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家橡樹1972
-
2 # 前哨FYFHY
防空導彈的分類,按射程一般分為:近程、中程、遠端防空導彈,按發射方式一般分為:陸基和海基還有行動式防空導彈。
作者想問的應該是中程和遠端防空導彈的功能和用途。
若是按照作者問的,那確實,中程防空導彈和遠端防空導彈就是體積和射程上的區別,但更遠的射程就賦予了它更多的功能,比如反導。著名的有美國的標準-3,中國的海紅旗9,老毛子的SA-n-7和SA-N-9。
再說說近程和肩扛式,近程防空導彈雖然射程近但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更好,一般被鎖定即無法擺脫,肩扛式不用多說,低空低速飛行器殺手。
不同的射程就賦予了導彈不同的功能,一般搭配使用發揮其最大功能。
中程艦空導彈對比於遠端艦空導彈的差距可不僅僅是射程方面的差距,而是根本性的效能上的差距。
遠端艦空導彈是大國海軍的象徵,它目前已經具備了攔截2500公里以下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的“飛毛腿”短程彈道導彈雖然技術落後,但它的飛行速度太快了,達到1500米/秒,這麼高的飛行速度當時新研製出來不久的“愛國者”地空導彈攔截它的機率非常的低,雖然說火控雷達鎖定了“飛毛腿”,但導彈不給力!經常眼睜睜看著“飛毛腿”落地爆炸…雖然說“飛毛腿”導彈落後,但它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鼓舞了其他發展中國家,份份進行中近程彈道導彈的研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誰都清楚。
有鑑於射程2500公里的中近程彈道威脅巨大,並且有可能攜帶,化學甚至最簡易的“槍法原子彈”,如果不能把這種殺傷力強大的彈道導彈在“中段”擊毀造成的破壞將是巨大的,所以大國在研製陸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同時,也在研製海基導彈防禦系統,就是要將中近程彈道導彈攔截在敵國土內。
海基遠端艦空導彈的“動能攔截器”,它是最先進的導彈攔截裝備,以被動紅外裝置引導攔截器與來襲的彈道導彈處於同一飛行軌道上,以撞擊的形式攔截…這要比“爆炸破片式”戰鬥部攔截好了許多。
但“攔截器”是有一定體積的,只能安裝在直徑較大的大型遠端艦空導彈裡面 ,中程艦空導彈受彈體直徑小的影響安裝不進去,還有就是中段攔截彈道導彈要求艦空導彈的射高達到150公里以上、射程超過500公里,否則不可能在“中間層”擊中來襲的導彈(平流層以上),所以,不論是技術等級還是射程/射高,這些都是中層艦空導彈達不到的能力。
而另外一種專門攔截反艦導彈和飛機的遠端艦空導彈其作戰能力也不是中程艦空導彈所能比肩的,隨著先進反艦導彈和先進作戰飛機的出現,貼在海平面超低空突防和掠海飛行成為了打擊軍艦的主要方式,這是因為地球是橢圓形的,根據測算艦載雷達最遠只能探測到海平面50公里處(視距內),超過50公里目標就處在了海平面以下,雷達的探測不到,這個距離就被稱為:超視距。
而現如今的反艦導彈射程都超過了150公里,個別型號甚至射程達到500公里以上,導彈射程遠是由於科技進步了,有衛星和其它輔助裝備對它進行長距離的訊號中繼和彈道修正,末端則由雷達和光學探測裝置進行指導,所以最先進的反艦導彈不但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打擊精度很準確。
飛機低空飛行距離海平面195米時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只有50公里。
導彈射程提高之後,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發射平臺變得很安全,飛機或許軍艦發射完導彈之後可以迅速的脫離戰場,特別是來襲的飛機發射平臺超低空進入到攻擊航行,使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大大的降低,並可以在遠端艦空導彈的最大射程之外發射艦空導彈,然後扭頭就走!所以,遠端艦空導彈目前防禦的主要是遠端反艦導彈而非飛機發射平臺了,那麼在沒有雷達制導精確制導的情況下遠端艦空怎麼去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
在艦載雷達探測距離降低之後,就需要給戰艦配置預警直升機,雖然說與固定翼預警機相比,預警直升機效能大有不及,但在200公里內還是能較能滿足預警來襲的飛機和反艦導彈的,同時它還能給遠端艦空導彈提供目標資料指引的幫助,而目前的高效能遠端艦空導彈也都裝有先進的雷達,通常都是以高彈道的飛航模式,達到要攔截距離的最高點之後導彈開始下降,同時彈載雷達開機掃描海面,發現反艦導彈之後就以上勢下實施攔截。
052C驅逐艦就是使用這種預警直升機探測,引導遠端導彈的方式成功的攔截了“鷹擊83”反艦導彈。
但攔截遠端反艦導彈的主力裝備仍然是遠端艦空導彈,因為對方發射過來的反艦導彈不止一枚,可能是飽和攻擊!這就要求將來襲的反艦導彈儘量擋在100公里外,否則現在的先進反艦導彈末端飛行速度都超過2馬赫,過近的距離眨眼就到了!這對戰艦來說非常的危險。
“林肯號”航母發射“先進海麻雀”中程艦空導彈,攔截突破標準2/6遠端艦空導彈防禦姐“漏網”反艦導彈。
相對於遠端艦空導彈的作戰能力,中程艦空導彈就有些力不從心了,理論上來說中程艦空導彈最大飛行距離在80公里左右,扣除無效的射程,真正攔截距離也就40公里不到,這個距離若是攔截不成功,會給艦船末端防禦打來極大的壓力!
雖然說中程艦空導彈各方面效能比遠端艦空導彈有較大差距,但是中程彈是遠端彈的好搭檔,任何武器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遠端艦空導彈也會有疏漏的地方,更不可能完全攔截飽和攻擊的反艦導彈,一個戰鬥群能攔截70%就已經很不錯了,剩下的則由中程艦空導彈再次實施攔截,最後也許會有一兩枚突入到近程防衛圈,這個層級由末端防空導彈和近防炮進行攔截…以確保整個艦隊無虞。
總體來說,現代大型戰艦或者戰鬥群都構成遠、中、近和末端四層防禦系統,構成了200公里~2000米距離的防空體系,理論上來說可以對抗4~6枚間隔3秒鐘從不同方向、高度來襲的反艦導彈或者其它飛行器(戰鬥群至少要抗擊50枚以上),而中小型戰艦能抗擊2~3枚就已經很高了,但是在大國海軍作戰體系當中,形成了網格化單艦作戰可能很小,基本上都是根據任務的不同和威脅的高低有其它裝備配合作戰,中小型戰艦要面對的反艦導彈和其它航空器的飽和打擊機率並不高,而中小國家海軍幾乎沒有大型戰艦,能組成的海上戰鬥群艦隻數量也少,再加上體系化作戰能力有限面對的反艦導彈和飛行器的打擊反而是很高,在沒有遠端艦空導彈的情況下,艦船被擊沉的機率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