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062070693800
-
2 # 會跑步的漏斗
很多孩子和家長都反映,孩子試卷上的錯誤有很多都是因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難克服粗心這個毛病,每次考試都會因為粗心丟掉很多分。家長和孩子都為此很著急。其實,如果對粗心問題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那麼這個問題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會帶給我們如此多的困擾。首先,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粗心問題。其實不光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也會經常粗心,只是經常被我們忽略了。孩子的粗心之所以如此被重視就是因為家長和老師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孩子的粗心在學習和考試中有很明顯的體現,所以家長們就把孩子的粗心看成是很嚴重的問題。既然成年人都會粗心,那麼小孩子的粗心大意又怎會有那麼不可饒恕呢?其次,就一般情況而言,兒童容易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兒童的視覺識別和記憶能力不強,所以難免出現看錯或看對寫錯的現象;
2、注意力不夠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錯誤也就難免會發生了;
3、有時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錯誤實際上是基礎不夠紮實、知識掌握不牢固、答題技巧不熟練造成的;
4、任務太多,孩子心急,也會造成粗心;
5、沒有養成良好的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平時做事情都有老師和家長來協助其檢查錯誤並改正,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及時檢查、及時改錯的習慣。事實上,孩子在考試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時的習慣決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粗心的毛病,這主要是因為自己做了作業由老師和家長來檢查,自己只管完成了就可以了,檢查的任務是留給老師和家長的。沒有良好的習慣和責任意識。所以當孩子在考試中出現粗心的現象,家長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呢?再次,在對粗心問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後,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儘量減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誤。 1、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孩子,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之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的分散、出現更多的不必要的錯誤; 2、對孩子的粗心,家長儘量不要採取正面懲罰的方式,以避免對孩子粗心的強化,而是可以運用正強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時不去批評他,但是在孩子細心地很成功地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可以表揚孩子,強化他的細心,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接受這種心理暗示,越來越向著細心的方向發展了; 3、在平時的學習中幫助孩子養成檢查自己作業的好習慣。很多家長都願意為孩子檢查作業,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殊不知這樣孩子就養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從家長做起; 4、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裡佈置得井井有條,也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總之,孩子的粗心並非“罪不可赦”,與其一味責備,給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倒不如在平時加強對孩子的訓練,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 所謂粗心,從心理學分析,就是指自己理解且會做的事情,由於不仔細而出現的差錯。值得老師和家長朋友注意的是,如果粗心馬虎形成習慣,成為一種性格缺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如在升學、畢業這類大型考試中,因為粗心而導致失敗,最終個人失去升學的機會,家人多年的付出也會付之東流;或在工作崗位上由於粗心馬虎造成重大事故,給國家和集體帶來一定的損失,自己也被處罰,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現在,中小學生粗心馬虎的現象很普遍,儘管老師家長一再要求孩子要認真仔細,但孩子還會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那麼,如果孩子學習粗心馬虎老師和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責任感。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要對某事感興趣,他就會投入極大的熱情去努力幹好此事,同時他也會積極關注並認真仔細地對待它。因此,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克服粗心大意的重要前提。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即讓孩子懂得如何認真正確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的學習進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其次,要求孩子重視基本知識基礎概念的學習。我們大家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學得好不一定考得好,但學得不好就一定考得不好。有些孩子在學習中出現差錯,不一定就是他的粗心馬虎所致,實際上是他對一些基本知識沒有真正掌握,或缺少相應的基礎知識訓練。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聽懂聽好每一節課,不懂就問老師,不要留尾巴;作業要及時、準確、快速、獨立地完成;如果出錯,就要立即重做改正。長期堅持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第三,要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讓孩子自己學會調節情緒。考試時,有許多孩子比較緊張,即使平時學習很好也會導致考試失敗,這主要是和孩子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有關。一般來講,學生不善於調節自己緊張情緒的表現有兩種:一是對較容易的題目放鬆警惕,常在沒有看清題目要求的情況下急忙做題,結果答錯題;一種是一看到自己複習時沒有見過的所謂“難”題,心裡一下子特別緊張起來,甚至大腦出現一片空白。這也是學生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正確的應試方法應該是:自信地走進考場,試卷發下來之後,先整體瀏覽一遍,將自己在複習中已熟練掌握的題目,簡單的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一時不會做的題目留在後做。等自己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數全部得到之後,再從容地處理那些“難”題。如果實在做不出來也不要著急緊張,你要這樣想:我做不出來,也許別人也做不出來,這樣你就會很冷靜地繼續思考,沒準兒真還能做出來。 第四,家長和老師可以經常給孩子做一些心理訓練,以培養孩子認真仔細的習慣。比如,辯認錯誤圖形訓練,讓孩子根據給出的正確圖形,在許多相似的圖形中找出錯誤的圖形,這對要運用識圖繪圖的數理化生等學科和學習有一定的幫助。還可進行文字元號校對連線訓練,這對孩子的語文、外語等文科學科的學習很有幫助。 第五,家長和老師可以讓孩子準備一個改錯本,經常帶在身邊,讓孩子注意收集自己在平時學習中的一些錯句、病名句、錯字、錯題,集中針對錯誤,進行改錯訓練,這樣補救措施可以讓孩子透過反覆對比和辨別,避免易錯的地方反覆出錯。 以上這些幫助孩子克服粗心馬虎毛病的方法,老師和家長不妨試試看。我們深信,只有我們教育引導得法,只要孩子有決心改掉這一毛病,總有一天,粗心馬虎會離我們而去的。
回覆列表
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完成的作業的時候,儘量讓周圍的環境是適合學習的,至少不要對學習造成干擾的。可以讓孩子單獨在自己的房間力學習,燈光、桌椅等調整到適合狀態,房間外面不要太吵,避免如電視聲音、吵架聲音等等。熱天最好放上驅蚊片、開開空調等等。
良好的學習心態。平時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是朋友式的互動,不要讓孩子對自己趕到恐懼,這樣會影響到他的學習心態。也要常常告訴孩子,做作業千萬不要緊張,不會的題目先留下,把會做的解決了再回頭寫難題,時間允許儘量都驗算一遍。
良好的學習狀態。孩子寫作業之前,儘量都吃過晚飯,其他一切事情都解決差不多的狀態。另外,家長可以與孩子做一些約定,學習完成以後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有固定的作息時間,促進孩子按約定進行,同時告訴他要禁得起誘惑。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適應過程,家長需要費心。
良好的學習基礎。剛剛起步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易混淆點孩子弄錯,老師或者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導致後期形成長期的毛病。所以,孩子的學習,尤其是早期學習過程,家長最好進行相應的陪伴和檢驗,避免孩子在後期的學習中一犯再犯而吃虧。對於孩子混淆的模糊的知識點,常常進行反覆指導練習,直到能避免為止。
良好的學習方法。孩子的學習方法是早期父母或者老師的影響下產生的,所以常常指導孩子養成用草稿紙以及回頭檢查驗算的好習慣。成績基礎的不錯的,可以題目讀兩遍,完全理解了再下手,同一道列算式計算的題目,草稿紙上算兩遍再搬上去。或者平時在寫作業時,儘量要求一氣呵成,儘量避免橡皮擦或者修改液。考試的時候時間允許,千萬不要想著早點交卷,一定要利用時間仔細檢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