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中嘉和談腫瘤
-
2 # 張黎剛
中國女性大部分是高密度型乳腺,尤其是年輕女性,建議定期進行乳腺彩超檢查。但對於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乳房組織鬆弛,彩超穿透時訊號會衰減,清晰度不夠高,建議採用鉬靶或者MRI的方式來做篩查。鉬靶能夠較好地顯示乳腺內部的鈣化情況,發現有些乳管內發生的、還沒有形成結節的早期癌症。有些人覺得鉬靶有一定放射性,但其劑量並不大,大約相當於做一天的日光浴。乳腺MRI是更精準且安全無輻射的篩查方式,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採用。
乳腺癌的篩查
01 一般人群
近年來乳腺癌的治療方式較前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乳腺癌的5年甚至10年生存期均有提高。乳腺癌不可怕,越早發現的乳腺癌,治療的機會越多,才能更好的保證生活質量。
結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指南(2018.V3)和中國的《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7版》,建議:
• 40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檢查,必要時配合B超;
• 45-69歲以上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檢查,必要時配合B超;
• 70歲以上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檢查。
02 高危人群
• 篩查年齡:高危人群的篩查應早於40歲;
• 篩查頻率:推薦每年1次;
• 篩查專案:除了乳腺X線檢查外,還可以應用MRI等。
• 高危人群包括:有明顯的乳腺癌遺傳傾向者;既往有乳腺導管、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既往行胸部放療者。
乳腺癌自我檢查方式
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間通常是月經來潮後第7-14天,此時受雌激素影響最小。有任何問題應該及時就診。
照鏡子法
1. 面對鏡子,兩手叉腰,觀察乳房的外形是否對稱。
2. 將雙臂高舉過頭,仔細觀察兩側乳房的形狀、輪廓有無變化;乳房面板有無紅腫、皮疹、淺靜脈怒張、面板皺褶、橘皮樣改變等異常;觀察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是否有抬高、回縮、凹陷,有無異常分泌物自乳頭溢位,乳暈顏色是否有改變。
3. 放下兩臂,雙手叉腰,兩肘努力向後,使胸部肌肉繃緊,觀察兩側乳房是否等高、對稱,乳頭、乳暈和面板有無異常。
平臥觸控法
1. 平躺在床上,右臂高舉過頭,並在右肩下墊一小枕頭,使右側乳房變平。
2. 將左手四指併攏,用指端掌面檢查右側乳房各部位是否有腫塊或其他變化。以乳頭為中心,按外上方-外下方-內下方-內上方的順序檢查。
3. 換右手用同樣方法檢查左側乳房,並比較兩側乳房有何不同。注意觸控力度適中,不要提捏。
4. 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擠捏乳頭看是否有分泌物。
在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上,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ICR)建議[6]:
• 在健康的前提下儘可能保持合適的BMI值和腰圍的低值。
• 少飲酒。酒精是增加乳腺癌風險的確切因素,尤其對於絕經前的女性。
• 減少攝入紅肉(各種哺乳動物的肉)和加工肉類。
• 不要飲用含糖飲料。
• 減少攝入“方便食品”和其他高脂肪、高澱粉或高糖的加工食品。
• 吃富含全麥,蔬菜,水果和豆類的飲食。無澱粉蔬菜可能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 多運動,每週至少一百五十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或者至少七十五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這可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 不要使用補充品(保健品)來預防癌症。
• 母乳餵養能有效降低母親的乳腺癌風險。
• 在確診為癌症後也儘可能的保持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不可控的遺傳基因和可控的生活因素。乳腺癌的預防是全球關注的熱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乳腺癌的病因可以指導我們預防。
國際普遍認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月經生育因素 (月經初潮
透過中國上海2017年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年齡(45~64歲)、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相對風險越高)、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病變(乳腺小葉重度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纖維腺瘤、乳房腫塊、乳頭溢液等)。這些危險因素有利於指導乳腺癌的篩查。
對於非城市的居民來說,農藥對乳腺癌的影響也逐漸得到重視,某些農藥在禁用後其危害仍在延續。以DDT為例,美國政府在70年代禁用之後,近年來研究發現3歲以前的DDT接觸會提高絕經前乳腺癌的發病率,13歲後或青春期後的DDT接觸會增加絕經後乳腺癌的發病率[4]。其同分異構體pp’-DDE亦會影響乳腺癌的發生[5]。農藥的暴露和殘留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寫在最後乳腺癌雖然較為常見,但隨著篩查的普及,治療水平的提高,患者一樣可以快樂生活。正如安吉麗娜朱莉在公開信中所說,“生命是充滿挑戰的,對於那些我們可以面對和控制的挑戰,我們不應該恐懼。”
參考文獻
[1]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L, Torre LA, Jemal A.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18;68(6):394–424. doi: 10.3322/caac.21492.
[2] Akram M, Iqbal M, Daniyal M, Khan AU. Awareness and current knowledge of breast cancer. Biol Res. 2017;50(1):33.
[3] 路曉慶,王伏生,楊芮,李卓玉,張繼萍,李正,張桓虎.抑鬱與焦慮與乳腺癌發病關係的調查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01):14-15.
[4] Cohn BA, Cirillo PM, Terry MB.DDT and Breast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of Induction Time and Susceptibility Window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9 Feb 13. doi: 10.1093/jnci/djy198.
[5] 何亭亭,王繼綱,趙鵬.pp’-DDE農藥殘留與乳腺癌發病風險的meta分析[J].臨床與病理雜誌,2016,36(2):105-112.
[6] http://www.aicr.org/cancer-research/dietandcancer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