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85709107559
-
2 # 我是大贏家王富貴
現在作為主力機用了也快一個月了,怎麼說呢,總體上我對它還是滿意的,但是每當看到有人說什麼小米5價效比無敵,什麼吊打一切,什麼加價到3000+都買買買的,我都想作為一個使用者給他們潑潑冷水:是的,小米5目前是2000價位的好選擇,但它只是之一,而且前提是你能接受如下幾點: 一、詭異的發熱 由於之前高通810的坑爹,被好多人戲稱為燒龍810,所以當這次高通推出820時還特別強調了功耗發熱的降低――“效能較上代提升40%,能效提升40%”,小米5作為820的首發機型之一,也有好多媒體第一時間做了發熱測試,結果卻是眾說紛紜,有的說好多了,有的說繼續發燒高通沒救了。 就我自己的使用來看,驍龍820的小米5還是有一定的發熱問題的,雖然沒有當年810嚴重,具體體現在: 1、玩遊戲的發熱。大型的遊戲,比如我經常玩的《虛榮》、《真實賽車》,執行幾分鐘左右就能在攝像頭和上部金屬邊框處感覺到燙手,也拿手頭的溫度儀測過,(室溫20度左右)手機最高43-44度,下半部分機身較低,37-38度,比起我同事的810手機樂MAX要好不少,但畢竟不是iPhone6那種溫熱,確實有些燙; 2、充電時的發熱。這次小米5採用了QC3.0的快充,充滿時間只要1個小時出頭,但是充電時的機身溫度也升的很快,而且是那種整個機身的發熱,拿在手裡能明顯感到熱量,也測了下溫度,整個機身都大概在39度左右(室溫18度)。雖然在充完電後會降低,但是這意味著你不能邊充邊玩遊戲了,而手頭另一部 OPPO R9的充電發熱就好很多,機身溫度基本沒變化; 充電發熱 3、不知由來的發熱。在第一次開機使用時曾發生過溫度莫名上升,後來系統提醒我,是更新了20個應用,我以為是更新安裝應用的鍋,就沒放在心上。可後來又出現好幾次莫名的發熱,特徵都是:沒執行什麼大程式(高畫質影片、遊戲)什麼的、後臺也只有幾個微信、新聞之類的文字類APP、只執行了一些系統設定或是拍幾張照,然後機身上部溫度就突然飆升了。現在也還沒弄清楚原因。 二、繁多的系統廣告和通知 MIUI 7越來越多的廣告已經引起過不少人的吐槽,但只有我實際使用了,才知道為什麼這多人吐槽――因為它出現的地方和頻率都有點太多太高了,而且和你的操作風馬牛不相及。全面的廣告出處總結我就不說了,我只提下自己常用的系統運用裡的廣告吧: 天氣頁面,這裡可以關掉,而且內容還算是和天氣相關,可以接受: 瀏覽器首頁,額……有點密密麻麻的,沒有之前我用的S6自帶瀏覽器清爽: 合併資料夾、開啟資料夾都會出現的“猜你喜歡”,我猜你個大頭鬼啊,一定要注意取消勾掉,不然每次都要彈出來,還不知道在哪裡關: 最煩的是資料夾管理和垃圾清理這塊,因為是經常要使用的系統應用,而且它推送的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我清理下系統垃圾你推個體育新聞幹什麼呀?! 還有一定記住到設定裡關掉什麼小米生活、小米影片、小米新聞之類的通知,不然開機不出一會兒你的通知欄就會變成這樣: 三、螢幕偏紅 首先宣告的是,小米5的這塊螢幕觀感不錯,官方說背光模組裡多加了幾顆LED燈,所以最大亮度也很高,不用擔心Sunny下看不清。 但是螢幕在稍微傾斜一下觀察時總是有偏紅的感覺,無論調成增強模式還是標準模式都是如此,網上搜了下,據說是廣色域IPS屏的通病,之前很多機型比如mate8也偏紅。廣不廣色域我目前沒感覺到,這個偏色一時間還真不太適應,翻出手頭一部老機器SONY xl39h對比下,同是IPS屏,在可視角度下傾斜就沒出現什麼偏紅的問題。 而且從S6換成小米5的IPS屏後,才感覺到amoled螢幕的好處:對比度高、黑色純粹、暗部細節突出,比如下面同樣一張圖,水下的倒影,暗部細節S6完勝小米5: 純黑的圖片更加明顯,amoled屏暗處就像關機了一樣,小米5的螢幕雖然最低亮度控制得已經很不錯了,還是會有一些亮光: 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採用了amoled螢幕,據說iPhone7也要換A屏,除了輕薄省電外,自發光畫素帶來的對比度優勢太明顯了。 四、邊緣割手 這次小米5的螢幕玻璃出人意料地開了倒車,原來小米note上的2.5D玻璃居然沒有延續下來,正面平板一塊,加上背面的弧形玻璃,形成一個半月形。 這樣子背面感覺很舒服;而在正面,由於螢幕既不是2.5D玻璃,邊框也沒有圓滑過渡,只有一個很窄的金屬CNC切角,像我這樣習慣在螢幕邊緣滑動操作的人會覺得非常割手,每次滑動退出時都會摩擦到金屬邊框,感覺手上會不會磨出繭來…… 而且這樣子橫屏觀看影片時,邊框邊緣最細的地方也在一直頂著手指: 對比下用了2.5D玻璃和圓滑過渡處理的手機,手感要差很多: 可能設計師的意思就是這樣子貼膜比較方便,我還是快去買張2.5D的鋼化玻璃膜吧…… 五、ID無邊框 不知道小米5的設計師這次是著了什麼魔,把樂視、華為這種被網友吐槽了無數次的ID無邊框設計用到了小米5白色機型上面,無論是熄屏和亮屏後的心理落差,還是黑邊與白色面板的強烈對比,怎麼想都是讓人很難受啊。 實際上它的邊框並不粗,認真拿尺子量一下就知道,只是這個黑邊設計太倒人胃口了。 六、實體home鍵過小導致的指紋識別率低 小米5上的這顆Home鍵是小米第一次採用正面實體按鍵,也是第一次採用正面指紋識別,它的識別速度和按壓反饋都很迅速。但是這顆Home鍵的也實在有點太小,太細長了。和其他實體Home鍵的手機放在一起比較下吧。 視覺上,這樣顯得手機下巴特別大;而且按壓時壓力也較大,時間長了費力。 同時因為識別面積較小,要求你要按得比較準,手指肚上下偏一點就不識別了,我在這裡把它和R9的解鎖識別對比下: MI5指紋解鎖測試 R9指紋解鎖測試 可見同樣是快速點選解鎖,小米5的成功率可能七成都不到,感覺上就是你要對準了、再停一會才能較順利地解鎖;而Home鍵較大的R9亮屏解鎖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基本全部成功。 指紋目前只能用來解鎖螢幕和小米自家應用,暫時不支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另外,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在MIUI上快速開啟手電筒的操作現在無法完成了――以前在鎖屏狀態下長按Home鍵即可開啟手電,現在長按Home鍵就直接解鎖進桌面了……諮詢客服後說這個操作米5上被取消了……不爽?_? 七、卡槽不支援TF卡擴充套件 小米5支援全網通3.0和雙卡雙待,但不是最近流行的“與或卡槽”,只能塞入雙nano-sim卡,如果你多出一個sim卡槽並不能像其他很多雙卡機型一樣換成micro SD(TF)卡。 常見的與或卡槽 八、電源鍵鬆動 剛剛一上手時就感覺手機按鍵有些鬆動,尤其是電源鍵,搖起來一晃一晃的; 本來以為是個例吧,網上一搜,還都是這樣,看來確實是通病,汗一個。 九、充電介面不通用 這次小米5採用了QC3.0快充和USB Type-C介面,充電速度很快,正反隨意插也很人性,但是Type-C畢竟目前還不是普及的介面,你需要一直帶著它標配的充電器,否則一旦出門在外沒電了,別人的充電線和你的都不相容…… 建議大家去官網入個備用的轉介面或者資料線,以免在外面充不了電,其實小米5能隨機再附帶一個就好了。 最後…… 小米5作為一款上一代釋出19個月後才出現的迭代新品,確實代表了小米手機的一個新高度,但是使用體驗下來還是能感覺到瑕疵和遺憾,尤其在設計細節和做工方面,總覺得還欠點火候。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看重手機效能,習慣了MIUI的老使用者,它絕對能滿足你,畢竟今年採用高通驍龍820的中國產手機目前還只有它是正式開賣(雖然還是要搶);而如果你是一個特別看重做工細節和手感體驗的使用者,我建議你還是去線下實體店體驗完後,再做決定吧。
回覆列表
小米手機螢幕分暖屏和冷屏,由於生產批次的不一樣,有些屏偏暖有些偏冷,偏冷的屏略顯亮,偏暖的屏略顯暗,但都符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