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沙慄
-
2 # 趙彥博
時間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為了衡量我們看到的這些變化的,變化是絕對的(我們以及所有物質世界),時間是相對的(是我們為了衡量與比較這些變化而被定義出來的)因此。流逝的(變化的)是我們,而不是時間。正所謂:
歲月本無知,無始無終,無所謂天長共地久;
人間卻有情,有聚有散,有道是滄海變桑田。
-
3 # 棲哈丶
謝邀!“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詩句。吟誦古人的詩句,我們能感嘆日月穿梭,似水流淌的年華,卻找不到時間的盡頭,更不知它所從何來,它是永恆!過完新年,當我們信心滿懷地步入新的開端時,我們只感覺太陽依舊是那樣光芒四射,催人奮進。人生的意義,就是努力奮鬥,奮鬥的過程也許充滿了艱辛,但幸福的感覺,就在奮鬥的過程中體現。可以感嘆時光不再,人生短暫,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只爭朝夕,努力拼搏,去實現人生的價值,追求最美好的生活,實現美好的願望。要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我的存在,變得更加美好,要讓我們的家庭幸福,國家強盛,世界和平,這些都是人類最美好的願望。讓我們為人類社會的美好活出一份精彩!
-
4 # 王道正道
來時形單,去時影孤,能在世上走一遭,很不容易。時間如流水,轉瞬即逝,人生何其短暫。
生活中要相互珍惜,每一個人的時間都越來越少,該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不要把無所謂壓制自己,不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因為我們來不及告別。
今生,無論貴賤貧,總有一天都要走到最後那一步。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我一生的執著,帶不走一份愛慕虛榮。豁然回首,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我想痛苦,卻發不出一點聲音,我想懺悔,卻已遲暮,再美麗的語言也無法與你溝通,因為我們要沉睡,睡很久,很久……
-
5 # 妹妹的心思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確是永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崇高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每時每刻付出的代價都是巨大的,反之庸庸碌碌混日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類好無責任心的人與行屍走肉有何區別,對於前者而言流逝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對於後者來說只能理解為流失的是時間,因為他們多活一天與少活一天無所謂╮(╯_╰)╭。
-
6 # 點點星河
愛過恨過哭過笑過這一輩子已算來過。不要在意過去的是是非非只要是按著心的尺度過自已想要的生活既可。人生只是一個旅程,按佛教的說法就是分段死亡或說只是不段地換著生活的方式體驗不同的人生只是前世已忘。我個人感覺流逝的真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過去曾經天真的心。載魂營魄能凝神乎!至氣柔弱能若嬰兒乎!我想若是我們永遠儲存一份天真如幼孩般的心何愁大道不至!所以說其實修道真正修的是過去那般純真的自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迴歸本我才是真正的道之真諦。
-
7 # 山野農家女
時間一直都是在流逝的,它從來沒有改變,相對於一塵不變的東西來說,時間是流動的,但也可以說是不動的,而我們從出生到終老,卻是一直隨著時間在改變,年齡、閱歷、感情…所有的細節都會隨著時間而暴露,時間很長也很短,而人生卻是短短數十年,即使我們不吃不喝,什麼都不做,靜靜地打坐,人也是會變老的,身體機能,心境等等…
-
8 # 郝明41
流逝的不是時間,是我們。這句話的出處我不知道。我理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別人如何利用時間做有益的事,我們只能參考,不能照搬。可自己如何做有益的事,那我們自己有完全的自主權。你成功是個人的努力和貴人的幫助。你虛度時光,你也別怨著怨那。我們自己做自己時間的主人,不荒廢,不幻想,不怨人。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這標準不高也不低。
-
9 # Kant孟
“說到時間我比誰都清楚,可你問我時間是什麼,我頓時卻糊塗了”。這是誰說的?是大哲學家奧古斯丁說的。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給大哲學家都蒙圈了?因為時間欺騙了我們!當你說它是什麼,它什麼都不是;當你說它不是什麼,它什麼都是。但有一點我們還是清醒的,時間永遠伴隨著我們,它才是我們真正的終身伴侶。
我們是什麼?是生命,鮮活的生命。生命話題,不知耗費了我們多少筆墨,永遠聊不完。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向不同,對自己的生命感悟就有所不同。我曾經致力於生命哲學的研究,讀過叔本華、尼采,柏格森,特別是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細讀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更不用說讀老子和莊子的生命哲學了。可是,對我來說生命的本質就像地平線,當我走近它的時候,前方又是一片茫然。不經意間,我卻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說的一句話:“生命是在時間中向著死亡的存在”。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是“我生待明日、明日何其多”。步入中年忽然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再往後呢?那就是:“朝看水東流,暮看西日落了”。所以,我們說珍惜時間,本質上就是珍惜生命。既然我們把生命和時間捆綁在一起,這裡就有一個經濟學的問題了。試想,如果我們提高了生命的質量,不就等於延長了生命的時間嗎?這就是生命與時間的抗爭。怎樣做到呢?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有個“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被後人譽為“三不朽”。在我看來,這三者立其一則不枉一生,立其二則壽元無量,立其三則流芳百世。
-
10 # 質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啊,像流水一樣不捨晝夜,稍縱即逝。
歲月是一把殺豬刀,時間催人老。等等,這都是站在一個“我”的立場而言的。時間相對於當下的我,似乎是時間在流走,變動,改變著我,改變著一切。其實,時間是什麼呢,看不見摸不著,抽象的概念而已。時間是一個度量。
唯物辯證法認為,真正的是萬事萬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著的,靜止是相對的,時間是相對而存在的,相對論大概有這麼個的意思,當速度等於光速時,時間是相對靜止的,超過光速時,據說可以穿越嘍!這是理論上而言,
當然,愛因斯坦認為加速到超光速度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以超光速旅行,則這個人的時間將從地球出發的時間向回倒轉,會返老還童。所以超光速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
時光時光,意思或許就是時間是相對光速而言的吧。一切都在運動著,有快有慢。時間快慢是相對我們的感覺而言的,認為客觀的相對恆定的時間那是我們人類相對較恆定的有規律的變化而賦予的概念。可以想象一下,一天的時間是地球相對著太陽自轉一圈的速度快慢較固定的運動軌跡而言的,一年是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而言的運動速度,抽離掉相對規律運動的地球,太陽呢,一日、一年還存在嗎?科學不都說了,太陽、地球都是有壽命期限的。這樣想想,似乎變化的確實不是時間,時間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切的一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因運動而存在了時間而存在了空間。流逝的不是時間,是我們。
這個問題超越了一般角度的認知,還真不好說,吾似乎有一點若隱若現的新新穎的意會,一不留神不知所云的已說了上面這麼些吧,止,多則惑了,哈哈
回覆列表
這讓我想起羅大佑的那首歌《光陰的故事》: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
等待的青春
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
以及褪色的聖誕卡
年輕時為你寫的歌
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
就像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籤
刻劃著多少美麗的詩
可是終究是一陣煙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三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
流淚的青春
或許我們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時間雖然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同,時間它一直在流逝。但我們也可以說時間是永恆的,我們被時間改變了,時間會一直在,而我們不會,我們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沒有人能夠跟時間一樣“一直”存在。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一直在被改變著,15歲的我們跟5歲時不同;25歲的我們跟15歲時不同;35歲之後我們又了新的變化;75歲我們會區別於65歲……
所以你看,“流逝”的難道不是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