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志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拖拉等不良習慣都是不專注的表現。

    凡是專注的孩子,他們的做事效率都特別高。專注是一個人成才的第一要素。因為專注的人目標明確,主次分明,不會被與任務無關的事情干擾,在完成一項任務時,心無旁騖,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

    作為父母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一.要給孩子定規矩,這點非常重要。比如說,孩子放學回家,你就問孩子,今天老師佈置了哪些作業,你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完成?孩子答不出來,你自己估計。接著你就需要看孩子寫作業。但這個“看”,不是在一旁指指點點,而是自己看書,靜靜地陪著孩子。在這過程中不允許他起來喝水、上廁所、吃水果等等,必須專心致志地做作業,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和他一起解決,最好點到為止,不要多說話,更不能指責。

    等快到時間的時候,你就提醒孩子,要他抓緊時間,不然他就不能看電視,或出去玩了。他最喜歡什麼,你就說什麼。

    如果時間到了,他沒有完成作業,你就直接把他作業收起來,不讓做,這樣他肯定會怕老師批評,甚至懲罰。

    只有這樣訓練幾次,保證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提高了。

    比如他吃飯的專注力也可以培養:吃飯就必須坐著吃飯,不能玩,也不能看電視,大家必須認真吃飯,不做與吃飯無關的事。更不能到處追著餵飯,這是“大事件”。

    二.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不打擾,甚至是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也不能打擾,讓他自己靜靜地做或玩。

    很多家長就做不到,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剛剛開始寫作業就問:“寶貝,喝水嗎?”“寶貝,吃個水果吧?”多次這樣打斷,孩子的思路就沒有了,效率何來?

    三.規矩定了,就要認真執行,至少3周,也就是21天。這樣才能把一個好習慣固定下來。

    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固化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其他壞習慣也會迎刃而解!

  • 2 # 德雲老女孩

    作為媽媽,我是從拉著孩子出去活動開始!比如騎腳踏車,打球!接下來就是陪伴,他寫作業我看書,慢慢形成習慣以後,再慢慢放手!

    現在老師角度,我是讓家長制定各種規則開始!從一開始物質誘惑,還有說到做到的懲罰!到慢慢形成習慣!

  • 3 # 靈動育兒

    這個問題是中國千萬父母想問的,剛剛期末完考試,孩子放假在家了已經徹底放鬆。手機遊戲、作業問題,就像一塊塊石頭一樣,讓父母不知所措。

    我知道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頭疼,沒有辦法忍不住發火,知道不好,但做不到。

    不能批評,還不能說教,父母感到很無力。現實問題就在這裡,總不能依著孩子為所欲為吧!孩子放假輕鬆了,父母們卻更累了,總髮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那該怎麼把握這個度呢?

    手機遊戲並不是洪水猛獸,需要正確對待,父母先要學會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不要動不動說教批評,這樣誰也不好受,弄不好還陷入權力之爭,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一、放假後和孩子好好談談,鼓勵孩子制定出寒假每日計劃。

    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假期的學習作業等。

    學習計劃:閱讀、寫寒假作業、聽英語等。

    放鬆玩的計劃:關於看電視或玩遊戲不要刻意制止,但要有節制。目的是要開心快樂的同時,還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當孩子制定了卻沒有執行怎麼辦?

    請在頭一天晚上就和孩子約定好,第二天早上開始讓他自己按照慣例來執行。沒有做到怎麼辦?做到了怎麼辦?也由你和孩子共同頭腦風暴來提出自己的想法。多多鼓勵,相信孩子會遵守約定。適時做些提醒,多關注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二、安排每週親子時光

    父母忙於工作,同時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陪伴,這很重要。每週可以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娛樂,一起下棋,一起看一場電影等等。美好的親子時光是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最好機會。

    三、建立家庭鼓勵文化

    家庭鼓勵文化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感恩和致謝,每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每個人都渴望被人鼓勵和關注。可以選擇每天的某個時間,大家坐在一起互相表達鼓勵"我謝謝你⋯⋯我感謝你⋯⋯",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充滿鼓勵的家庭氛圍,而不是充滿負能量的家庭氛圍。

    四、父母的榜樣力量"行大於言"。

    要想孩子做好,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不發脾氣,學會處理情緒,學會和善地解決問題和衝突,自己也喜歡學習成長。

    父母說孩子作業拖拉,那可能是不是平日我們太過於催促和嘮叨了;孩子愛哭,是不是我們總習慣批評,鼓勵太少了。

    當我們希望孩子能做到時,孩子也正在看父母是如何做到的。

    孩子還小,給予足夠的自由空間,自由支配的權利,這會讓孩子在愛的氛圍裡學會如何自律。

  • 4 # 靜待花開校園隨筆

    我家沒有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不能批評、遇事愛哭且沉迷網路的孩子。

    對於孩子的教育,小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不跟孩子講道理,以為慢慢的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好了。

    其實,孩子從小是需要教育講道理的,孩子的拖拉任性很多時候是家長的溺愛造成的。

    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孩子在做某件事時,家長給他過多的干擾,如,做作業時一會讓他喝水,一會吃水果,或偶爾故意以關心的名義,其實是監督的作用,這樣做的次數多了,孩子做事就會注意力不集中。

    作業拖拉,是因為孩子沒完成作業時,家長著急,擔心他被老師批評,‘’皇帝不急太監急‘’,孩子就沒所謂了,就狠狠心讓他給老師批評,有過教訓自然以後就不敢了。

    孩子任性要給他講道理,定好規矩就要執行,讓孩子明白批評是為了他以後改正錯誤,遇事要知道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靠哭,玩遊戲要按規定時間結束。‘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從小被教育就會養成好習慣。

  • 5 # 趣學俱樂部

    從問題中,我看到了家長的焦慮,其實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這些缺點。

    不必要求孩子那麼完美,因為我們自己就不是完美的家長。

    每個家長一聊起來,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只有自己家是熊孩子。其實只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表面,自己孩子天天在身邊煩著,沒有注意到他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差不多的,只是有的早有的晚。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也是差不多的。家長要耐心的指導孩子,孩子成長的過程是漸變的過程,家長要學會等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讀書、學習和做作業時,減少他身邊的干擾(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孩子準備一個書房)。能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全部把它拿走,比如:玩具,遊戲機等,孩子旁邊只留課本和文具。

    孩子作業拖拉

    給孩子做作業規定時間。(我的問答和文章中,都有和這相同的內容,在這裡就不展開寫了)

    對孩子大多數時候,要態度平和,耐心細緻。到該嚴肅、該嚴謹的時候,必須絕不放鬆。家長做到了該包容的包容,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家長抓住不放,孩子沒有任何藉口。孩子不能批評

    如果是該批評的事,就是要批評,不能這啊那的讓孩子混過去。

    遇事愛哭

    哭就哭唄,讓他去哭,哭完該做的事還是要讓他做。

    特別是男孩子,家長會特煩孩子哭。我家也有點愛哭,可是這也不是責罵,可以別過來的,真的拿他沒轍。

    可是你想想看,有多少成年人愛哭呢?不用操這個心,總有你讓他哭他都不會哭的那天存在。想想那時候,他報喜不報憂,眼淚往肚裡吞,在可以盡情流淚的時候,就讓他流吧。

    沉迷網路

    家長控制住家裡的電子裝置,控制住孩子的零花錢,孩子哪有機會沉迷網路。如果孩子打滾哭鬧,這種無理取鬧,不用搭理他。靜靜的看著,什麼都不做,你看他能鬧多久。

    大部分家長,包括我在內,都是在該嚴肅的時候心太軟,該溫柔的時候脾氣大。這是錯誤的,要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統計excel表格中的有顏色的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