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衝音樂

    方 名:甘露飲(瀉火之劑)

    總 結:胃中溼熱

    編 號:014

    組 成:熟地黃、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黃芩、枇杷葉、茵陳、枳殼、甘草

    主 治:治胃中溼熱,口臭喉瘡,齒齦宣露,及吐?齒血。

    加 減:一方加桂芩,名桂苓甘露飲,本事方加犀角。

    歸 經:此足陽明少陰藥也。

    方 義:

    1.煩熱多屬於虛,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腎胃之虛熱,瀉而兼補。

    2.茵陳黃芩之苦寒:折熱而去溼。

    3.火熱上行為患,故又以枳殼、枇杷葉抑而降之也。

    又附方:

    1.河間桂苓甘露飲: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治中暑受溼,引飲過多,頭痛煩渴,溼熱便秘。

    2.張子和去豬苓,減三石一半,加人參、幹葛、藿香、木香,亦名桂苓甘露飲,治伏暑煩渴,脈虛水逆。

    甘露飲

    【異名】甘露飲子(《閻氏小兒方論》)。

    【組成】枇杷葉(刷去毛) 幹熟地黃(去土) 天門冬(去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 山茵陳(去梗) 生乾地黃 麥門冬(去心,焙) 石斛(去蘆) 甘草(炙) 黃芩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後臨臥時溫服。小兒一服分兩服。

    【功用】清熱養陰,行氣利溼。

    【主治】胃中客熱,牙宜口臭,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飢餓心煩,不欲飲食;目赤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未發;脾胃受溼,瘀熱在裡,或醉飽房勞,溼熱相搏,致生黃疽,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悶氣短,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現用於口腔炎、咽炎、齒齦腫痛,慢性扁桃體炎屬陰虛而有溼熱者;亦用於眼科工業性眼灼傷、角膜實質炎。

    甘露飲

    【組成】枇杷葉、石斛、甘草(炙)、生地黃、黃芩、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主治】口舌生瘡,牙宣心熱。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食後服。

    甘露飲

    【組成】茯苓 澤瀉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60克 白朮 桂枝 豬苓各15克 滑石120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9克,湯調或新汲水調服,薑湯尤妙。

    【主治】傷寒汗後,煩渴不止;伏暑大渴。

  • 2 # 使用者7095381356736

    展開全部

    方 名:甘露飲(瀉火之劑)

    總 結:胃中溼熱

    編 號:014

    組 成:熟地黃、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黃芩、枇杷葉、茵陳、枳殼、甘草

    主 治:治胃中溼熱,口臭喉瘡,齒齦宣露,及吐?齒血。

    加 減:一方加桂芩,名桂苓甘露飲,本事方加犀角。

    歸 經:此足陽明少陰藥也。

    方 義:

    1.煩熱多屬於虛,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腎胃之虛熱,瀉而兼補。

    2.茵陳黃芩之苦寒:折熱而去溼。

    3.火熱上行為患,故又以枳殼、枇杷葉抑而降之也。

    又附方:

    1.河間桂苓甘露飲: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治中暑受溼,引飲過多,頭痛煩渴,溼熱便秘。

    2.去豬苓,減三石一半,加人參、幹葛、藿香、木香,亦名桂苓甘露飲,治伏暑煩渴,脈虛。

    甘露飲

    【異名】甘露飲子()。

    【組成】枇杷葉(刷去毛) 幹熟地黃(去土) 天門冬(去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 山茵陳(去梗) 生乾地黃 麥門冬(去心,焙) 石斛(去蘆) 甘草(炙) 黃芩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後臨臥時溫服。小兒一服分兩服。

    【功用】清熱養陰,行氣利溼。

    【主治】胃中客熱,牙宜口臭,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飢餓心煩,不欲飲食;,不任涼藥;,咽喉腫痛;瘡疹已發未發;脾胃受溼,瘀熱在裡,或醉飽房勞,溼熱相搏,致生黃疽,身面皆黃,肢體微腫,,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現用於、咽炎、齒齦腫痛,屬陰虛而有溼熱者;亦用於眼科工業性眼灼傷、角膜實質炎。

    甘露飲

    【組成】枇杷葉、石斛、甘草(炙)、生地黃、黃芩、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主治】口舌生瘡,牙宣心熱。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食後服。

    甘露飲

    【組成】茯苓 澤瀉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60克 白朮 桂枝 豬苓各15克 滑石120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9克,湯調或新汲水調服,薑湯尤妙。

    【主治】傷寒汗後,煩渴不止;伏暑大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興安嶺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