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跳舞

    浩瀚無垠的海洋似乎是永遠也不會乾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麼來的呢? 有學者認為,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氣的形式存在於熾熱的地心中,或者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於地下岩石中。那時,地表的溫度較高,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較多。地球在最初的5億年,火山眾多且活動頻繁,大量的水蒸氣透過火山口噴發出來,冷卻之後便漸漸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謂的“初生水”。 為了探尋地球水的淵源,人們還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學家托維利提出假說:地球上的水是大陽風的傑作。大陽風即太陽颳起的風,但它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一種微粒流或帶電質子流。根據托維利的計算,從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了17億億噸的氫,若把這些氫和地球上的氧結合,就可產生153億億噸水。 科學家路易斯·弗蘭克也提出了一個新理論: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迄今為止還未觀測到的由冰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衛星圖片時發現了一些黑色小斑點,而這些黑斑是高層大氣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氣體水雲。他認為,小黑斑現象是許多小彗星不斷地把水從高層注入大氣,形成彗星雲團,而後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發現了帶狀發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這一高度恰好是此類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1990年,一塊冰體從天而降,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中國專家潛心研究後認為,此冰塊就是來自彗星。弗蘭克理論還為一些未解之謎提供瞭解釋。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傾瀉而下,造成地球氣候劇變,才使恐龍及其他一些物種滅絕。1998年美國科學家打開了一塊來自彗星的隕石,結果竟在裡面發現了少量的鹽水水泡!不久又發現另一塊隕石里布滿了奇怪的紫色晶體,這些晶體裡竟然有水! 對於小彗星是否為地球帶來過大量降水,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試驗。 9.下列對“所謂的‘初生水’”表述準確的一項是( ) A.存在於熾熱的地心中的水蒸氣。 B.存於地下岩石中的結構水、結晶水。 C.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噴發的水蒸氣冷卻後形成的水。 10.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援弗蘭克理論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由冰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發現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經中國專家研究,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的冰塊來自彗星。 D.有的隕石裡含有鹽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體。 11.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托維利假說,人類有可能利用太陽風獲取更多的水。 B.根據弗蘭克理論,人類有可能借助彗星雲團進行人工降雨。 C.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於預見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 D.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於瞭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答案: 9.D(ABC三項都在說明水存在於何處,但本題是要求解釋“初生水”的含義,從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產生的水,結合語境看,應是地球內部存在的“水蒸氣透過火山口噴發出來,冷卻之後便漸漸形成”水,所以應是D項) 10.A(透過分析題幹可看出,本題是要求尋找不能支援弗蘭克觀點的論據。該題的答題區間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個段落的中心句,是弗蘭克理論的核心觀點,從第2句至結尾是用事實論據作具體分析論證。A項恰恰是弗蘭克提出的理論觀點,而題幹卻要求回答:不能支援弗蘭克理論觀點的“論據”,A項顯然屬答非所問) 11.C(AB兩項,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來看,依據現代的科技發展速度,今後很有可能實現,判斷客觀。D項,人類目前類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贅述。C項錯誤不在於“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而在於“對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幫助“預見”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在文中沒有暗示資訊。事實上,從文中可知“地球氣候劇變”,是由於“大量的小彗星傾瀉而下” 造成的) 1998年9月,在渤海灣發現一大片海水在Sunny下泛著褐紅色,優如蕃茄湯一般。這就是赤潮現象。這是自1993年中國首次報道發生赤潮以來面積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或聚集,會使海水的顏色發生變化,呈現出紅色、黃色或褐色,因而稱之為赤潮。 赤潮的生成離不開環境因素,除了有穩定的海水水體、適宜的水溫(14—28℃)和鹽度(17—34%)以外,水體的富營養化——豐富的營養鹽、適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機物也是生成赤潮的關鍵因素。由於海洋位於地球的最低位置,陸地上各處所有的廢物終要匯聚入海洋。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滌劑的生活廢水及各種工、農業排放的廢水進入江河最後匯入大海,這就會使海水富營養化。 在溫度、鹽度適宜,海水水體穩定而富營養化的情況下,赤潮生物(藻類等)迅速繁殖,海洋環境惡化,就形成了赤潮。 赤潮是一種嚴重的海洋災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會使海水水體中的氧氣大量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釋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魚貝類,再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大量的赤潮生物還能遮蔽射到水下的Sunny,影響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影響海洋食物鏈的正常迴圈。 渤海灣是一個半封閉的淺海內灣,水體交換能力差,自淨能力低,加上近年來渤海地區的開發和發展缺乏環保措施,海灣沿岸大量排汙,海域環境汙染嚴重,致使赤潮頻繁發生。中國海域赤潮記錄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僅3次,60年代1次,70年代發生了9次,80年代發生了29次,90年代更是有增無減,僅1990年就發生了34次。這不僅使漁業遭受了巨大損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 海洋是人類最大的公有領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斷淨化著自身。然而它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赤潮無疑在向人們警示:如果人類無止境地向大海排汙棄濁,向它的廣袤挑釁,最終失去的將是大海的壯麗,得到的是生命的毀滅。 5、對“赤潮”這一概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指海水在Sunny的照射下,變為泛著褐紅色,猶如蕃茄湯一樣的現象。 B、指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呈紅色、黃色或褐色的現象。 C、指在溫度、鹽度適宜,海水水體穩定而富營養化的情況下,藻類生物迅速繁殖的現象。 D、指在一定條件下,赤潮生物迅速繁殖而造成的一種海洋災害。 6、以下屬於導致海水赤潮形成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特殊海域環境,海水水體穩定,自淨能力差。 B、海水溫度為14—28℃,適宜於藻類等生物生長繁殖。 C、有豐富的營養鹽、適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機物。 D、人們棄置的生活廢水廢物及工農業生產排放的汙水汙物。 7、以下屬於赤潮造成的最嚴重的後果的一項是( ) A、大量消耗海水水體中的氧氣,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B、釋放毒素毒死魚貝類,使漁業生產遭受巨大損失。 C、遮避Sunny,影響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海洋食物鏈不能正常迴圈。 D、破壞大海的廣袤壯麗,禍及人類甚至毀滅生命。 8、根據原文所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今赤潮頻發,與人口不斷增加、人們的環保意識淡薄有著直接而重要的關係。 B、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水汙物排放,大力治理汙染,則赤潮就會少發生甚至不發生。 C、在開放式海灣,水體交換能力強,肯定永遠不會發生赤潮現象。 D、人們認識了赤潮的危害後,一定會想辦法治理赤潮,並且有能力防止赤潮的發生。 答案: 5、B(A項,只說出了表面現象;C項,“藻類生物繁殖”還只是“赤潮”形成的過程;D項,空泛,沒抓住“赤潮的根本原因。) 6、D(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是根本原因。) 7、D(A項,程度並非最重;B項,只是一種危害,也只是“有些赤潮生物能釋放毒素“;C項,也並不是最嚴重的危害。 8、C(推斷犯了絕對化的錯誤。)

  • 2 # maimi32709

    迴圈來的 水被太陽曬變成水蒸氣上升凝結成雲 然後雲又變成雨水落下來 然後透過河流山川流進大海 這個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差不多 是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錢,但是特別想去電影院看喜歡的電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