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骨透情

    辛棄疾,字稼軒,山東歷城人,南宋的豪放派詞人,將領,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稼軒長短句》流傳於世,被人稱作詞中之龍。

    對於這個提問,想來該有這幾點緣由,

    一,首先,稼軒本為軍旅出身,是一位愛國詩人,一生流傳下來的詞有六百多首,而且,稼軒詩詞特點以豪放為主,有大量的軍中生活描寫,並善於演化周邊自然景物抒發情感,所以說抒情意向的軍事化,使得稼軒的詞,氣勢恢宏,思想深刻,情感熾熱,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鳴。

    二,稼軒的詞有明顯的以抒情體散文入詞的特點。這點的好處一是擴大了詞的素材,二是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手法,語言表達情感。

    三,稼軒雖說是豪放派詞人,但同時他的詞也有很多婉約,質樸的田園風格存世。

    如《清平樂 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整首詞閒適安雅,這種歲月靜好的感覺也寄託了詞人安穩於世的心態。

    以及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清麗婉約,令人嚮往。

    所以說,稼軒的詞豪放,婉約兼備,氣勢雄壯,細膩皆有,且大多抒情意味很濃烈,對人心,也有很大的鼓舞,很容易讓人感同身受,引起共鳴。

    但同時,也正因為這些特點,使得辛詞存用了大量的典故,因此辛棄疾也被人說成,“掉書袋”,無典不成詞。用典,對於詞來說,是除了化用之外另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任何的事物,都不存在完全的好壞,所以,用典在精不在多,恰當的典故,對意境表達烘托,也是很有利的。

    同時,對於真正意義上的詞來說,詞就是詞人一定境域下的心緒,情感。

    任何文體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文體之間存在融合卻不可能完全同化。所以,辛詞的以文入詞以及蘇詞的以詩入詞,需要的不是淺顯的,浮於表面的方式,而需要廣博的文學知識,深厚的文字功底,否則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希望現在的很多詩人們,不要一味模仿,畫虎不成反類犬,好好寫自己的東西,這樣還是不錯的。

    個人觀點。

  • 2 # 等事長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是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的一句。回想當年,騎著戰馬賓士在戰場上,氣吞萬里,就象猛虎一般雄偉英武。這三句詞是辛棄疾描寫了自己的豪情壯志,以及英勇殺敵的英雄氣概。

    辛棄疾:中國南宋詞人,二十二歲加入義軍,任掌書記,後來歸宋,初任江陰軍籤判,著《御戎十論》。乾道四年開始詞的創作。辛棄疾的詞多方面反映了錯綜複雜,激烈動盪的社會現實。揭露朝庭昏暗,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也有不少描寫河山和田園生活的佳作,氣勢宏偉,形象飛動,足以領導一代詞壇。《白雨齋詞話》中稱其詞為“詞中之龍”。辛棄疾的詞現尚有六百多首,以《稼軒長短句》最為完備。“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寫在那艱苦尋找的過程中,終於出現在眼前的歡樂與喜悅。

  • 3 # ww3721王建文

    辛弁疾的詞詞中之龍。是當下人網路提法,有點想當然的提法。沒有被歷史認可的胡說。辛棄疾是南宗的大詞人,有826首詞歌傳世,被稱為豪放派詩詞的代表人物,沒有必要意義再壓慮無實質的詞中之龍假大帽。辛棄疾的詞美,己經被大家認可為詞宗。

    辛棄疾,山東歷城縣,生於1140年距靖康之變己經十三年了,是北國金華人。祖父辛贊是金國山東亳州譙縣的縣令,卻有深刻復國回宋思想,經常給辛棄疾灌輸抗金復宋的思想。老師劉瞻是在金國擔任史館編修是大儒,學生群多,其中辛棄疾和党懷英。在金國國學青年帥才,相貌堂堂。武技超群,並稱辛黨。不可多得,優秀青年才俊。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入侵南宋。黃河以北的人民起義,抗金隊伍群多。烽煙四起,金國內亂。22歲辛棄疾在濟南也聚集人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義大軍,任書記,勸導耿京投宋向南,與南宋政府軍合作配合作戰。耿京派辛棄疾等11人奏表貢宋,宋高宗召見了他。任名為承務郎天平節度使書記,耿京為天平節度使。1162年,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辛棄疾單人獨刀奔入五萬大軍之中,將正在飲酒做樂的張安國捉拿。並且號召耿京軍歸宋修錯,辛棄疾帶人長驅渡淮過江。押解張國安到建康受刑斬首。年輕膽大,氣壯山河,名垂一時,為南宋朝野驚心動魄,大為讚美。被南朝庭委任為江陽籤判,從此住南宋沒有回到金國,但由於是金國之人,在人生40多年歲月中。沒有被南宋重用。空有萬般奇才,卻多閒居,沉淪下僚,不得盡用奇才。滿腔悲憤,無處發洩,自己搞笑,放浪林泉,為種地老農的稼軒,用詞為號。發洩情懷,留露感情,卻成了絕對風流倜儻的幹古詞宗。晚年一度被韓侂冑起用,仍然不到重用,又下放了。是一個滿腔情懷,一心復國的軍事奇才大師級人物。卻成了偉大豪放詩詞大家。和蘇軾為”蘇辛“大家。

    辛棄疾在南向歸宋,是滿懷熱情地報著復國之心,對山河疆土復國有萬倍信心和希望。不斷向朝庭上書獻策,寫了很多略章。最著名有十論和九議。體現他無窮的軍事才華和大略。卻都石沉大海,無有聲響,不被朝庭重視和重用。在湖南工作時為安撫使,積極進取,組織湖南飛虎軍,2幹人5百馬軍隊,守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的隊伍。但還是無能為力深刻感孤獨無助,不被官場所難容。再次被皇帝讚揚有功有能時,卻被諫官彈劾,被革職處分。不得已隱居,田園野林以“為人在劫,當以力田為先“號為稼軒。1188年和愛國詞人陳亮在飄泉附近鵝湖寺相會雙人唱和十天歌出了賀新郎數首為詩詞之精華絕有,朝庭只要抗金工作他又被起用,他立馬工作。準備抗金工作,他熱情去做事。可又一次被彈劾去職了。以後雖有召呼但無力去做了.。1207年10月3日,一代詩詞大家和復國者豪放詩人辛棄疾去世。終年68歲,他有卓越軍事奇才,和復國之心,對回覆故國山河有滿腔熱情。卻無處使勁,造成他豪放縱情的寬闊詩詞,又有細膩柔媚之情。為歷代詩詞大家鑑賞,譽尊為詞宗。但近年網路又出現了詞中之龍,有點畫蛇添足的意味,沒有必要,不能給他增榮也沒有給大家增添光輝,無趣之極,沒有意思,實屬多餘。

  • 4 # 千夜行

    辛棄疾,他的頭街桂冠和生平不用小編在這裡囉嗦了吧,相信大家都清楚。辛棄疾行伍出身,會打仗,個人覺得他可能還會武功,不然就那十幾個人夜襲金營還能全身而退?他一生寫詞也寫詩,估計還寫戰鬥檄文一類的文字,當然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詞中老杜,詞中之龍的美譽。是繼蘇東坡之後宋詞豪放派的領軍人物。《稼軒長短句》存詞六百二十首,軍旅題材的居多,寫得慷慨激昂,如《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歌》等,也有涉及平常生活的題材,寫得情趣盎然,如《清平樂 村居》等。他的詞風總體來說以沉鬱頓挫,慷慨激昂。他寫的名句俯拾皆是,諸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大闌珊處”等,無一不流傳千古。

    辛棄棄疾天生就是一個寫詞的人,軍旅之餘,時刻不忘收復失地,即便身處逆境,依然詞意盎然,從不掇筆。雖然他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死後名”,帶有濃郁的封建忠君思想,但終其豪氣,亦令後人景仰無限。其詞作水平之高,運用典故之繁,亦令後世詞人難以企及,稱其“詞中之龍”毫不為過。他的詞題材多樣,風格多變,寫軍旅豪情慷慨,寫農村清醒自然。慷慨激昂時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自然清醒時有“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無不令後人傾倒。

    最後來給這位“詞中之龍”作個簡介。辛棄疾,字幼安,原字坦夫,號稼軒居士。濟南歷城人。紹興三十一年,率眾抗金,隸耿京,為掌書記。次年率部渡淮南歸,授承務郎,差籤判江陰。歷知滁州,提點江西刑獄,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置飛虎軍。提點兩浙西路刑獄時,遭諫官彈劾落職,寓居上饒十年。又起,提點福建刑獄,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後居鉛山,因不得志,鬱郁而卒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是傑出的豪放派愛國詞人。著有《稼軒長短句》,《全宋詞77存詞六百二十餘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中秋賞荷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