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狂
-
2 # 香茗史館
其實這兩個問題可以放在一起談,不論是統一文字還是焚書坑儒,都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為了穩固統治而做出的努力,是為了讓天下臣民對秦國這個新生國家產生認同感。不同之處在於統一文字是主動推行的政策,而焚書坑儒則是在嘗試進行文化融合失敗之後所採取的激烈手段。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面臨的問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面臨的問題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統治該如何穩固,秦始皇不僅面臨著六國舊貴族勢力的反撲,更面臨著六國百姓對這個新生帝國的不認同,乃至於敵視。
即使在秦國軍隊的鐵蹄之下,在秦始皇個人強大的威懾力之下,秦國這個新生的國家也談不上如何穩定,光是歷史上有記錄的各地叛亂就多達數次,甚至秦始皇本人也數次面臨刺殺。
為了保證統治的穩固性,他一方面廢除了推行數百年的分封制,積極推行中央集權制。另一方面就是積極推行文化、經濟、文字、律法等方面的統一,力求將原來的六國捏合成一個國家,消除數百年來形成的國家壁壘。
雖然手段不同,但統一文字和焚書坑儒都不過是秦始皇為此做出的努力罷了。
統一文字和焚書坑儒都是為了推進文化統一當時七國在經歷了春秋、戰國長期的分裂之後,已經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例如秦國的秦文化、楚國的楚文化和齊國的齊魯文化,而各國之間的文化壁壘極為深厚,且各種文化之間矛盾難以調和,衝突極為強烈。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為了推動文化統一,主要做出了以下三點努力:
一是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當時七國都產生了各自的文字,文字的不統一不但為帝國的統治帶來的阻礙,更阻礙了文化統一的程序,秦始皇推行統一的文字,就是為了從根上拔除原六國對百姓的影響,消除長久以來形成的文化壁壘。度量衡、車軌、律法等方面的統一也是同理。
二是嘗試接納六國文化。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自然發現了秦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劇烈衝突,為了防止矛盾激化,一開始秦始皇對其他文化是採取接納態度的。例如秦始皇的咸陽規劃就有黃老道家、陰陽家等學派的影響,又如秦始皇的泰山封禪就顯示出了對齊魯文化的接納。
三是設立博士制度。當時六國士子在民間的影響力是極大的,秦始皇以六國士子擔任博士,參與朝政,這是為了讓六國士子瞭解並認同秦國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從而影響天下臣民對秦國以及秦國推行制度的認同。
然而秦始皇做出的努力並沒有完全起效,除了文字、度量衡、律法等政策仍在持續推行外,文化方面的融合則遭遇到了極大的抵制。例如秦始皇泰山封禪便被齊魯士子取笑,而博士制度更是形同虛設,六國士子參與朝政並不發表意見,反而對秦國的一切作為大加恥笑,私底下更是不斷傳播秦國政策的各種不當。正如《史記·李斯列傳》中所記載的,到秦始皇三十四年,齊人淳于越等人再次提出分封制度,而對於這些人的這種言論,李斯抨擊道“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並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書”的建議。
正是由於六國士子的這種態度,才導致了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焚書”是在文化融合失敗後,使得秦始皇對六國文化不再採取包容態度,而是選擇了徹底消滅。“坑儒”則是由於受秦始皇厚待的兩名術士逃跑,且發表抨擊秦國新政的言論後秦始皇採取的激烈應對手段,坑殺了當時在咸陽的400餘名術士。
-
3 # 憤怒野虎
秦始皇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是當時帝國的需要,對文化發展並無不良影響。
秦統一六國後,統一文字,是他實行中央集權制的一個部分。對促進中原各地文化融合交流,奠定基礎。有利於七國舊地民眾交流發展,使統一意識逐漸在民眾當中紮根發展。
在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制度等推進執行過程中,原六國一些迂腐的儒生,卻大肆攻擊秦始皇及其政權,為執行貫徹法律,秦始皇把頑固迂腐的儒生(據傳約400人)坑殺,把他們反動著作焚燒。然而,對其它諸子百家著作,並沒有焚燬。
秦朝滅亡後,後朝為顯示自己的正義、正直、正統性,多有抹黑描寫。因年代久遠,戰火頻頻,以及統治者愚民思想,流傳下來著作就很少了,秦始皇的暴政也“深入民心”。
-
4 # 硃紅傑490
秦始皇的統一文字,度量衡,是對人們日常生活,國家大資料採集,是方便有利的,他的目的是向著天下大同,包括焚書坑儒,只是手段太過殘暴,武斷,以致在歷史上成了他的一個汙點,客觀說,做事太急進了
-
5 # 劉一千五
秦始皇統一文字,跟他統一中國一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至於"焚書坑儒″,這是不對的。"焚書",讓文化傳承幾乎"斷代",坑儒生,恐怕說成坑術士更確切些!
六國滅亡後。秦帝國要把中央的法令制度,皇帝詔令傳達到國內的執行機構,能否通暢地為下面接受就成了第一個問題。當時的七國是各吹各的調,各有各的號。這對於秦的統治需要,無疑是個阻礙。所以,李斯和趙高狀承詔寫了樣板書,以秦大篆和小篆為基本的文字藍本,把文字統一上來。這對統治國內,下達任務,推行法令法規實在太方便,太流暢了。過了一些時間,弊病也出來了,這文字太高擋了,與下級文書寫作,傳達出現了脫節,越來越與大量的時需要間產生矛盾,書寫費時耗力。下面書寫向著簡單快建速地方向發展。漢隸的初始書寫就不期而萌芽。所以,秦朝的文字統一,首先是極大進步,順應了歷史發展方向。但是,與不適應社會需要,就註定失敗了。
焚書坑儒,實際上是坑的"術士"多,術士就是方士,專門為長生不老這項生命工程搞發明,研究,尋找奇異,爍丹煉藥的磚家。秦始皇用了大量的金錢來研究長生不老藥。結果老是被騙,不僅如此,盧生侯生等人,沒研究成果不說,反而說老闆的閒話。老闆一聽,讓御史一查,一查四百多。秦始皇就下令殺了。這就是"坑儒"的由來。秦始皇的"暴君"形象與此有很大關係。後人一提起這事,把坑術士說成坑儒生,這秦皇有點冤哈。
-
6 # 六號世界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多少真相淹沒在歲月中。後人只能透過一些記載,加自己的想象,來評價一個君主,感覺有些扯淡!!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那能一樣!當然我的看法是,有助於結束戰爭遺留的問題,方便自己的統治,能快速的回覆民生。畢竟儒以文亂國,並不是一句空談!無論哪一位開國君主都是殺伐果斷的,不會容忍在自己建立的國度初期就有人跟自己對著來,對著來的都死了………個人拙見,請勿見怪
回覆列表
無疑是中華民族的災難。
首先秦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文字等究竟有多大意義。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他不統一有人會去統一,早晚都能完成的事能有多大意義呢。而秦統一過程完全對其他六國來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六國華美的宮殿,富饒的財富,人民的安居被燒殺劫掠毀於一旦,諸子百家百家爭鳴,文化爭論和昇華的程序被徹底打斷,六國深厚的歷史被戰火風乾成一本乾枯的左傳,中華民族本來可以像古希臘一樣成為思想,文明非常開放,進步的文明的,甚至可以延生出阿基米德一樣現代科學的搖籃,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可惜被殘暴,嗜血的秦帝國殘忍扼殺了。如果換成六國任何一國,如文化開明,仁義的楚國,中華的歷史決不會是這樣。
燓書坑儒,尤以燓書禍害中華最甚。大家都知道,現在歷史尤以先秦以上歷史最難還原,最為珍貴。本來中國史官制度最為詳細,六國宮殿裡汗牛充櫝的史書詳細記載了夏商周三代甚至上古黃帝女禍時期的歷史,人文。本來想了解上古史都不是事,可這一燒可好,六國史書毀於一旦,屈原等文化詩人的詩篇被付之一炬,要不是古代人民拼死守衛才流傳幾部殘卷,我們連離騷,天問,孫子兵法,四書五經都不知啥樣,先秦上古史更是一片矇昧只留下乾巴巴幾個神話傳說,以至於你說有夏朝人家都不承認,王都在哪?夏朝五百年發生過什麼大事,你倒是考證出來呀?但我們可能無可考究了。有些珍貴的東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有人說是宮內有孤本又項羽燒的簡直可笑,民間都燒光了你孤本能儲存多久?項羽不燒還有黃巢,蒙古,滿清韃子來燒,所以說秦帝國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它對中華民族蒥下的只是傷痕,和遺憾,始皇吹們和一些做皇帝夢的可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