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至福
-
2 # 繁星落石
沒有那麼簡單。星鏈計劃是希望透過無線網路接入衛星來實現大範圍高速網際網路絡,雖然目的和現在的5G很接近,但是顯然星鏈的成本更高,技術難度更大而且由於衛星高度導致的延時問題也亟待解決。
目前馬斯克在計劃未來5-10年實現這個技術,估計是面向6G而不是5G的。
-
3 # Nemo9107121
星鏈最大優勢莫過於技術好,口活更好,這還沒開始商用,大把大把的華人就已經高潮成這樣,再發射幾個下去華人怕是要集體高潮死了。
考慮到也有一些人可能是真蠢,還是在這裡稍微講一講:
1.論傳輸能力,衛星不如基站,無線不如有線,這是天生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
2.無線通訊發展到今天,最大的瓶頸是容量,一個4g基站要消耗450M的頻寬,卻只能給50人提供不算太差的網速,你可以算一下,如果要給500萬人提供網路需要消耗多大的頻寬呢?而且這還是按4g的標準,如果是5g又要消耗多少?
3.自干擾問題,現在的系統基本都是同頻組網,也就是說每一個手機的訊號對於其它手機都是干擾訊號,如何控制這種干擾?45g依賴的是基站統一的控制,但是衛星如何實現?尤其是每個衛星承載的使用者可遠比基站多,使用者的移動性也比基站強,功率控制如何實現?
4.這一條現如今已經基本明確了,那就是你的手機是不能直連星鏈網路的,需要一個類似於cpe的裝置進行訊號轉換,這東西說白了不就是錢麼?
5.衛星的覆蓋是均勻分佈在全球的,但是使用者呢?90%的使用者集中在不到10%的區域,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媽的智障的設計?
6.無線資源其實是相當寶貴的一種資源,各國對於無線資源的使用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樣,比如美國的3.5g就被軍方佔用導致5g發展不起來,馬斯克這就等於要統籌全球的無線資源,這哪是一個公司做得到的事?
-
4 # 依伊丫丫
答案是不可能。
星鏈其實和5G不會發生衝突,和現在的基礎運營商也沒有太大的衝突,會受到星鏈計劃比較大的影響的會是一些衛星通訊運營商。
星鏈計劃和5G並沒有衝突。
星鏈計劃是否會成功,以及實際體驗速率如何,暫且不論。就應用場景和使用者物件而言,和傳統的基礎運營商(比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並不會有什麼什麼衝突。
星鏈計劃
馬克斯的星鏈計劃是計劃發射1.2萬顆衛星,計劃提供全球性的衛星接入寬頻。但是就應用場景而言,星鏈計劃主要還是給一些地理位置無法建設基站的區域提供衛星接入的寬頻。現在我們提到的基站,其實是陸地公眾行動通訊網路的接入網部分,基站建設和地理位置息息相關。一些區域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無法建設基站,或者是成本過高運營商不願意建設基站。這些區域包括山區、草原、沙漠、海洋等地區,而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運營商由於不願意承擔普遍服務的義務,所以一些農村區域也沒有基站覆蓋。
在這些無法由基站提供寬頻接入的地區,可以使用衛星進行接入。傳統的衛星通訊的成本比較高,價格也比較昂貴,馬克斯的星鏈計劃主要是面對這樣的場景。
基站鐵塔
在城市區域,由於建築物密集、建築物本身的阻擋,衛星通訊這種高頻的、幾乎是直線傳播的通訊技術,就不是很適合了。
這裡其實可以參考5G之中的毫米波和釐米波的區別,星鏈計劃基於衛星通訊,是完全毫米波的技術。
星鏈計劃不管如何,成本都會高於非衛星傳統運營商。
現在運營商的寬頻網路建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固網(光纖、電話線等),一部分是無線通訊網路(2G、3G、4G、5G)。
還有一些衛星通訊的運營商,使用衛星給使用者提供語音和資料業務。
現在就組網成本、運維成本,每位元組成本來看,固網最低、行動通訊通訊網路則比較高,而衛星通訊則會更高。
成本決定了價格,即使是星鏈計劃降低了衛星本身的成本、衛星發射的成本,單位位元組的成本也會高於基站的成本。
就價格來說,馬克斯的星鏈計劃註定無法提供廉價的寬頻接入,這是它無法取代傳統意義上的直接原因。
衛星通訊
即使是馬克斯的星鏈計劃,也必須和傳統的運營商的網路進行連線,而不是取代。
現在的網際網路上的服務提供商,他們的資料中心也好,還有運營商的idc機房託管也好,主要還是基於大大的小小的運營商的物理網路而存在的。
馬克斯的衛星通訊,並沒有網際網路的資源,所以也必須要和各個運營商之間進行連線,因為伺服器都是在運營商的網路之中。
對於這點,其實大家也可以參考開始的時候的中國移動的固網,就知道運營商之間互通的成本如何了。馬克斯的衛星通訊網路,必須向各個運營商之間,支付高額的網間結算成本,而且由於也屬於跨網路訪問,時延也會比較高。
網際網路
總而言之,馬克斯的星鏈計劃,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基礎運營商,沒有什麼大的衝突,也談不上取代,對於整個星鏈計劃而言,主要還是給一些基礎運營商無法提供服務的區域以及使用者使用,價格也必然比傳統的運營商的寬頻接入費用要高,象一些天真的使用者想象的,馬克斯的星鏈計劃來了,上網就不要錢了,這完全是夢想。
回覆列表
一句話概括,星鏈計劃對於5G網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對於馬斯克來說商業價值較大!
任何一項技術的普及脫離不開廣大的使用者基礎,缺失了成本優勢的任何技術並不具有競爭力。就連4G網路流量還不捨得放心使用的我們,難道還真的異想天開想要透過衛星來訪問網際網路?5G網路離我們尚且遙遠,頭頂的衛星大家還是睜隻眼閉隻眼放過他吧!
我們不懷疑馬斯克有能力來完成他的星鏈計劃,但是星鏈計劃真正的使命不是在當下,而在於未來!急於推出星鏈計劃,個人甚至懷疑馬斯克有搶佔航天資源的嫌疑。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推出的星鏈計劃從2019年開始至2024年結束,共計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星鏈”網路,滿足人們低成本接入網路的需求(這句話暫時可以當作笑話看)。
2018年3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已經發射兩個星鏈測試衛星。2019年5月,打破了火箭搭載衛星的紀錄,一箭搭載了60顆衛星,並且成功將這60顆衛星送上了軌道。不過隨著星鏈計劃的推進,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例如會造成星空汙染,影響天文觀測,形成太空垃圾等等。
星鏈計劃是否有替代5G網路的可能性
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前制約5G網路快速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5G網路雖然有著高速傳輸的優勢,卻使用頻率更高的波段,導致想要實現與4G基站覆蓋同樣面積需要更多的5G基站。因此,意味著5G網路基站建設成本較高,那麼發射衛星您覺得成本會低於5G基站的建設嗎?
在來談談接收的問題,即便建成“星鏈”網路,除非特殊裝置依然無法實現網路通訊(這與衛星電話類似)。為了實現網路接入,仍然需要在地面建設微型基站來解決訊號接收的問題,這樣無疑會增大運營以及維護成本。
最後再來談談接入使用者數量的問題,共計發射1.2萬顆衛星,每顆衛星總的通道容量最大20Gbps,假若按照4G最高網速100Mbps計算,總共才能夠滿足240萬人數的上網,更不要說按照5G網路速度來計算。
星鏈計劃並不能取代5G網路,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遊戲。
如何看待馬斯克推出星鏈計劃這件事情
星鏈計劃如果單純地從民用這個角度來分析並不划算,但其具有的戰略意義遠遠高於其商業價值。
退而言之,將星鏈計劃應用於軍事領域,這相當於打通了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網路接入需求。將星鏈計劃看作是未來航天資源的一種掠奪,畢竟低軌道衛星資源相當緊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下就放置了1.2萬顆衛星,這將嚴重影響他國搶佔衛星制高點的計劃(這一問題已經凸顯,歐洲航天局在推特中稱,Aeolus衛星險與一顆星鏈衛星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