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耆角木
-
2 # 國病
愛情故事能否被傳頌與人物歷史是評價並沒有關係。並不是因為劉邦的名聲不好,所以他的愛情沒有被傳頌,而是一個愛情故事需要能夠打動人的鮮活故事素材。如果沒有,乾巴巴的,怎麼傳頌呢?
項羽自刎烏江,一首《垓下歌》一句虞姬虞姬奈若何就足夠讓後人去想象,去傳頌了,因為他有強烈故事性和文學性。
唐明皇與楊貴妃,光一首《長恨歌》也足夠讓後世傳頌。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 玉樓宴罷醉和春。儘管楊貴妃被認為是紅顏禍水,甚至被說成導致了安史之亂,可是仍然抵擋不住人們對於這個愛情故事的傳頌。中國古代文化對愛情故事是很鍾愛的。戚夫人僅僅只是得寵,而且《史記》記載的還是戚夫人自恃得寵,於是開始了宮廷權力爭奪,僅僅是宮鬥戲,最後還落得一個被呂后做成人彘的悲慘下場。呂后將其手腳砍斷,耳朵燻聾,灌了啞藥放進豬圈裡,並取名人彘。戚夫人的故事只是一個悲慘故事,記住更多的還是拔毒的婦人呂后。戚夫人與劉邦並沒有什麼好的素材可以傳頌。 -
3 # 鯤鵬國學
因為霸王項羽是最寵愛虞姬的,幾乎是走著坐著帶在身邊的,出征在外的時候也是如此!
虞姬影視形象
項羽臨死前還為此賦詩一首,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這首詩太有名,充分的體現了當時項羽的無奈,項羽對虞姬的不捨和愛戀!
這個故事太悲壯,太淒涼,人在這個時候是最容易真情流露的!
而劉邦和戚夫人的故事就不一樣了,劉邦做了皇帝,戚夫人也只是劉邦的一個寵姬而已!而且帝王家是不講真正的愛情的!更多的是權利和爭寵!如果劉邦在年輕的時候和戚夫人一起在某件事上去世的時候,他們依依不捨,感人至深的時候,他們的故事才會傳下來!
越是悽美的故事越是震顫人心!越是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這也是梁祝為何流傳千古的一個原因所在!
-
4 # 遙望燕園
今日在影院看了電影《決勝時刻》。
電影中有一段特別表現了梅蘭芳先生的經典京劇作品《霸王別姬》,霸王在舞臺上啊呀呀地唱,唱的是項羽唯一流傳於後世的詩歌《垓下歌》,而後是梅蘭芳先生扮演的虞姬唱,唱的是,“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愁舞婆娑。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西楚霸王項羽和美人虞姬之間的愛情故事,不止京劇中有,粵劇、潮劇等諸多中國傳統地方戲中都有,華人是愛聽戲聽評書的,於是,項羽和虞姬之間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在咱中國,可謂婦孺皆知。
在真實的歷史上,楚漢相爭的兩位主角,無論是最後兵敗垓下的項羽,還是最後定陶即皇帝位的劉邦,都擁有屬於他們各自的愛情,項羽有“常幸從”的虞姬,劉邦有“愛幸”的戚姬。
但在傳頌度上,世人往往只歌頌項羽和虞姬之間的美好愛情,卻不歌頌劉邦和戚姬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什麼劉邦和項羽在後世的待遇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別,莫非在世人的眼中,只有項羽和虞姬才值得被歌頌,劉邦和戚姬就不值得被歌頌?
世人之所以歌頌項羽和虞姬,卻不歌頌劉邦和戚姬,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們雖然知道,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應當跟劉邦一樣妻妾成群,但項羽眾多妻妾中,留下名姓的,也只有一個虞姬而已,如此便給我們一種項羽一生只愛虞姬一人的錯覺,讓我們以為項羽在愛情中極其專一,而專一則是愛情中最為珍貴的品質,“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愛你那一種”。
其次,比起劉邦來,項羽更符合華人對英雄的想象。
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給人一種非常陽剛的感覺,在鉅鹿,在彭城,項羽都能憑藉一股破釜沉舟的勁兒以少勝多,項羽起兵八年,所有阻擋他的,幾乎都被他攻破了,所有被他打的,幾乎都被他打服了。
縱使到了垓下,兵少食盡,山窮水盡,項羽也沒像劉邦那樣屁滾尿流地抱頭鼠竄,而是自刎於烏江畔,甚是悲壯。如此便讓我們覺得,項羽是不能被任何人打服的英雄,除了他項羽自己,誰也沒法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對於項羽這樣的英年早逝英雄人物,人們寄託了太多的美好想象,人們希望他能擁有完美的愛情,而恰好,在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有一位叫虞的美人,虞美人常常被項羽帶在身邊,於是,人們便根據這段記載展開想象的翅膀,為項羽和虞姬敷衍出一份專屬於美女配英雄的完美愛情。
最後,普通華人愛談歷史卻不愛讀讀史書,絕大多數華人的歷史知識都來自於戲曲、評書、小說、影視劇,而非真正的史書,這些人中,就算有一些真的會在沒事時翻翻史書,往往也只是看看部分篇章,讀個大概。
具體到劉邦、項羽兩人各自的愛情,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記在項羽的傳記中,劉邦和戚姬的愛情故事卻沒記載在劉邦的傳記之中,而項羽、劉邦兩人各自的傳記又是很容易被翻到讀到的,如此一來,那些只是偶爾翻翻史書的,往往只知道項羽有愛情,卻不知道劉邦也有愛情。
說得更直白一點,因為司馬遷沒把戚姬寫到劉邦的傳記中,所以劉邦和戚姬的愛情往往會被後人給忽略掉。
如果我們細讀司馬遷的《史記》,我們會發現,劉邦和戚姬的愛情更令人動容,劉邦十年如一日地愛著戚姬,至死不渝,但在社稷和愛情之間,劉邦最終只能無奈地選擇社稷,含恨離開這個美麗的花花世界,留戚姬孤伶伶地應對呂后滿滿的惡意。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留侯世家》、《史記·張丞相列傳》。
回覆列表
因為項羽和虞姬有最後危難時的生死相依,經後人再創作出了悽美的愛情故事。而劉邦戚姬根本沒有任何值得歌頌的點,甚至有些不堪。
先說說項羽和虞姬吧。其實歷史上對虞姬的記錄幾乎是空白。只有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時刻,史記記錄了“有美人名虞,常幸從”,由於作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詩句。悽美的詩句,英雄末路的場面,加上司馬遷無雙的文筆,這個題材成為歷代文人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尤其是戲曲《霸王別姬》創造後,更是大受歡迎。劇中創出了虞姬自刎讓項羽專心對敵的壯舉,更增添了悲劇的美感,符合人們的審美需要。
反觀劉邦和戚姬,這到底有什麼可歌頌的?不同於史書上對虞姬只有寥寥幾筆,對戚夫人的記載可是清清楚楚。首先就是她什麼時候到了劉邦身邊?公元前205年!那一年劉邦率軍從蜀中出兵,還定三秦,乘項羽在齊地平亂之時,聯合眾多諸侯攻取西楚都城彭城,結果項羽連夜殺回,劉邦抱頭鼠竄,僅率數十騎脫逃。劉邦的父親太公和正妻呂雉留在彭城被項羽擒住,直到兩年後雙方議和才被放回。劉邦逃命途中嫌車跑得慢還幾次把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推下車,多虧太僕夏侯嬰救回。
而就在劉邦稍作喘息之時,戚姬就被自己的父親獻給了劉邦,並立刻受寵,很快生下劉如意。所以,劉邦是在自己大敗,父親、妻子被擒,兒女幾乎舍掉的情況下,轉身就進入了溫柔鄉歌舞昇平了。這算哪門子可歌頌的愛情?雖然古代男子納妾再常見不過,但自己的老婆還在死敵手裡,這時候得來的女人,還要去歌頌愛情,三觀也太不正了吧。
試想呂雉在項羽那裡做人質,歷盡艱險回來一看,丈夫身邊已經有了個更得寵的女人,孩子都老大了。她會怎麼想?因此說此後呂后的各種殘忍行徑也難免與這段遭遇有關。至於後來戚姬與呂后爭寵,想辦法讓劉邦廢劉盈立劉如意。那是再常見不過的後宮鬥爭而已,歌頌什麼?至於最後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沒錯是很慘,但不是說很慘就值得歌頌吧。虞姬的死(至少是戲曲傳說裡)是為了讓項羽脫困,戚姬的死不過是宮廷鬥爭失敗。所以,劉邦和戚姬哪有什麼值得歌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