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用藥諮詢室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需要輸注抗生素,病毒和細菌感染都會造成感染,有些部位的感染大機率是病毒引起的,如普通感冒和流感,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腹瀉等,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不但無效,病毒感染濫用抗生素還會破壞人體腸道細菌的微生態平衡,導致菌群失調,削弱人體的腸道免疫系統,加重病毒感染對人體的損害。

    其次,即便是細菌感染,靜脈輸液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給藥方式,不可否認,靜脈輸液對於病情危重的急性感染如急性腦膜炎等能使藥物快速到達感染部位,發揮抑制或者殺滅細菌的作用,有利於迅速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和進展危及生命,對於吞嚥功能障礙的患者靜脈輸液也是一種口服給藥的替代策略,但是,靜脈輸液畢竟是一種侵入性操作,藥物直接進入血管,失去了口服給藥胃腸道吸收和緩衝過程,輸液中肉眼不可見的微粒,未徹底清除的熱原(細菌的代謝產物),以及藥物本身的理化性質會對血管壁造成化學系性刺激和高滲透壓損傷,引起靜脈炎以及輸液反應,輸液中肉眼不可見的微粒還會導致速髮型全身過敏反應,尤其是中藥注射劑,而且,並非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需要輸液治療,某些情況下則必需口服給藥,如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由於細菌定植在胃粘膜表面,抗菌藥物需要較高的胃內濃度而不是血藥濃度,因此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都是口服給藥,靜脈給藥不但效果差,不良反應增大,而且費用高。還有治療感染性疾病大劑量長療程過程中抗菌藥物過度使用引起的假膜性腸炎,臨床表現也是腹瀉,但是治療也是需要口服給予甲硝唑或者萬古黴素,以期獲得更高的腸道抗菌藥物濃度。

    雖然目前臨床應用的大部分抗菌藥物都是廣譜的,但是在治療感染性疾病過程中其對陽性菌和陰性菌的作用還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的,這與細菌的耐藥性變遷和藥物在體外試驗和體內的不同表現決定的,體外試驗敏感,體內抗菌作用也許並不盡如人意,這與藥物在體內吸收,分佈 代謝,排洩等藥代動力學特徵密切相關,因此,不同部位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同一部位細菌感染的種類不同,所使用的抗菌藥物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非常複雜,首先要正確判斷致病菌,根據感染處細菌取樣標本培養來獲取,沒有細菌培養條件的,就要靠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判斷,如同樣是社群獲得性肺炎,肺炎支原體和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感染,在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上是截然不同的,肺炎支原體感染首選左氧氟沙星,阿奇黴素等對非典型致病菌敏感的藥物,而肺炎鏈球菌感染使用廣譜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效果很好,但廣譜青黴素,頭孢菌素等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雖然是作用於細菌細胞壁的殺菌劑,對於肺炎鏈球菌具有強大的殺菌活性,但對肺炎支原體感染則是無效的.因為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此,感染性疾病輸抗生素不管用,很大的可能是所選擇的抗菌藥物不合理。

    抗菌藥物治療,感染部位的抗菌藥物濃度也是至關重要的,有些部位的細菌感染,如細菌性腦膜炎等顱內感染,所選擇的抗菌藥不但要對致病菌敏感,尤為重要的是能夠穿透血腦屏障能力,如致病菌中的肺炎鏈球菌性腦膜炎,雖然很多種抗菌藥物對此類細菌敏感,但是隻有青黴素,頭孢曲松,頭孢噻肟,萬古黴素等有限的幾個品種可以穿透血腦屏障進入感染腦組織,同樣對於常見的尿路感染,雖然莫西沙星對尿路感染常見的大腸埃希菌等致病菌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是莫西沙星僅有20%的藥物經過腎臟排洩,尿藥濃度低,因此不適合治療尿路感染。而與其同屬於喹諾酮類藥物的左氧氟沙星,則大部分(將近90%)以原型經過腎臟排洩,具有很高的尿藥濃度,適合尿路感染的治療。

    最後,即使選對了抗菌藥物,給藥方案不合理,治療效果也欠佳,如青黴素,頭孢菌素等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屬於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也就是說,抗菌效果取決於藥細菌與藥物接觸的時間,接觸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因此這類藥物提倡增加給藥頻率,根據藥物的不同半衰期,將一天的總劑量分成2-3次給予,而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屬於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抗菌效果與藥物的最高血藥濃度,也就是峰濃度密切關聯,峰濃度越高,對細菌的殺滅作用越強大,因此,這類藥物提倡將一天的劑量一次給予,以期獲得最高的峰濃度和殺菌作用。

    綜上所述,感染輸抗生素不管用,首先要確定是不是細菌感染,其次是明確是哪一類,哪一種種細菌感染,最後還要選擇對致病菌敏感,抗菌活性高,病變部位區域性濃度高的抗菌藥物品種。並且要做到給藥劑量,給藥頻次,療程合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體字和繁體字的“一”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