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20626945846

    無論中考高考,都有詩歌鑑賞,詩歌鑑賞題的答題技巧如下:一、古詩鑑賞離不開三個問題一是寫什麼?(內容)、二是怎樣寫的?(方法)三是為什麼寫的?(主題)讀懂古詩的寫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題。二、答題方法1、捕捉資訊把握詩歌基本資訊的要素(1)詩歌的吟詠物件及特點物件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藉助吟詠物件所表達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現吟詠物件及抒情言志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列清單)2、列清單: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聞笛----折柳----故園情。情感:(故園情)思鄉懷遠之情。技巧:接物抒情。列舉古詩的清單,可操作性強,但應注意:所列舉的資訊要緊扣題中所問,要起到為解題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三、抓住關鍵詞語如何捕捉有效資訊,方法是抓關鍵詞語。什麼是關健詞語?詩中的名詞(寫景、寫物、寫人),有時還得注意名詞前的修飾語,弄清它寫了什麼。動詞、形容詞、能反映詩人辛勤的形容詞。四、如何鑑賞?鑑賞:內容,形象、表達技巧、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語言、技巧用了什麼語言、技巧,表達了什麼,表達了什麼形象,抒發了什麼情感。歸納、梳理出相應的解題思路。五、語言(煉字)類考題答題的基本思路與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結合詩句、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態。“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腸寸斷,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在整體上分析表達技巧的作用。六、答題思路1、答法:研究題幹(1)、方向:思想、氣氛、形象、結構、手法、(2)、層級:填空(用詞)、簡答(問什麼,答什麼)、簡述(溫習議論文,觀點+材料)2、性質判斷:規範、半開放、開放。觀點,符合社會價值觀,符合邏輯。問到人或物特徵,用形容詞。注重意譯的重要。古詩的表現手法與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高度重疊。3、古詩詞的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藝術手法就是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卒章顯志、借物抒情、特徵與功能。

  • 2 # 清秋一抹紅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題目要求,問什麼,答什麼。基本規律:

    1、如果問“寫了什麼”,則必答內容(可翻譯後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容(即用了什麼手法,寫了什麼內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麼作用、效果或好處,接著答用了什麼手法,寫了什麼內容。這樣才完整,不至於無謂失分)。

  • 3 # 5787443256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結構模式等共四個層面的內容,其知識框架如下:

    表達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總論——情與景的關係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觸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結情(情→景)

    ④寓情於景(有景無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與哀樂的四種關係:

    ①以樂景寫樂情

    ②以哀景寫哀情

    ④以哀景寫樂情

    2、借物抒情

    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區別:

    ①借景抒情是透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

    ②託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透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直接與間接抒情的相關範疇

    1、點染 2、曲直 3、隱顯 4、移情

    二、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1、虛實結合

    “虛”的三類內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3)虛實結合的作用——“虛實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輔相成

    (4)“虛”與聯想、想象

    2、動靜結合

    常用方式——以動襯靜

    3、點面結合

    4、細節描寫

    5、色彩的渲染 

    6、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

    7、白描

    8、疏密

    9、詩中有畫:

    二、議論

    三、記敘

    修辭手法

    一、比喻 四、借代 七、設問

    二、比擬 五、誇張 八、反問

    三、雙關 六、對偶 九、互文

    十、列錦

    作用(藝術效果)

    1、凝鍊美。2、簡遠美。3、含蓄美。

    十一、迭字

    表 現手法

    一、象徵:

    1、把抽象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二、聯想和想象

    聯想、想象與誇張

    聯想、想象與浪漫主義

    特別提醒——勿泛化使用

    三、抑揚

    1、欲揚先抑

    2、欲抑先揚

    (三)相關範疇——褒貶

    1、似貶實褒 2、似褒實貶

    四、襯托

    1、性質分類

    (1)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

    (2)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

    2、內容分類:

    (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

    3、特別提醒——烘托實際上是一種側面描寫。

    五、對比

    1、對比,它不是語言運用的技巧,而是一種內容設定的技巧

    2、 襯托與對比的區別

    (1)它們的目的不同 (2)修辭作用不同

    五、渲染

    六、用典

    (三)類別

    1、 內容型別:

    (1)用語 (2)用事

    ①引用神話故事。

    ②運用歷史故事。

    2、方式型別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四)常見常用典故

    七、照應

    八、以少總多、以小見大

    九、借形象說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

    十、離合

    十一、蒙太奇

    第四節 結構模式

    一、層層渲染、鋪墊

    二、伏筆、照應

    三、結構對比:

    四、卒章顯志

    表達技巧諸概念辨析

    一、關於表達方式

    二、關於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

    (一)修辭手法(二)表現手法

    (三)區別與聯絡

    1、聯絡

    2、區別:

    (1)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於對句子的修飾。

    (2)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

    3、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

    三、關於手法、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

    (一)在解題時,手法與藝術手法內涵與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與藝術手法在外延上不僅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也包括具體表達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說,描寫、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藝術手法,但是,怎樣描寫、怎樣抒情諸如“側面描寫”“白描”“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具體的描寫、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藝術手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彭的女孩有什麼好名字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