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洋海軍炮手
-
2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滿清說“華夷一家” 的時候,正是剛剛入主中原後,面臨將要統治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和當時最先進的文明,而滿清自身是從西伯利亞北遷過來的通古斯人,是如假包換的蠻夷,,“華夷一家”的說法就是為它融入華夏買下一張門票,這是它最明智的選擇。滿清雖然軍事強大,天下無敵,但他對中華文明的景仰和臣服是發自內心的,除了長衫馬褂,豬尾小辮的形式上的東西外,奉中華為正朔,算是找到了文化的歸宿,從心理距離到民族意識已毫無保留融入中華主流,完全漢化。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倚仗船堅炮利踢館叩關,在這全新的工業文明面前,中華農耕文明疲態盡顯,毫無招架之功。這是高一等級的工業文明對低一等級落後的農耕文明碾壓式的優勢,而當時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滿清政府秉持的儒教農耕文明由於視野和格局的侷限,他們對從未見過的這種全新文明,也不知如何應對,只能根據過去的華夷之辨的標準與方法,凡和中華有差異的文明都視做“夷”,根據以往的經驗,“華”都是先進的,文明的,“夷”都是落後的,野蠻的,歷史上只有“華”來改變“夷”,而沒有“夷”來改變“華”,故對西方的東西不管他再強大,凡中華以外的東西總是對它嗤之以鼻,看不起西方人。不客氣的說直到今天某些方面依然可以看到這種觀念,對我們自己某些已證實是糟粕的東西,“紅腫之處豔若桃花”,說不得,批評不得,對西方的東西還是戴著變色鏡來看,在說滿清保守的時候,我們真的又進步了多少?
歷史的進步不是說它的先進分子掌握了多少先進的東西,而是看它最保守、最落後的群體都不得不接受了新事物的觀念,我們才敢說社會進步了...
-
3 # 真誠地看著你
清朝說的是“滿漢一家”,是出於統治需要提出的,後來擴充套件為“滿漢蒙回藏五族一家”。
至於說瞧不起蠻夷?那可是“天朝上國”的傳統。
-
4 # 紅黑聖西羅
我怎麼覺得滿清沒有看不起西方人,而是以“洋大人”為尊呢?
應該是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驕傲自大,做著“天朝上國”的夢,對西方夷狄是看不上的。但後來被這些夷狄給轟開了國門後,來了個180°的大轉彎,對洋人開始無限的尊崇起來。
就算現在,國內很多人還都跪著,起不來呢。
-
5 # 酒騎風
政治口號,不是學術文章,不要把邏輯想的那麼完整。
先舉個今天的例子:
今天國際法上,我們國家肯定是反對大國沙文主義的,強調發展中國、落後國家的平權……
但在考慮國際關係問題的時候,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是:必須以中國利益為根本出發點。脫離了這個出發點,都是胡說。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句話。要知道中國比菲律賓的體量大了幾百倍不止,共同開發。。。就好像你和一個大胖子睡一張床,半夜你不睡地板就不錯了……怎麼都是佔便宜的事。
換句話說,解決內部矛盾時候用的口號,是不能用於外部的。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考慮“滿漢一家”“華夷一家”的問題:
首先是對傳統中原文化來說,“夷”的意思是“非漢族”。
所以華夷一家這個口號的目的,就是在中國地界上的人,大家都是一家子。
用今天教科書的話講,這叫“人民內部矛盾”。
再通俗點說:只要給大清朝交稅的老百姓,都是一家子。
然鵝,西方國家是敵我矛盾。
又不臣服中國,又不給中國政府交稅,見面了還不下跪。
當然,這是一個雙重倔強。
西方國家堅決不按清朝的標準來;
清朝也堅決不妥協西方國家。甚至到了鴉片戰爭以後,都簽訂了各種通商口岸了,裡面的條款也非常清楚的寫明:你們老外在租界、通商口岸的城市裡隨便玩,我們不管你。但是如果一旦出了這個圈,被打死了,清政府也管不著。
但口號作為口號,本身不應該為政策背黑鍋。
-
6 # 江東汪郎
“華夷”的“夷”和“蠻夷”的“夷”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這也是清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發出的政治口號。
“華夷一家”的概念是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提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安撫民間的反清情緒。他認為大清雖然是滿族統治,但本質上和明朝及歷代漢族王朝的統治是一樣的,因為大清也尊孔、祭祖、科舉等,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剃髮易服和思想控制!
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透過這段我們可以看出,在雍正的眼中,自己雖然屬於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夷人,但依舊屬於中華,因為自己的治國理念符合聖人之道,能夠接受儒家思想的薰陶。
何況滿洲本來就屬於中華,是中華的一部分,不能因為君主不是漢人就拼命的詆譭,這是不道德的。
基於此,“華夷一家”的概念就是在以漢族為主體的原則上,其他的少數民族,即儒家口中的夷人(中國古代四大夷人:北狄、西戎、南蠻、東夷)只要能夠接受“王化”,臣服在儒家的腳下,那麼他們和漢族自然為一家,所以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是否能夠接受儒家思想,並用儒家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但西方人不同!
西方文明是自己的體系,有自己的文字、思想、文化,西方人不可能拋棄他們引以為傲的文明來接受中國的儒家文化!
站在清朝統治者的角度,滿族可以信奉儒家,任何想要在大清體制下得到名望、得到權勢的少數民族,前提就是讀儒家的書,參加大清舉辦的科舉,但這對於遠渡重洋而來的西方人是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西方“蠻夷”怎麼可能和大清同為一家?不接受儒家思想自然也就看不起了,因為他們不服“王化”!
當然說到底,清朝持有這兩種思維大體上還建立在儒家那種“中華為世界中心,萬夷當來朝拜”的宗藩觀念的認知!
-
7 # 侃半山153
滿清時期的所謂滿漢一家,就是誰信誰傻逼!連當漢奸給滿人當狗的,都被收入《貳臣傳》,可見滿人怎麼看待漢奸的?而口口聲聲為大明崇禎復仇的滿清,幾乎要殺光了朱姓皇族。表面宣稱滿漢一家,可又禁止滿漢通婚,此國策直到滿清光緒時期才取消,更禁止漢人30人以上聚集視為謀反。要論真正的滿漢一家是在新中國以後,新中國才是真正對各民族視為家人,甚至對少數民族還優待,可有部分滿遺的所作所為,我看是給滿族挖坑。
回覆列表
清朝這個華夷的概念一直在變,不僅前期和後期的含義不一樣,和前朝的含義也不一樣。
首先,清室不會稱自己為夷,因為清室在入關前就進行了儒家化的改造,所以清室不會認為自己是夷。而且清室也不會說蒙古人為夷,因為在清室看來,體制內就三種人,滿人、漢人和蒙古人。
而且,大清一反傳統的天下觀、四夷觀,將華夷納為一體,具為大清子民,傳統的華夷之辨早就不合於時代,所以天下子民就應該沒有什麼華夷之分。說穿了,清朝皇帝不僅僅是漢人大皇帝,還是滿洲大汗、蒙古博格達徹辰汗、西藏活佛,畢竟大清是開拓性王朝,不合時宜的該淘汰就得淘汰,所以清朝清算華夷之辨這種破爛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到了晚清清朝又撿起了華夷之辨,不過這個華夷之辨已經和原先的華夷之辨不是一個意思了。這時候的夷指的就是外華人,也就是洋人。其含義也是捍衛中華道統,而非像原先那樣排斥周邊少數民族,雖然也很腦殘,不過當時的知識分子明顯比他們的前輩眼光更高。
因為在傳統知識分子看來,大清皇帝是傳統文化捍衛者的形象。主要原因是完全漢化的滿洲人尤其是清朝皇室早已喪失其祖先善於學習、相容幷包的特點,變得比漢人還要漢人。這就導致在受到西方文明衝擊後,清朝第一反應不是我比人家差在哪,我該怎麼去補齊,而是我這個儒家思想不能扔掉,我這數千年詩書典則禮儀人倫必須要保留。
這正好和傳統知識分子的思維相契合,所以這個排斥西方文明的華夷之辨就是這麼來的。不過現在網際網路上很多費拉和清末的傳統知識分子一樣,對域外文明的產物不分良莠,一個排斥,也是令人貽笑大方。
有時候,歷史是何其的相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