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默的墨

    個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

    在目前聽音樂普遍用的最多的裝置還是手機,當然不乏有專業的音樂播放器,配合好的耳機,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有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無聊的時候聽聽音樂,可以放鬆放鬆心情,也能陶冶性情,不過,戴耳機聽音樂也有不好的地方,尤其是入耳式的耳機,戴久了不舒服,對耳朵不好,影響聽力,反正就是,戴耳機聽音樂一次時間不能太長,太長或經常長時間對聽力影響很大。

    音樂雖然好聽,但是也不要貪聽。

  • 2 # 你是我的唯一166144

    我現在只是睡覺前帶耳機聽一下歌,白天感覺耳機待久了耳朵裡面有點疼,並感覺耳朵有一陣時間有點聽不清其他聲音,我不建議長時間帶耳機聽歌,因為會對耳朵聽力產生影響

  • 3 # 學著走不一樣的路

    不喜歡,總感覺戴上耳機聽音樂耳朵很痛。我個人喜歡跟朋友分享音樂一起聽歌每個人聽每一首歌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個人感覺戴耳機聽音樂和不帶純屬個人喜好,怕打擾到別人的時候還是帶上好一點

  • 4 # 百科熱點

    喜歡戴耳機,這樣就可以安靜的聽歌,一個人陶醉,暢遊在音樂的世界。而且不在室內聽歌,帶上耳機也不會影響別人。

  • 5 # 此處快樂共享

    喜歡戴耳機聽歌,不會吵到家人,DJ嗨歌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聽,戴上耳機沉浸在一個人的嗨歌世界。只要嗨不死,就往死裡嗨。

  • 6 # 華強北小王

    我喜歡用耳機聽音樂,或者說我幾乎不用音箱聽音樂。我不止一次在想這是為什麼,小時候對耳機之類的完全沒有在意。為什麼現在偏偏對它那麼情有獨鍾?

    有人說 這是因為耳機便攜,方便隨身攜帶,但對於我用的耳機,談不上便攜是自不用說了,就連戴上都覺得不舒服。還有人說因為耳機有著良好的音質,如果只追求音質的 話,所有人便只會去聽音箱了,再好的耳機也比不上音箱,這是一條物理上難以逾越的定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寧願在頭上戴個“箍套”,也不願意悠哉地 坐在椅子上聆聽揚聲器中流出的美妙音樂呢?

    1、 空間論

    在說出我的論點之前先舉個例子:著名建築大師米斯為一位婦人在森林中建造了一棟名叫“範斯沃思”的玻璃別墅,在那個時代他獨創性的採用了鋼結構玻璃幕牆, 整個建築中很少有傳統意義上的實體牆,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水晶宮”。如此大膽新潮的設計贏得了業界的一片喝彩。不過有趣的是,女主人進住不久之後就再 也無法忍受而搬走了,最後還將建築師告上法庭。原因很簡單,女主人說:“因為我失去了隱私!”讓我們想一想,為什麼自己家中每個房間要用隔牆隔開,為什麼 我們和鄰居之間要有一扇大門。如果將這些構件拆除會怎麼樣呢?請允許我援引老子的一段話:“埏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 用”。它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對人們來說具有使用價值的不是圍成空間的實體的殼,而是空間本身。那麼什麼是空間呢?我下不好定義,這也許是個哲學問題,但 對於我來說,空間就是一個幫助人類抵抗各種或特定的影響而形成的一個有形或無形的場所。先讓我解決上面所提到的第一個問題,如果家中失去了隔牆,那麼我們 的臥室就會和廚房,衛生間連在一起。這時,原本3個各自成章各有不同功能的空間被組合成了一個空間,而這個大的空間中卻擁有了3個功能!而諷刺的是這3個 功能之間是毫不相干甚至是相互對立的!如果灶臺的旁邊就是一個浴缸,床的旁邊就是一個馬桶,這將會鬧出多大的笑話!就算用玻璃牆隔離,我們仍能看見這3個 空間的聯絡,他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隔開”。說到此處就能發現,當我們失去“空間”這一概念後,所有的東西就會被揉合在一起,於是我們基於常理會產生混亂 無序的感覺。也許女主人的煩惱正是讓她睡覺時總能看見不遠處的裊裊炊煙吧。

    再讓我解釋什麼是有形與無形的空間。假設有一家人在晴朗炎熱的週日去郊外野餐。郊外的草地十分寬廣,他們都在糾結自己應該坐到什麼地方,這時如果草地中有 一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呢?這一家人便會選擇到樹蔭下野餐,而且不會無緣無故地回到太陽暴曬之下。這時樹蔭便圍成了一個空間,不過這個空間並沒有“牆”,或者 說沒有能讓我們摸到的實實在在的牆。但它確實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場所,約束了人的活動,這便是一個無形的空間。

    這裡回到我的題目,為什麼我偏愛用耳機欣賞音樂呢?答案已經很明瞭了,因為它為我創造了一個空間。當我用耳機聽爵士時,我能感覺到自己彷彿置身在一個溫暖 的小酒吧,品嚐咖啡聽著鋼琴的Celesta Elantra;當我聽搖滾時,又忽然間被拉到了一個熱鬧的演唱會現場,與觀眾一起狂歡。音箱當然也能做到這些,但如果在公共場合下用 音箱聽音樂,就意味著我會將其他所有人都同時拉進我所創造的一個空間之中,哪怕這個空間並不適合他們,也許有的人正在看小說,有的人正在寫論文,無疑他們 也沉浸在自己的空間之中,可惜大家都會被迫塞入一個大空間裡,這跟把灶臺與浴缸放在一起也沒什麼區別了。整個空間顯得混亂不堪,被迫進入的人感到不安和煩 躁,他們被迫困在了一個用聲音所營造的“圍牆”之中,哪怕他們並不願意呆在裡面。所以,我選擇了用耳機聽音樂,因為耳機不會將音樂灌入的耳朵裡,這個空間 僅僅將我包圍了起來,不會打破別人的“隔牆”。

    2、 距離論

    在論述“距離”之前請再允許我舉個例子,喜歡研究耳機的人們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歐美廠家生產的耳機多以開放式為主,日本的廠家生產的耳機以封閉式居 多。先解釋一下這兩個術語,“開放式”顧名思義就是耳機是開放的,不隔音的,也就是說你在聽音樂時坐在旁邊的人也能隱約聽到,而“封閉式”便指聲音能量全 進入耳朵中,外界是聽不到的。從音響效果來講,開放式要好於封閉式。但為什麼日本人又偏愛封閉式呢?我認為這與東方式的內斂文化有很大關係。在我們亞洲人 的文化之中,總是認為因為自己的原因影響別人是不好的,或者說我們特地去追求與別人保持一種“距離感”。

    這種距離感是如何體現的呢?比如在擁擠的公交車 中,當我們和陌生人四目相對時,都會不自主地將目光移開,這是個有趣的現象,按照人的本能,當我們意識到別人在注視我們時,總會去注意別人所傳給我們的訊 息。但在公交車中,我們卻有意切斷了相互之間的聯絡,將我們與他人的距離拉開。再比如說,為什麼在飛機客艙中不設定連排椅,而要將每個椅子隔開,為什麼擁 有包間的頭等艙這麼貴,還是總有人去買呢?難道僅僅是因為能夠享受更好的服務嗎?我認為主要原因不在這裡,這恐怕跟我們心中所認可的距離感有很大關係,設 置單座椅產生的與他人的距離明顯要大於連排椅,我們不會觸碰到他人,不會因為相互影響而尷尬。而頭等艙的距離更是大大擴大了,甚至連別人的存在與否都不用 思考了。

    說到這裡請注意一個問題,無論我們用封閉的耳機,或者避開他人的視線,再或是選擇頭等艙出行,它們的結果都是我們為自己創造的又一個空間!封閉的聲音便是 完善了這個空間的牆,移開了視線也便是移開了我們內心空間中的窗子,而一個獨立的座位也正好創造了一個獨立的空間。綜合以上我想說明的是“距離”是我們創 造空間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總是有距離的,只不過是遠近而已。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去親近一個街上見到的陌生人;與愛人的關係再親密,也不會天 天24小時黏在一起。“距離產生美”總是有些道理的。當我們破壞了與他人的距離時會怎樣呢?這就意味著我們會闖入別人所創造的空間之中,儘管別人也許並不 願意,就好像孩子討厭父母翻看自己的日記,朋友之間總有一些小秘密等等。所以我認為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並不是要刻意去疏遠他人,相反是基於對 別人的尊重。破壞了距離,也就破壞了相互之間的空間,這豈不是顯得魯莽?

    再次回到我的題目,為什麼我喜歡用耳機聽音樂?因為我能用耳機創造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空間。為什麼我要刻意創造一個空間?因為我需要與別人之間保持一個恰當 的距離。有了這個距離,使得我的空間與別人的空間不會交錯重疊,不會覆蓋融合。這樣才能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享受音樂,期待著音符中藏有的小小的喜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龍魚為什麼不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