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勃飛720113

    推進劑:兩級固體聚硫橡膠

    射程:1,700公里;

    1,800公里(Mod1);

    2,700公里(Mod2);

    3,000公里(Mod3)

    彈長:10。7米

    彈徑:1。4米

    彈重:14。7噸

    彈頭:一枚600公斤的30萬噸級

    當量熱核彈頭或電磁脈衝彈頭

    制導:慣性陀螺+彈載計算機

    精度(CEP):300-500米

    服役情況:東風-21主要有三種型號服役;早先服役的Mod1射程為1,800公里,酬載600公斤,估計它的核威力在250到300kT之間,中國在製造了大約100枚以後已經停產,為因應臺海局勢已經有相當部份的部隊改裝了常規彈頭;改良後的Mod2(DF-21A)射程增至2,700公里,量產持續中;最新型的Mod3為穿破TMD和NMD的保護傘再作精進,擁有精密導引與主被動突防輔助裝置,再入大氣層部有氣動翼面控制彈道,雖機動力和戰機相比拉不到幾個G,好在馬赫10的速度大大縮小了攔截導彈的誤差容忍度,使其升空迎擊時錯之絲毫,差之數里。

    其CEP可降到50米左右。整體表現Mod3已經接近於美國已拆毀的潘興II式導彈,在閱兵式上公開展視Mod2後,可能已經服役。 。

  • 2 # 翻山看世界

    主要是難度太大,始作俑者是蘇聯,搞了個環球導彈R-36拿來和美國叫囂的,沒想到把我們給刺激得不行,喊口號定標準也要搞這麼一個可以環球一週炸鄰國的高富帥出來。實用不實用我們不談,別人有了,我們也要有,上馬了以後才發現,哎呀我們發動機不行,一級還能湊合,到了二級發動機這裡就卡殼了。因為是高要求要標準就直接向塞式發動機方向研究,塞式發動機也就美國的X33用過,那都是90年代的事情了,標準的摸石頭過河。當時我們和美蘇關係都不好,想仿製都沒有機會。研究了三年,都快憋出內傷了也無法突破。

    到了1974年當時還是國防科委副主任的錢學森一看不成啊,國家底子薄,不能再這麼耗下去了,就把東風6給一刀切了。

  • 3 # 薩沙

    東風6洲際導彈是大躍進的產物,因不切合實際,專案最終下馬。

    60年代,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蘇關係惡化。

    為了保持對蘇美進行有限的核威懾能力,中國開始全力研製洲際導彈。

    60年代開始,中國全力研發東風5液體洲際導彈。

    大家都知道,最終花費了長達10年才完成短程發射的試驗。

    隨後又用了10年,到1980年才真正完成試驗,中國有了自己的洲際導彈,射程可以高達9000公里。

    東風5的民用版本後也用於發展中國大量使用的直徑3.35米的各類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而變成中國太空計劃的基礎。

    然而,在研究東風5的60年代,中國突然發現蘇聯成功研發了R-36導彈撒旦導彈的改進型。。

    當時蘇聯人吹牛逼,自稱導彈有非常大量的有效負荷和數量龐大的重返大氣層載具,射程高達4萬公里。

    眾所周知,赤道長度只有4萬公里,已經是地球最大的長度了。

    這種蘇聯導彈,就可以圍繞地球一週,自然可以達到地球任何一點。

    蘇聯宣佈這個訊息後,美國方面沒有什麼表示,因為他的核導彈夠多了。

    但中國卻被震驚了!

    會不會東風5研製開始就落後了呢?

    還是要學習蘇聯方面的先進技術。

    於是,模仿R-36o導彈的東風6專案,在1966年開始研究。

    1967年國防科委確定了東風6的主要效能,要求射程必須達到3萬公里以上,還需要兼顧中國規劃中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曙光一號”及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火箭。

    其實,當時大部分專家就認為,這種指標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只是,文革特殊時期,沒人敢說什麼。

    然而,直到70年代,專案沒有任何緊張。

    其實,東風6是一種特殊的導彈,它分為3級:一級是常規的400噸大推力發動機,二級是一個塞式發動機,三級是一個補燃發動機。

    它透過兩級火箭,將火箭主要部分升到衛星軌道,然後透過反推火箭將彈頭再次送回大氣層軌道,然後擊中目標。

    這種攻擊方式,當時無論美蘇都無法預警,也無法對付,理論上很牛逼。

    然而,實際上,導彈有很多超前的技術問題。

    比如第一級火箭要求400噸大推力,今天中國也沒有實現。

    至於第二級就厲害,要求塞式發動機一樣到今天也沒有成功,甚至世界上只有美國才有這個技術。

    因為技術問題解決不了,所以專案無法開始,也不要談進度。

    到了 1974年3月28日,七機部通知一院,根據國防科委錢學森副主任指示,東風6的工作全部停止。

    同時“曙光一號”載人飛船工程也停止。

    東風6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花費7年時間去研究了1個不可能成功的導彈。

  • 4 # 國平軍史

    其實,東風-6,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洲際導彈,而是當年冷戰時期,中國對全球打擊武器的涉獵,儘管僅存在於圖紙上,是一款軌道轟炸系統(FOBS),作為發射國內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曙光一號”的運載工具。

    東風-6,可在軌道中長時間待機,能搭載質量高達3.2噸的載荷,最大射程達到了驚人的3.1萬公里,彈長45米,最大起飛重量270噸,發射方式為地下井發射,彈頭為分導式多彈頭。

    由於東風-6號,理論射程可繞地球一週,所以又被稱做環球火箭,或環球導彈;設計方案論證是在1969年中,方案定下來是在1971年,七機部將《東風六號研製初步方案》報國防科委,明確了東風-6號射程為1.6-3.1萬公里。

    即便對於當下愛好軍事的年輕人來說,也會感到非常驚訝,感概軍工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就想搞出如此先進的軌道轟炸系統。

    當年,東風-6專案組設計了三級火箭的動力裝置,其中,一級是常規的400噸大推力發動機,二級是一個塞式發動機,三級是一個補燃發動機。

    但由於研發專案提出的技術指標和計劃採用的相關技術過於超前,其中計劃運用的新型塞式發動機直到現在也沒有進入實際裝備階段,以當時國內軍工的研發能力,技術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為了不影響同樣非常重要的東風-5液體洲際導彈的研製,以至於東風-6軌道轟炸系統專案不得不在1974年3月中途下馬,但部分資金包括技術則被轉移到了其它型號的導彈與火箭上。

    因此,專案其實浪費的資源相對較少,可謂軍工對軌道轟炸系統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儘管專案最終失敗了,但最起碼軍工在火箭領域的開拓精神可嘉。

  • 5 # 魂舞大漠
    蘇聯的成功

    1968年實現部署的R-36,北約編號SS-9,它有一個非常恐怖的射程,4萬公里,妥妥的環球導彈,更有一個恐怖的名字——“撒旦”。要發展此種導彈的原因是,可以繞開阿拉斯加密佈的防空系統,打道南極,來展開攻擊。不能說思路不對,有思路,蘇聯當時也有這樣的研製實力。三級火箭,一級的大推力,二級塞式發動機,三級為補燃式,在R-36基本型增加一級發動機,成為一款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81噸的龐然大物,直徑就有3米多。說造便造,實力著實非同小可,正是國力的象徵,成為唯一的一款,也是最後一款。

    成為傳說

    央視的《探索發現》欄目,在《誰與問天》中,對東風-6號專案有所披露,不但描述了它的大小大致射程,也道明瞭最終下馬的原因,當時只有一個原因,那便是技術難度太高,尤其是發動機,做起來不具現實可能。最大起飛重量270噸,我們比R-36都要大。網友唏噓的原因,當時還有同步發展一型火箭的考慮,說如果堅持不間斷,那麼我們今天的地球同步軌道能力會不一般。其實技術不但可行性不高,當時當展的東風-5因資金問題,也會受到影響。下馬為得發展其它型號,發展得更好,嗯,東風-5也蠻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