晚的問題的話,難道我們學習書法要從甲骨文開始嗎?即便是你把甲骨文學好了,有實用意義嗎?畢竟書法是離不開實用!

    3為什麼不選擇從行書和草書來入手呢?因為行書和草書寫起來比較快點畫之間有牽絲引帶,如果搞不清書寫筆順,弄不明白虛實筆畫,反而不利於我們學習。蘇軾曾經說過:真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正是我們學習書法的一個先後順序。如果一個人不會站他怎麼能會走路呢,如果不會走路他有怎麼能跑起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排球時應該怎樣託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