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章不才
-
2 # 師說
我怎麼看一點都不重要,部長怎麼看才重要,才是重要之中的重要。部長說,要給教師減負,不能讓閒雜事體影響教師主業。一錘定音,就等待落實!
學校工作的中心就是教學工作,這是教師的主業。現在,大有主業被“副業”衝擊到了副業的位置,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是到清理這些“副業”的時候了。
教師“副業”有哪些呢?說起來真的太多了,不同部門的工作,無論是條還是塊上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學校,都是重要的,不分主次,一律壓到教師身上,讓教師疲於應付,牽扯了教師太多的精力。不僅是教師,校長面臨的閒雜事更多,多頭領導,婆婆太多!
就說近期發生的一件事吧,無錫市新光幼兒園開展涉黑涉惡情況摸排,不知是規矩限制了我們的想象,還是荒唐令我們不敢想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是受到人民群眾熱烈擁護的。但是,讓幼兒園摸排涉黑涉惡情況,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這樣的荒唐事,並非只有這一起,網傳西部某地區,每年暑假期間,教師都不得離校休假,因為要保障假期中學生的生命安全,教師必須巡塘巡河巡山。如此荒唐的事情,據說連續幾年都在執行,我也是醉了,法律何在?怎麼就不能依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呢?
當然,衝擊教學主業的,大多數不像這些事如此荒唐,而是有點邏輯的。比如各路諸侯都到學校檢查,評估,驗收,教師就必須當迎賓員,就必須當材料員,就必須當解說員,這麼多“員”成為兼職,教師真的受不了。
除了各種檢查,還有各種學習任務,線上線下都有。線上的,需要打卡簽到點贊評論,線下的需要寫學習心得,規定具體的心得篇數,規定每篇的字數,哪怕就是抄寫,也要達到篇數和字數。而這些學習,跟教師的工作很難扯上關係。如果是實用的業務上的學習,那是必須的。可是,這些學習,不過是形式主義罷了。
這些大多是來自學校之外的,但是,學校自身也並不是就不存在閒事雜事,這種內部的閒雜事往往以業務的面孔出現,讓教師推脫都沒有理由。
比如,一些學校熱衷於搞比賽,動不動就停課進行訓練,為了六一,停課一週,各班集訓,為了運動會,各班停課,集訓一週……課餘的活動,直接衝擊上課秩序,而這種違反課程計劃的行為,竟然堂而皇之地登場,變得那樣“正常”,這才是最可怕的!
讓教學回歸主業吧,部長已經看到了,已經提到了,落實應該不會太遠了,我們熱切地盼望這一天早點到來,讓教師安安心心教書育人!
-
3 # Scarett
除教學之外,教師要完成的其它任務確實是越來越多。雖然不至於壓得喘不過氣來,但對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毋庸置疑,上級教育部門各項教科研研討活動,各級各類培訓和各種各樣學習任務,我們普通教師要盡最大可能地支援。要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把任何可能利用的零碎時間都學會利用起來。譬如,教科研理論方面我就要求自己每天學5到10分鐘,有時候還會加點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如果想撰寫論文,就要求自己找準話題每天寫三五百個字。這些教科研理論學習、活動和考試等重要不?重要也需要。但普通教師能力有限、精力有限。
今天回答這個問題,不是為了抱怨吐槽。而是覺得社會上在教育圈子之外的人總覺得教師拿著高薪,被所有納稅人養著,要多輕鬆有多輕鬆,對廣大教師朋友們誤解頗深。事實上,我們也是普通人,靠自己一技之長儘自己的職責,履行對學生、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即使教學之外的任務這麼重,任何時候我們還是把自己的學生放在第一位。得不到欣賞和表揚,但總不能老是謾罵吧?!
回覆列表
我在學校從事政教和團委相關工作,經常聽到老師們向我抱怨:最近怎麼這麼多事?你看我忙的連班級都沒空管了,作業都沒時間批改了,能不能少佈置點事啊,是不是不用管教學了?對於這樣的抱怨,我也只有報以苦笑,安撫好老師。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學之外的各種活動要不要搞?當然要搞!很多知識和育人的任務就是穿插在這些活動當中的。但是要有選擇有取捨有輕重,學校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如果過多佔用老師和學生正常學習的時間和精力,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很多政策本意是好的,但執行到學校時,就走了形變了樣。聯想到“某地抽調教師去鄉村扶貧,課可以不上,但是不能不扶貧“、“假期防溺水,教師承包河段池塘”等奇葩事件,學校和老師承擔了越來越多的任務和責任。為什麼扶貧、防溺水這些原本好的政策,到學校就執行成這樣的結果呢?我想還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上級在佈置任務時往往是“層層加碼,層層施壓”,下級只有不斷將壓力傳導下去,到了一線學校裡,再傳導不下去了,只有比“誰做的更細緻,誰做的更到位”,於是領導們想盡辦法去執行上級政策,政策走形是當然的事。
各種“進校園”活動,小小的校園容得下嗎?效果怎麼樣呢?如今各個政府部門都有宣傳的任務,於是各類“進校園”活動樂此不疲。法治進校園、交通安全進校園、防震減災進校園、戲曲進校園、消防安全進校園……這些倒也還罷了,學生也確實需要接受這些知識的宣傳教育,關鍵是還有什麼“稅收知識進校園”、“優生優育進校園”、“慈善文化進校園”等等等等。學生們真的喜歡這些業務性、工作性很強的“進校園”嗎?老師們疲於應付:要組織學生佔用正常教學時間聽報告,要拍照,要寫總結材料,要寫新聞稿;學生們嘻嘻哈哈:有些“進校園”,連“進校園”的主辦方也沒有好好準備,純粹是為了應付上級佈置的任務,這些“進校園”怎麼會有好結果?
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個單位和部門的宣傳教育任務,找誰落實最合適呢?答案是——學校,因為要是硬扯的話,天底下任何事情都跟“教育”扯得上關係。對於上級的各種安排和佈置,不管是哪個單位的,學校都沒有權利去說“不”。可是過多過濫的“進校園”活動,嚴重影響了校園原本的秩序,這就是不尊重教育規律的體現。人民日報說的好:“學校不是個筐,不能什麼都往裡裝。是否有利於學生成長、有利於立德樹人,這應該是衡量一項活動能不能進校園、怎麼進校園的標準。”
檔案滿天飛,各類檢查名目繁多,“痕跡管理”壓力山大,佔用學生和老師大量時間和精力。教育局就不說了,文明辦、地震局、司法局、綜治辦、財政局、團市委、環保局、科技局、人社局等等等等,各個單位都有由頭髮檔案給學校,最終由學校落實。開主題班會、聽宣講、搞演練、進課堂、辦手抄報、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為了貫徹這些檔案精神,老師和學生要變著花樣去落實。有好事者統計了一下學校一學期各類檔案需要落實的任務,發現如果個個都按檔案要求嚴格落實,那學生基本上也別上課了,天天搞這些檔案要求的活動就夠了。所以造假也就成了沒辦法的“辦法”:班會?打個ppt拍照簡單說兩句就完事;手抄報?班上同學學習忙,讓家長代勞吧;徵文?各班輪著來……
落實完了不說,還要“痕跡管理”,準備好材料備查。有班主任因為手機天天要拍照“留痕”,儲存不夠用,只好換個大容量儲存的手機。備材料迎檢可是大工作量,要做到“領導來了有材料,材料厚實都說好”。光“防溺水”這一項材料每個班就得準備“十個一”:班會記錄、家長會簽到表、家訪記錄表、張貼的宣傳標語、防溺水承諾書、“防溺水”知識測試卷……很多時候,老師們自己都搞不清了,到底是為了教育而去教育,還是為了迎接檢查而去“教育”。
【結束語】:好在上級也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於是我們又收到了《規範“進校園”活動的意見》、《整治“文山會海”的通知》、《防止“痕跡管理”過度化的意見》之類的檔案。但是往往更失望的發現,檔案的最後赫然寫著:請各校加大宣傳力度,紮實開展工作,填寫自查自糾表,並於某日前上報過程性材料。唉!說什麼好呢……
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育學生有其自然的規律,請還給校園一片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