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強20

    東吳耗廢了那麼多的錢糧軍馬,赤壁之戰得到了什麼?只是擊退了曹操,除此以外一塊地盤都得不到,全都被(劉備)諸葛亮用計給奪去了!三氣周瑜中的有句評論說到點子上了“正是:幾郡城池毋我份,一場辛苦為誰忙?",將心比心,哪個能咽得下這口氣?!在這個時候,孫劉聯盟已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了,東吳與曹魏不再是主要矛盾,而是孫劉轉化成主要矛盾了。為了荊州的控制權屬,孫劉都各自耍手眼、耍手段,明爭暗鬥,刀劍相向,戰爭一觸即發,只是未有機會而已。終於等到了一個極好的良機:關羽伐魏,荊州空虛,呂子明白衣渡江偷襲成功,擒殺關羽,東吳奪回了荊州。這時的情況與隆中對已相去甚遠,聯吳抗魏已不可能。隆中對的戰略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有東吳這隻餓狼在旁邊,要想北伐曹魏這隻老虎,會成功嗎?東吳會讓蜀國獨大嗎?東和孫權只是空想!是死穴!劉備意識到了,必須先攻克東吳,然後再北伐,之所以以為關張二弟報仇雪恨為藉口,大舉伐吳是正確的,是隆中對的修正案。很可惜,諸葛亮沒有參與,失敗了。

  • 2 # 錦翼

    與其說東和孫權是死穴,不如說佔據荊州是死穴。

    因為這兩者是相矛盾的。

    隆中對的策略:

    第一是佔據荊州和益州,作為地盤。

    第二是聯合孫權。

    第三等待機會,天下有變,一路從荊州向洛陽,一樣從漢中出潼關,兩路夾擊,進取中原。

    但是第一條和第二條相矛盾啊。

    如果你不佔益州,光佔荊州,孫權認為劉備不足為患,讓你佔著荊州還可以作為我的看家狗,荊州是東吳政權和曹魏政權的緩衝地帶。

    但是你劉備一旦佔領了益州,成為三分天下的一部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這說明劉備已經對孫權構成了威脅。

    而在之前魯肅和孫權的規劃中,奪取益州本來也是東吳政權的一部策略。

    現在被你劉備捷足先登。

    你還佔據著荊州,荊州在武昌的上游,對於吳國來說,關係到國家安全。

    我本來想讓你做看門狗,誰知道要反客為主了。

    孫權豈能善罷甘休。

    所以自從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開始了對荊州的征討。

    但是對於劉備,荊州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因為益州在四川,蜀中險峻,不易出兵,有了荊州,就有了一塊跳板。

    擁有荊州,就成了吳國和蜀國的矛盾點。

    聯合孫權,則要放棄荊州。

    擁有荊州,則不可能聯合孫權。

    這就發生了著名的單刀赴會(其實就是魯肅和關羽兩個人約好地點,不帶隨從,一起談判,而不是關羽的獨角戲)然後他們將荊州一分為二。

    但是孫權依舊不肯善罷甘休,最終以關二爺的死為代價,收回了荊州。

    隨後就是夷陵之戰。

    劉備死後,沒有了荊州的蜀國,反倒和東吳成了同盟。

    因為沒有了利益之爭。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尤其是國與國之間。東和孫權,其實是一道利益選擇題。

    孫權其實是一個標準的政治人物,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維護自已的利益,孫權將自已的妹妹嫁給劉備,只不過是個政治聯姻罷了,在當時的社會,再正常不過。

    至於孫權想讓自已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也不過是政治聯姻,但是,這種政治聯姻,劉備可以接收,關羽卻不能接收,關羽拒絕孫權,對政治上來說是正確的,但至於有沒有罵孫權: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個就不是事實了,正史是沒有這回事的。

    關羽是鎮守荊州的封疆大吏,在蜀漢的地位僅次於劉備,劉備是蜀漢集團的首領,這個集團是建立 在劉備個人的聲望之上的,孫權與劉備聯姻合情合理,但與關羽聯姻,味道就不一樣了,拉攏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劉備怎麼想?這不就是離間劉備與關羽的關係嗎?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是諸葛高在隆中對中對劉備集團的發展提出戰略規劃,到至於怎麼東和孫權?諸葛亮沒說,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但並不表示,諸葛亮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試著猜想一下諸葛亮到底如何東和孫權。

    諸葛亮曾經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南下襄陽時,對劉備建議過,乘劉琮投降時,直取襄陽和整個荊州,但劉備沒有同意,劉備也許有自已的目的,也許是沒有把握奪取整個荊州,但在這之後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一起打敗曹操,拿下荊州的南郡後,荊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南郡被周瑜佔領,而劉備又確實從孫權手裡借用了南郡,從此之後,就真正的帶來了荊州的歸屬問題。

    個人猜想,諸葛亮的東和孫權,就是要劉備在先奪取荊州後,再聯合孫權,劉備如果佔據荊州,再與孫權聯合,就是強強聯合,不像赤壁之戰中實力太差,屬於配角地位,戰後的利益分割權力也小。如果是這樣,孫權就沒有奪取荊州的藉口。與借了荊州後,再出兵偷襲不可同日而語。

    千萬不要小看名義的作用,在當時的三國時期,雖說是軍閥混戰,但大家都打著正義的名義去討伐其它的諸侯,如曹操打著天子的名義去征伐四方,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去搶地盤,雖然戰爭講的是實力,但名義一定不能缺,否則無法溶入當時的社會,你看看董卓就知道了,他做的事天下人都反對,他不是實力最強的嗎,一樣垮臺。所以孫權偷襲荊州,一定要有一個名義,就是把借出的南郡,收回來,所以他才這麼幹。

    那麼東和孫權就一定是個夢想嗎?並不是。

    只要滿足孫權一部分利益,未必不能東和孫權。

    關羽北伐前,孫權其實是要求過一起出兵的,如果雙方能夠共同出兵打擊襄陽,然後再劃分勢力範圍,東和孫權也未嘗不可。

    如果劉備、諸葛亮等蜀漢高層,能夠與東吳聯合出兵攻曹,那就會造成事實上孫劉聯合對抗曹魏的基礎,也就不會存在後來的孫權暗通曹操,因為他的兵就在戰場上,還怎麼暗通曹操呢?

    劉備與孫權雙方協商共同出後襄陽,事成之後,將南郡到夷陵一帶劃給孫權,將襄陽到上庸、房陵及秭歸、巫山劃給劉備,雙方共同瓜分這些地盤,這樣的話,雙方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孫權解除了後顧之憂,而劉備解決了兵力不足,至於聯盟穩定,孫權也不會偷襲荊州。

    雙方如果合做,在襄陽地區,孫劉聯軍是有可能擊敗曹魏的,這樣的話,孫劉與曹魏的國界線進一步北移,對曹魏的勢力是一個打擊,這樣的三國將會更加精彩。

  • 4 # 文史學生仵三源

    哪有什麼死穴可言,弱者想要生存,總不能說“我要打敗天下所有人”這樣的狂言吧,都是一種口號,是一種隨時可以拋棄隨時可以更改的口號,可以當真但又當不得真的東西,沒有任何束縛能力的東西。

    劉備三顧茅廬時候,他寄居在劉表的荊州,既沒有地盤,也沒有人馬,同時也得不到劉表的重用,可以說是個看不到未來的人,年齡上呢,更是過了五十歲,在古代,尤其戰爭年代,五十多歲的人是該考慮棺材的事了。這時候諸葛亮提出隆重策,佔領荊州和益州,外和孫權,共同抵禦曹操,其實諸葛亮還有後半句,歷史書上都沒有寫出來,那就是聯合孫權滅掉曹操後,再滅孫權。

    所謂的“連孫”其實沒什麼好說的,關鍵看幹了什麼,關羽從荊州往北打,可呂蒙白衣過江抄了他的老巢,荊州丟了,關羽死了,劉備也怒了,這時候不說“聯孫抗曹”了,反而傾盡全國之兵討伐東吳,結果,夷陵之戰被陸遜一把大火燒個精光,所以說“聯孫”真的只是一句口號,沒什麼好說的。

    劉禪登基後,諸葛亮主政,羸弱的小蜀國想要生存,偉大的武鄉侯還想實現“興復漢室”的偉大抱負,不得不忘了夷陵之戰的仇恨,轉而採用“聯合孫吳”的策略,其實吧,形勢比人強,有時候不得不服個軟。

    恰恰是諸葛亮的“聯合孫吳”,他才能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不然,早就被人家聯合給滅了。要知道三國中,蜀國是根基最淺力量最弱的,而且那個當家掌門人劉禪實在是沒法跟孫權和曹丕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寫到這裡,不得不再次感慨:諸葛亮真不容易!

    總而言之呢,“外和孫權”有時候只是口號,有時又有其實質性的一面,說不上對錯,只不過怎麼對待怎麼作用而已,再說劉備用的就遠遠比不上諸葛老神仙,這就是一張符,不懂的人只當那是一張廢紙,而在神仙手裡,就可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中,超時空之戰徹底隔離普通玩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