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孫策傳》: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從某種程度上說,孫策能夠佔據江東,跟他禮賢下士,善於用人大有關係。通過幾件事,可以看出孫策的這一特點。 袁術: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嘆息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一是重用舊臣,任人不疑。 孫策微時,只有呂範、孫河二人經常跟從,危難不避。孫策待呂範如親戚一樣,往往帶他一起升堂見母,飲宴歡敘。孫策入據曲阿,增兵到兩萬多人,把呂範部下的兵士也增到兩千多,有一天,呂範一面陪孫策下棋,一面對他說:“您的事業越來越大,士兵也越來越多,而各種綱紀尚不完備。我願暫為都督,幫助將軍做好這些事情。” 孫策說:“您是著名士大夫,手下擁有不少兵將,且在疆場上已立大功,哪能委屈您管這些軍中瑣細事務呢?” 呂範說:“我捨棄鄉土,跟您到處奔波,並非求取妻子兒女榮華富貴,我是想經時濟世,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你我二人,譬猶同舟涉海,如一事不妥,雙方都受損失。我這也是替自己考慮,不光是為您著想。” 孫策聽了,只是笑,不說話。 呂範當即告別出來,脫掉外衣,換上騎兵將領的衣服,於提馬鞭來到孫策閣門,自稱兼任都督之職。孫策就給他兵符,讓他執掌軍中諸務。呂範加意留心,整頓綱紀。軍中肅睦,威禁人行。 孫策任命張紘為正議校尉,張昭為長史,他們二人,一人居守,一人從徵,出謀劃策,言聽計從。孫策以師友之禮對待張昭。文武之事,都由張昭主理。張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他,對他大加讚美。張昭感到進退兩難。孫策知道後,卻非常高興。他說:“從前管仲治理齊國,人們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齊桓公成了霸主的第一位。現在張昭賢能,人們開口、閉口,褒揚誇獎,而我能重用他,這功名還不是歸我嗎?” 二是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後來,孫策佔據江東,袁術派人送給祖郎印綬,讓他聯絡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頭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後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軍中引以為榮。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三是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後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孫策這樣做,當然是出於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的需要,而且以不影響他的功業為前提。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一次,會稽郡屬員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孫策執意要殺掉他。眾人一再勸阻,孫策只是不聽。這時,吳太夫人站在井邊對他說:“你剛剛立足江南,諸事尚在草創,尚未穩固。應該優待、禮遇賢能之人,捨棄他們的過錯,表彰他們的功勞。魏騰循例盡職,你卻要殺他,這樣一來,明天大家都會背叛你。我不忍心見你自罹禍難,還是先投井自殺了省心。”孫策大驚、頓悟,馬上放了魏騰。 有位叫高岱的名士,隱居在餘姚地方。孫策讓陸昭去請他,自己虛心等待。聽說高岱精通《左傳》,孫策也預先玩讀,想跟高岱講論一番。 有人乘機離間二人。先對孫策說:“高岱認為您英武有餘,文采不足,您跟他講《左傳》,他如果回答說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孫策暗記在心。 那人又對高岱說:“孫策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他如果問你《左傳》的事,你就說不知道,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講論辯難,可就危險了!”高岱信以為真。 孫策和高岱見了面。孫策果然說起《左傳》,高岱連連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孫策發怒,以為高岱依恃才能,輕慢自己,把他關了起來。 聽說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當時好多人都在露天靜坐,請求孫策釋放他。孫策本無殺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樓,看見幾裡地遠近,坐滿了請願之人。孫策討厭高岱能得眾人之心,下令殺了他。 儘管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我們仍認為,禮賢下士,敬重人才是孫策一生待人接物的主流。而這也確實在客觀上使江東人才濟濟,為孫權建立吳國奠定了基礎。 廣陵太守陳登駐在射陽。孫策西征黃祖,陳登暗中派遣間諜,拿著印綬給嚴白虎的餘黨,想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孫策。孫策回師,攻打陳登,軍隊暫駐丹徒,等待後繼糧草。 孫策喜歡輕裝簡從,出外遊獵。對此,虞翻不放心,早就進行過勸諫。虞翻說:“您輕出微行,搞得侍從官員來不及整頓服裝預為警備,士卒們也常以此為苦。作為一軍統帥,自己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白龍變化成魚,豫且就可以射他的眼睛;白蛇自己放縱閒行,劉邦就可以殺他。希望你稍加註意才好!” 孫策知道虞翻說得對,但仍然不能改掉這習慣。 四是興王伐夷,橫掃江東。 孫策與其父不同,不但有其父的勇,更有謀,在政見上有遠慮,非鼠目寸光的楚霸王可比。 此時袁術在淮南稱帝。孫策果斷地斷絕了與袁術的關係,聯合曹操討伐袁術成功。建安元年,部將朱治驅走吳郡太守許貢,許貢投奔吳郡豪帥嚴白虎。孫策手下諸將主張先擊破嚴白虎。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策遂引兵東渡錢塘江,進擊會稽太守王朗,消除嚴白虎的羽翼。王朗出戰失利後拒城固守,孫策攻城不下,當晚調整佈署,以空營,溝火連遍固陵南道,造成增兵強攻的假象,連夜起精銳直撲查瀆、高屯,當晚攻取,斬殺周昕,獲全部糧餉軍械,第二天回師攻孤城,王朗棄城逃往東治,直至被擒。孫策旋即引師全殲無所依託的嚴白虎,同年派呂範擊破海西陳禹(陳登兄),得淮南地。 據《江表傳》(裴松之引注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孫策認為騎都尉一職甚輕,難以掌管州郡,漢帝遣議郎王誧 拜孫策為“明漢將軍”,策被詔敕,與司空曹操、衛將軍董承、益州牧劉璋等併力討袁術、劉表。可見孫策當初地位。 五是調虎離山,上兵伐謀。 建安三年,曹操畏其善於用兵,曰:“獅兒,謂難與爭鋒。”故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曹彰娶策從兄孫賁女,以暫保無後顧之憂。 而此時孫策也抓住北方暫無威脅的戰機,連續發動對袁術殘部,劉表部的征討。在得知劉勳向上繚太守借糧不得情況後,孫策遣使卑辭厚禮,致書,請其合攻上繚,自己願為後支援。劉勳果真上當,親自率軍遠襲上繚。孫策便悄悄溯江而上。到達石城時,派遣孫賁等率領八千人進據彭澤設伏,親自襲取皖城,俘獲劉勳妻子及部曲三萬人。劉勳聞訊率軍回救,行至彭澤,遭伏擊大敗,求救黃祖。孫策趁勢全殲來援的黃祖軍,攻下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羨。 取豫章郡時。太史慈已察明豫章太守華歆是個膽小怕死的人,孫策便親率大軍進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勸說華歆,曉以利害。果然兵臨城下,華歆開城請降。 六是知人善任,化敵為友。 孫策不僅兵法卓越,而且胸懷寬廣,識人善用,並非三國演義中描寫濫殺豪傑之人。祖郎曾襲擊募兵的孫策,差點使其喪命。後又挑動山越,共圖孫策。孫策西討祖郎禽於陵陽,即以郎為門下賊曹。擒太史慈後,即署慈為門下督。當策引軍還時,太史慈與祖郎都在前導引,均引以為榮。 劉繇在豫章病故時,留下部曲萬餘人。孫策命太史慈前往安撫,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當復從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慈行,議者猶言遣之非計。策曰:“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秉道義,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諸君勿憂也。”太史慈果如期而返。此事被傳為美談。 孫策用兵如神,似飄逸蕭灑的快劍,當覺察利刃至時,已見血封喉。古人贊曰:“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振三江靖,名聞四海香。”
三國志·吳書·孫策傳》: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從某種程度上說,孫策能夠佔據江東,跟他禮賢下士,善於用人大有關係。通過幾件事,可以看出孫策的這一特點。 袁術: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嘆息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一是重用舊臣,任人不疑。 孫策微時,只有呂範、孫河二人經常跟從,危難不避。孫策待呂範如親戚一樣,往往帶他一起升堂見母,飲宴歡敘。孫策入據曲阿,增兵到兩萬多人,把呂範部下的兵士也增到兩千多,有一天,呂範一面陪孫策下棋,一面對他說:“您的事業越來越大,士兵也越來越多,而各種綱紀尚不完備。我願暫為都督,幫助將軍做好這些事情。” 孫策說:“您是著名士大夫,手下擁有不少兵將,且在疆場上已立大功,哪能委屈您管這些軍中瑣細事務呢?” 呂範說:“我捨棄鄉土,跟您到處奔波,並非求取妻子兒女榮華富貴,我是想經時濟世,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你我二人,譬猶同舟涉海,如一事不妥,雙方都受損失。我這也是替自己考慮,不光是為您著想。” 孫策聽了,只是笑,不說話。 呂範當即告別出來,脫掉外衣,換上騎兵將領的衣服,於提馬鞭來到孫策閣門,自稱兼任都督之職。孫策就給他兵符,讓他執掌軍中諸務。呂範加意留心,整頓綱紀。軍中肅睦,威禁人行。 孫策任命張紘為正議校尉,張昭為長史,他們二人,一人居守,一人從徵,出謀劃策,言聽計從。孫策以師友之禮對待張昭。文武之事,都由張昭主理。張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他,對他大加讚美。張昭感到進退兩難。孫策知道後,卻非常高興。他說:“從前管仲治理齊國,人們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齊桓公成了霸主的第一位。現在張昭賢能,人們開口、閉口,褒揚誇獎,而我能重用他,這功名還不是歸我嗎?” 二是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後來,孫策佔據江東,袁術派人送給祖郎印綬,讓他聯絡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頭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後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軍中引以為榮。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三是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後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孫策這樣做,當然是出於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的需要,而且以不影響他的功業為前提。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一次,會稽郡屬員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孫策執意要殺掉他。眾人一再勸阻,孫策只是不聽。這時,吳太夫人站在井邊對他說:“你剛剛立足江南,諸事尚在草創,尚未穩固。應該優待、禮遇賢能之人,捨棄他們的過錯,表彰他們的功勞。魏騰循例盡職,你卻要殺他,這樣一來,明天大家都會背叛你。我不忍心見你自罹禍難,還是先投井自殺了省心。”孫策大驚、頓悟,馬上放了魏騰。 有位叫高岱的名士,隱居在餘姚地方。孫策讓陸昭去請他,自己虛心等待。聽說高岱精通《左傳》,孫策也預先玩讀,想跟高岱講論一番。 有人乘機離間二人。先對孫策說:“高岱認為您英武有餘,文采不足,您跟他講《左傳》,他如果回答說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孫策暗記在心。 那人又對高岱說:“孫策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他如果問你《左傳》的事,你就說不知道,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講論辯難,可就危險了!”高岱信以為真。 孫策和高岱見了面。孫策果然說起《左傳》,高岱連連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孫策發怒,以為高岱依恃才能,輕慢自己,把他關了起來。 聽說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當時好多人都在露天靜坐,請求孫策釋放他。孫策本無殺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樓,看見幾裡地遠近,坐滿了請願之人。孫策討厭高岱能得眾人之心,下令殺了他。 儘管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我們仍認為,禮賢下士,敬重人才是孫策一生待人接物的主流。而這也確實在客觀上使江東人才濟濟,為孫權建立吳國奠定了基礎。 廣陵太守陳登駐在射陽。孫策西征黃祖,陳登暗中派遣間諜,拿著印綬給嚴白虎的餘黨,想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孫策。孫策回師,攻打陳登,軍隊暫駐丹徒,等待後繼糧草。 孫策喜歡輕裝簡從,出外遊獵。對此,虞翻不放心,早就進行過勸諫。虞翻說:“您輕出微行,搞得侍從官員來不及整頓服裝預為警備,士卒們也常以此為苦。作為一軍統帥,自己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白龍變化成魚,豫且就可以射他的眼睛;白蛇自己放縱閒行,劉邦就可以殺他。希望你稍加註意才好!” 孫策知道虞翻說得對,但仍然不能改掉這習慣。 四是興王伐夷,橫掃江東。 孫策與其父不同,不但有其父的勇,更有謀,在政見上有遠慮,非鼠目寸光的楚霸王可比。 此時袁術在淮南稱帝。孫策果斷地斷絕了與袁術的關係,聯合曹操討伐袁術成功。建安元年,部將朱治驅走吳郡太守許貢,許貢投奔吳郡豪帥嚴白虎。孫策手下諸將主張先擊破嚴白虎。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策遂引兵東渡錢塘江,進擊會稽太守王朗,消除嚴白虎的羽翼。王朗出戰失利後拒城固守,孫策攻城不下,當晚調整佈署,以空營,溝火連遍固陵南道,造成增兵強攻的假象,連夜起精銳直撲查瀆、高屯,當晚攻取,斬殺周昕,獲全部糧餉軍械,第二天回師攻孤城,王朗棄城逃往東治,直至被擒。孫策旋即引師全殲無所依託的嚴白虎,同年派呂範擊破海西陳禹(陳登兄),得淮南地。 據《江表傳》(裴松之引注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孫策認為騎都尉一職甚輕,難以掌管州郡,漢帝遣議郎王誧 拜孫策為“明漢將軍”,策被詔敕,與司空曹操、衛將軍董承、益州牧劉璋等併力討袁術、劉表。可見孫策當初地位。 五是調虎離山,上兵伐謀。 建安三年,曹操畏其善於用兵,曰:“獅兒,謂難與爭鋒。”故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曹彰娶策從兄孫賁女,以暫保無後顧之憂。 而此時孫策也抓住北方暫無威脅的戰機,連續發動對袁術殘部,劉表部的征討。在得知劉勳向上繚太守借糧不得情況後,孫策遣使卑辭厚禮,致書,請其合攻上繚,自己願為後支援。劉勳果真上當,親自率軍遠襲上繚。孫策便悄悄溯江而上。到達石城時,派遣孫賁等率領八千人進據彭澤設伏,親自襲取皖城,俘獲劉勳妻子及部曲三萬人。劉勳聞訊率軍回救,行至彭澤,遭伏擊大敗,求救黃祖。孫策趁勢全殲來援的黃祖軍,攻下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羨。 取豫章郡時。太史慈已察明豫章太守華歆是個膽小怕死的人,孫策便親率大軍進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勸說華歆,曉以利害。果然兵臨城下,華歆開城請降。 六是知人善任,化敵為友。 孫策不僅兵法卓越,而且胸懷寬廣,識人善用,並非三國演義中描寫濫殺豪傑之人。祖郎曾襲擊募兵的孫策,差點使其喪命。後又挑動山越,共圖孫策。孫策西討祖郎禽於陵陽,即以郎為門下賊曹。擒太史慈後,即署慈為門下督。當策引軍還時,太史慈與祖郎都在前導引,均引以為榮。 劉繇在豫章病故時,留下部曲萬餘人。孫策命太史慈前往安撫,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當復從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慈行,議者猶言遣之非計。策曰:“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秉道義,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諸君勿憂也。”太史慈果如期而返。此事被傳為美談。 孫策用兵如神,似飄逸蕭灑的快劍,當覺察利刃至時,已見血封喉。古人贊曰:“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振三江靖,名聞四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