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jh海闊天空

    個人覺得太宗殺兄自立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宋太宗有一系列做賊心虛的表現!首先,改元。新皇帝即位改元很正常,但是一般都是老皇帝去世後的第二年才啟用新年號,不管老皇帝去世那一年還有多長時間,即使老皇帝大年初一去世了,這一年仍然用舊年號。而宋太宗趙炅卻是在太祖駕崩當年就改元了!其次,太宗為了說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搬出了金匱之盟,可是時間卻是太平興國六年,也就是即位六年之後,從時間來看有可能是偽造的。同時,搬出金匱之盟的趙普之前就是太宗的死黨,人物也可疑!最後,太宗即位後,先後出去了弟弟趙廷美和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更加說明他心裡有鬼,否則他為何要這麼做,要知道按照金匱之盟的說法,趙廷美,趙德芳和趙德昭的繼承權是優於太宗諸子的,他這麼做無非是為了給自己兒子掃清障礙,這也說明他得位不正,所以不得不先搬出金匱之盟來證明即位合法,然後再透過除掉弟弟和侄子,為自己兒子鋪路!

  • 2 # 軍緣鑫播客

    首先,我們按照破案的思路來分析。

    趙光義殺趙匡胤,有沒有作案目的和作案時間呢?當然有。趙光義殺兄的目的,是要當皇帝,這麼宏偉的目標,只是暗殺一個人就能實現,基本上屬於得來全不費功夫。那麼作案時間呢,正好只是趙光義有這個時間。

    斧聲燭影的故事告訴我們,趙匡胤去世當晚,只有趙光義在他身邊,而且聽到太祖柱斧戳地,還有燭光下太宗離席遜避。不管這個過程是否屬實,至少當時只有兩兄弟在場是真的,而趙光義想要做點啥,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然後,我們按照政局態勢來分析。

    唐朝之後是五代,五代之後才是大宋。而五代以來,親王+京尹一直是皇儲的標配。也就是說,繼承人要同時獲得一皇之下、萬人之上的親王爵位,還有首都軍政大權。而這些,趙光義在斧聲燭影的三年前已經取得。

    與此同時,趙匡胤的兩個親生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只是出任掛名的節度使、防禦使,根本沒有實權,也沒有參加過國家政務。這不由令人相信,或許“金匱之盟”的約定是真的。否則,就算奪位後的趙光義可以偽造“金匱之盟”的文書,也偽造不了趙匡胤兩個世子的職位。

    既然如此,趙光義完全沒必要那麼著急弒兄奪權,至少,他們兄弟相差12週歲呢。就是比身體,趙光義也可以熬到接班的那一天。何況,從朝局走勢來看,宋太祖已經在逐漸向他過渡權力。

    最後,我們綜合兩種思路來分析。

    “金匱之盟”的可信度之所以不高,是因為趙光義沒有遵守兄終弟及的盟約,他並沒有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美,而是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恆。一個靠“金匱之盟”合法接班的皇帝,自己破壞了盟約,這難道不會令人懷疑嗎?這跟洪秀全高舉農民旗幟,結果帶頭盤剝農民不是一個套路嗎?

    因此,就算趙光義接班形勢再明朗,他殺害兄長提前接班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而且從作案時間高度吻合的層面看,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他不敢按照盟約交班給弟弟,再由弟弟傳給趙德昭,因為只要德昭繼位,他的謊言可能早就被揭穿了。

  • 3 # shaodada

    我們沒有任何證據可以直接證明宋太宗弒殺太祖,但是可以從其他的地方來推證太宗的嫌疑最大。

    1、太祖忽然去世對於太宗是最優的局面,否則再等幾年太祖的兒子大了,那麼兄終弟及這套能不能用,真的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太祖之所以不動太宗,不是太宗勢大,而在於自己的兒子還沒有成長好,自己的身體又足夠好,所以他可以容忍。但是太祖忽然去世,實際上勢力最大的太宗很快就繼位了,所以收益最大嫌疑也是最大。

    2、太宗朝,太祖正妻、兒子沒有一個善終,這難免給人殺人滅口的感覺。而且太宗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寧可自己作死也不要繼位,這個也是很可疑的。

    3、太宗朝,就是一個上下折騰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時代,這個叫啥?心虛啊!

  • 4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讀過一點趙匡胤兄弟倆的事。

    我認為,宋太宗篡位或許是真,殺兄絕對不實。

    (趙光義)

    首先,趙匡胤是何許人也,他的發跡,成名,掌權全部是他一刀一槍拼出來的。趙匡胤除了是大宋開國皇帝,還是後周一流武將。死的時候雖然已經四十九歲了,但是趙光義想殺趙匡胤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起碼趙匡胤不會連呼喊侍衛的時間都沒有。趙光義不傻,作為開封府尹和晉王,在開封府有自己盤根錯節的勢力。是完全有機會發動一場宮廷政變。不會去選擇一種最危險的方法,以身涉險,單槍匹馬去單挑殺人無數的趙匡胤。

    所以守仁君認為,趙匡胤因該是嗜酒暴亡。

    但是守仁君為什麼有要說他或許是篡位呢。

    因為趙光義的身份實在太像繼承人了。

    五代十國時期,因為國家混亂,許多君主擔心子幼臣強,都採取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

    趙光義在宋太祖晚年時,既是開封府尹,又被封為晉王。這可是五代十國太子的標配啊。而且趙匡胤一直沒立太子,這不禁讓認為趙光義或許就是繼承人。

    還有一點,趙光義當了皇帝后,立即封弟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擺出一副立趙廷美為繼承人的架勢。雖然後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君位對其下狠手。但是這也說明了趙光義或許就是他哥哥傳位給他,只不過到了趙光義這起了私心。

    但是趙匡胤在生前對趙光義也是非常忌憚的。一點也不像對待一位儲君。

    趙匡胤在位期間曾經想遷都洛陽,甚至是長安。一來洛陽是他的老家,二來想借洛陽長安的山川地形而削減軍隊,恢復民力。其實還是為了躲開趙光義。當是趙光義是開封府尹,在開封有盤根錯節的勢力網,趙匡胤感覺到了這股阻力,於是想借口遷都改善這一狀況。果然,趙匡胤巡視洛陽時,趙光義帶著一幫大臣極力反對。太祖無奈之下,只能作罷。

    還有一點讓人生疑的就是金匱之盟。

    趙匡胤是個大孝子,他母親在瀕死之際和趙匡胤說,五代十國皆因主幼而亂。所以國家要立長君。打算讓讓趙匡胤立弟弟趙光義為儲君,趙匡胤是個大孝子。沒多想就答應了,並且讓趙普將其記錄下來,藏於金匱之中。

    看起來沒什麼破綻,但是細想就有問題了。首先,當媽的哪有不希望自己兒子長壽的。當時趙匡胤三十五歲,正值壯年,其長子都十一歲了。趙匡胤就算能多活五年,他的長子都有能力當皇帝。趙匡胤他媽這麼說,難道是咒趙匡胤早死?事實上,趙匡胤死時四十九歲。別說他長子,就是三子都成年了。

    金匱之盟出現的時間也很有問題。

    如果金匱之盟是真的,那麼趙匡胤怕自己的兒子和弟弟殘殺把其藏起來沒問題。但是當趙光義剛剛登上帝位急需金匱穩定局勢時金匱沒出現。偏偏是趙光義將帝位穩定了,失勢的趙普才把金匱拿出來,而且憑著金匱重回權力頂峰。所以守仁君有理由相信,金匱之盟很有可能是趙普為了得勢,迎合趙光義編出來的東西。

    問題來了,如果趙光義皇位來得光明正大,為什麼自己明明已經不需要金匱,卻還是接納了趙普,用金匱之盟聊以自慰!

    綜上所述,守仁君猜想了一個可能性。

    趙匡胤建國之初,四面皆敵,政局不穩。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沒了,但是當時他的兒子都很小,絕對擔負不起一國之君的重任,為了不讓宋朝變成第六個小朝廷,趙匡胤不得已選擇了自己的弟弟作為接班人培養。

    隨著時間的流逝,宋政權逐漸穩定,而且還基本一統。這時候趙匡胤心思就活泛了,誰還沒有點私心。趙匡胤就打算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將趙光義從儲君的位置上拉下來,把江山傳給兒子,沒想到趙光義經過數年經營,勢力錯綜複雜,太祖幾次努力都沒能攻破趙光義的防線。因此也遲遲無法立太子。終於太祖暴斃,皇位空懸,由於沒有法定繼承人。所以趙光義和太祖的兒子都有機會,但是太祖的兒子沒玩過趙光義,趙光義成功登上了皇位。而且當時功臣宿將都被趙匡胤卸了兵權,沒有人來干擾趙宋政權的內部爭奪。(可能是趙匡胤為了這一天做的準備)

    (趙匡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尋覓愛情和緣分的句子或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