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w3721王建文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由北向南轉移是個大趨勢,尤其是經濟,南北朝正是這個轉移的重要時期,當時北方的影響力仍強於南方,正是這之後,南方經濟開始越來越強,慢慢超過了北方,政治上北方的優勢也越來越不那麼明顯。
-
3 # 萊駒為右
位置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不是起決定作用的。比如我們常說美國的位置比較好,周圍沒有強大的敵國,但反過來想加拿大、墨西哥鄰國也不多,為什麼沒有發展成美國那樣呢,可見位置不是決定性因素。
再一個不能用現在的影響力去想當然認為古代影響力也是如此。誠然,現在長江以南的經濟發達,影響力要比北方強,但在古代卻不是如此。甚至在40年前的改革開放前都不是如此,彼時,東三省的影響力要更大。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南朝的影響力不如北朝呢?不外乎以下幾點:
1、經濟實力南朝不如北朝
宋明以前的中國論經濟實力北方強於南方,古文中的中國指的是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今天的華北平原與關中平原。古代以粟、黍為主糧,“黍”脫粒後稱為“黃米”,而稷和黍差不多,老百姓叫做“穀子”,脫粒後就是小米,和黃米比起來不粘。後來“社稷”一詞作為國家的含義,“社”象徵土地神,而“稷”則代表著穀神的含義。粟、黍耐旱,適合於北方平原大面積種植。而南方多山地,水稻出產比較少,很多貧瘠的山地種植小米,以至於到南宋軍糧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小米。古代中國北方能養活更多的人口,南方人口比較少。所以北方在經濟實力上要強於南方,並且眾多的人口能夠提供更多的兵源。
2、南朝政出多門,朝廷不穩定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援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鬥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
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武帝得到改善 ,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 ,侯景發動侯景之亂後 ,梁武帝死在臺城,部分蕭氏皇族為爭奪皇位而各自為戰,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 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3、隋、唐的建立者出身北朝
北朝自北魏起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朝代。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貴族關隴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逐漸佔據統治地位及主體,取代鮮卑貴族,也為後來的楊堅建隋打好了基礎。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
短暫的隋朝後是唐朝,李唐宗室同樣出身關隴集團,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所以唐朝修《晉書》、《南史》、《北史》奉南北朝共為正統。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
隋唐是北朝的繼承者,是南朝的征服者,導致人們對南朝認識不足。
4、南朝並不是都落後,文化上有建樹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發展迅速,其中南朝風格偏向華麗纖巧,而北朝風格偏向豪放粗獷。
南朝文學代表是駢文,講究格律、詞藻、用典,抒發一些富貴閒愁,以庾信、應揚的文章為代表。
南朝劉勰編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文藝理論鉅著——《文心雕龍》。南朝梁國昭明太子蕭統組織文人編選了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這兩部鉅著都對後來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4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是指介於東晉和隋朝之間的一個分裂階段,從420年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開始,到589年隋滅陳國為止,總共169年時間。南朝的代表是宋齊梁陳四個國家,而北朝的代表則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國家。
很多人一提起南北朝都會下意識的想起北魏、北齊、北周等北朝的國家,而對於南朝的四個國家的提及量卻並沒有那麼多。照理來說,南朝國家才是漢人建立的政權,為什麼影響力不如北朝呢?
其實自古以來,北方就是中國的中心,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北方對南方都有壓倒性的優勢,而唐朝中後期,經濟重心才開始南移,到了南宋才南移完成。換句話說,在南宋以前,北方是全國的經濟中心。
而南朝的統治區域大多數時候是位於淮河以南,政治經濟實力落後於北方。北方的黃河中下游如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歷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雖然戰亂不斷,但是畢竟是全國的中心,也是全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自古以來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南朝無論是自然環境、人口數量還是社會發展都不如佔據中原的北朝,而且在古代,最重要的資源莫過於土地、人口和糧食了,而北方這三大優勢都遠超南方,自然而然,處於江南的南朝影響力就不如北朝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朝的實力強於南朝,雖然南朝也偶爾有打勝仗的高光時刻,但是總體上來看,南朝的實力都不如北朝,甚至北朝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而南朝的國家卻不如北朝中的某一國。
從軍事實力上看,北方地形平坦,與北方少數民族接壤,是培養騎兵的天然馬場。而南方地形崎嶇,水域縱橫,水軍實力冠絕天下。但是在古代,水軍一直都是輔助陸軍的存在,從來沒有哪個國家靠水軍建國,尤其是騎兵,相當於現代的特種部隊,常常是以一當十。
而且由於南朝依靠長江天險,長期處於一個安逸的環境中。北朝雖然戰亂不斷,但是禍兮福所倚,戰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同時也造就了北朝軍隊的強悍戰鬥力,從血與骨中殺出來的軍人肯定比貪圖享受的南朝軍人戰鬥力更強。
還有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北朝與眾多藩屬國接壤。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由於中國的強大,周邊很多國家都是我們的藩屬國,而這些實力較強的藩屬國大多都集中在北方,北朝對外交往比南朝密切許多,自然在周邊國家中的影響力也大很多。
而且在海上貿易尚未成熟時,南朝被秦嶺淮河一線堵在南方,對外交流的空間著實有限。而北朝不僅能跟接壤的藩屬國發展邦交,還能透過絲綢之路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南北朝時期盛行的三教並流以及敦煌莫高窟等就是北朝影響力的有力體現。
回覆列表
國家的影響力,是政治強勢,經濟繁榮,軍事強大 ,文化創新,,人口素質技能高精,及未來志向遠大深厚的決定。
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不是位置高低有影響。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峰影響並不大。卡達在小小半島上,瑞士也在小小山脈上和尼泊爾比小很多,低很多。國民精神面貌,國際影響力,國民生活水平。華人撐握財富和高精端科學技術,文化水平都是尼泊爾望洋興嘆的。
現實位置是天設地就,先人給予的幸福基礎的。好壞是決定影響大小的一客觀條件之一。那是人家先人辛苦結果,不是位置的結果,與位置關係並不大。小小國家幹年不滅不倒。必有內在文化,政治因素人心向背,不是位置在起作用,當然先天好位置,是人民富裕的有利於條件。但國家的影響力,是綜合實力的突出表現力,與位置高低大小,沒有多少大關係。
中國歷史上的位置南朝位置是優越北方,沃土萬里大江舟楫便利高山峽谷阻隔,民風善戰。越國從黃帝到漢武帝社稷長存,吳國微小卻能與魏晉爭抗偏安一處。到東晉時,北方狼煙四起,諸侯混戰,你爭我奪。
而南朝秉承德高為大,禪位有為之人,雖王朝姓氏不斷變更,都是有為者上臺,無能者下臺。一脈相承保持中華文化精粹不斷
。但精神面貌己經沒有秦漢氣吞山河如虎,驅逐匈奴追星趕月立馬場鞭波濤如湧的氣勢。被動耐打是大形勢,不是位置。是客觀存存久久不去的低潮時代。如有東風壓倒西風,也有西風壓倒東風的時侯。是不已人的意志所能左右。更與位置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