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樵夫廣微子
-
2 # 一貳一橙
同治元年,為了和恭親王合作,慈安與慈禧,假借皇帝的名義給予了恭親王極為豐富的”賞賜”:為議政王、軍機大臣、世襲罔替、食親王雙俸。
可以說此時的恭親王是在朝廷中一手遮天的人物了,但就在同治三年,太平天國覆滅,北方捻軍又節節敗退。四年,兩宮以皇帝諭旨,罵恭親王信任外戚(他岳父),在朝廷上對答的時候失禮,奪取議政王及一切職務。值得注意的是,罷免恭親王奕訢職務的那封上諭,是由慈禧本人親手書寫的,這份不足兩百字的諭旨,錯誤多達十幾處,可見慈禧是真的恨厭惡恭親王了。
同治七年,捻軍逼近京師,再次重用恭親王,讓其節制各路統兵大臣,十一年恢復世襲罔替。十二年,同治大婚後急需培養自己的勢力,下旨奪取奕訢世襲罔替的權力,降為郡王。理由依舊是那個在朝廷上對答時失禮。光緒繼位,再次起用奕訢對付入侵越南的法軍,光緒十年甲申易樞,罷免同治朝所有軍機大臣,包括奕訢,停止親王雙俸,令回家修養。慈禧把軍機處全部換血,由自己的妹夫——醇親王奕譞主持,從此大權獨攬。
恭親王奕訢,名頭聽起來很響,事實上也不過是古代皇帝極權之下的一顆棋子而已,他兩次被同治罷免,一次被光緒罷免。雖然人盡皆知是皇帝身後的女人在搗亂,但又如何?她打的是皇帝的旗號,用的是皇帝的聖旨,那就沒人敢不從了。
-
3 # 財經檔案館
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至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咸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
恭親王同時擔任領班軍機大臣、領班總理衙門大臣。但是,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利用醇親王奕譞(慈禧的妹夫,後來光緒帝的父親)牽制他的權力,奕訢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
此後,恭親王聯合東太后慈安,竭力避免慈禧太后專權。在《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慈安)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慈禧)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對於東宮太后慈安的德行與行事風格,老百姓多有贊同,當時的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說法。慈安得罪慈禧的事主要有兩件:
1、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清朝制度: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並迅速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但慈安“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於慈安的力主其間,安德海才得以伏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2、立阿魯特氏為皇后。1872年,同治帝已17歲,到了立後成婚的年齡。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的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的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此事表明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勝過慈禧。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葬於普祥峪定東陵,經光緒、宣統兩朝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慈安死後,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合執政,平定太平天國、捻軍、西北、西南及新疆的叛亂,國家動盪局勢得以好轉的局勢,馬上起了重大變化。在清朝決策中樞,恭親王再無可以依仗之人,不斷受到慈禧聯合醇親王的排擠,終於在光緒十年(1884年)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史稱“甲申易樞”。
恭親王被罷黜後,醇親王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和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對慈禧百依百順。慈禧也一改以前的重用有才幹之臣,重用湘軍相關將領的政策。啟用的多為諂媚無能之輩,至此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湘軍漢臣聯合恭親王開創的“同治中興”之勢,付之東流,真的令人嘆息!
-
4 # 小丞相說史
恭親王奕忻是道光帝第六子,咸豐的親弟弟,能力很強,所以又有人稱其為“鬼子六”。咸豐去世後,慈禧和恭親王聯手發動辛酉政變,政變後,恭親王的權力也達到頂峰,看看他的官職就知道了,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宗人府宗正、內務府總管、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可謂是皇族事務、內政外交都掌握在他手中。
那麼問題就來了,慈禧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不可能眼看恭親王做大,給他這麼大權力是因為剛政變,慈禧自己還沒站穩腳跟,因此需要有人穩住朝局。等自己站穩腳跟以後,就得讓恭親王靠邊站了。具體來說,恭親王權力弱化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同治四年。御史參劾恭親王(有可能就是慈禧安排指示)專權、受賄。慈禧藉故免去他的一切職務,但是朝中大臣求情,加上慈安太后還位居慈禧之上,於是最終只免去議政王,其他職務保留。
第二階段,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要修圓明園,恭親王聯合其他大臣勸諫。修圓明園也是慈禧的主意,她熱愛修園子,圓明園沒修成,後面她又修了頤和園。對於恭親王的反對,同治罷免了奕訢親王世襲罔替,降為郡王。
後來慈禧覺得太過火了,於是又賞還親王世襲罔替,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但是這個行走,和領班軍機大臣差的就不是一點兩點了,權力又收到削弱。
第三個階段是光緒七年後。慈安太后去世,這對恭親王來說,少了一個有力支持者。慈安在,慈禧怎麼還得顧著她的面子,慈安太后名位可比慈禧高。慈安太后一死,慈禧就無所顧忌了。
一方面,光緒登基後,慈禧培育光緒的老爹醇親王奕譞,奕訢的七弟,還有一個就是鉅貪奕劻。另一方面再進一步限制恭親王權力。最後一次集中罷免奕訢權力是在光緒十年,中法戰爭越南前線失利,福建馬尾造船廠被法華人炸燬(當然,這不得不說,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班子處置失當)。慈禧終於有了一個很好的藉口,罷免奕訢一切職務,回家養老,這也就是史稱“甲申易樞”。
從此,慈禧就廢掉了恭親王奕訢的一切權力,自己乾綱獨斷,擁有了絕對獨裁的權力。
回覆列表
辛酉政變後恭親王奕訢勞苦功高,被封為議政王,總領軍機處、宗人府,後補授內務府總管大臣。一時恭親王奕訢權傾天下,極盡榮寵。恭親王府也成了京城裡除皇宮外的第一府第。從早到晚,恭親王府前來辦事和拜訪的人絡繹不絕,門外車馬轎子排到一里開外,但見馬兒嘶鳴,華蓋如雲。每天這麼多的人需要接待,恭親王府的日常開支一路高漲。怎麼辦?恭親王奕訢的老丈人桂良出了個主意:現在地方上的督撫衙門、兩司衙門,甚至府道衙門都收門包。咱們恭親王府也可以收門包,這樣王府就能增加一筆收入,彌補日常應酬支出的不足。桂良做過江西布政使、曾任閩浙總督,署理鑲黃旗蒙古都統、正白旗漢軍都統、兵部尚書,任上非常有建樹,因此被道光帝看中,結為連理。恭親王奕訢採納了這個建議。這天,安德海奉慈禧太后命令,前來恭親王府商談要事。到了恭親王府,安德海下了馬車徑直往府裡走去,卻沒想到,剛到門口就被攔下來了。這個看門的家丁沒眼力勁,不認識安德海:你想進咱們恭親王府啊?那拿300兩銀子過來吧。安德海忙說道:我是宮裡的,找恭親王有要事。家丁眼睛往上一瞟:宮裡的?宮裡的也得出門包。無奈之下,安德海只得給了300兩銀票。看門家丁進內院做了安排,不一會出來說道:已經安排了,5天后接見。安德海一聽,急忙說道:煩請再去通傳一聲,事情緊急,請恭親王務必見一下。哪想到看門家丁笑了:事情緊要是吧?那行,你再出個200兩銀子,給你做個加急安排。安德海咬咬牙出了這200兩銀子。安得海見個恭親王,一下子花了500兩銀子,他十分生氣,回到宮裡就給慈禧太后說了。也由此加深了慈禧太后對恭親王奕訢的不滿。後來安德海成了總管大太監,與慈禧太后密謀,順利地剝奪了恭親王奕訢的所有權力。慈禧太后清除了最後一名潛在政敵,了卻了多年心願,從此她真正實現了位至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