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悟龜說國學和投資
-
2 # 西山樹
在談王莽之前,要知道一個西漢末年的門閥大族~王家。王家 興於成帝之母-王政君。成帝-哀帝-平帝。
漢朝到了漢哀帝時期,已經土地兼併矛盾嚴重,當時賢士師丹於是發起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
主要條目:
1.一切貴族,官,民,不得持有超過30傾田地。三年後,如果私自持有超過限制的田地,一律充公;
2.限制貴族畜奴數量;
3.商人不得有田地;
4.官家奴婢,五十歲釋為平民,三十歲以下出嫁;
5-6.廢除任子令(高階官吏子弟特權),增加三百石以下底層官吏俸祿。
這個師丹在奏摺裡寫:古之聖王莫不設井田,然後治乃可平。(怎麼樣?看到王莽後期執政的政策影子了吧?)
也就在此時,自秦漢以來深入人心的五德終始學說,也一直在謠傳漢運將終。哀帝時,因為他好龍陽,一直無後。被方士恐嚇:漢運已中衰,應當重新接受天命……巴拉巴拉。哀帝甚至對自己的”基友”董賢說出,吾欲法堯禪舜,何如?也就說社會上對於漢朝氣數將近是有一定輿論市場的。
也就在這時,哀帝嗝屁了,他的母親和祖母也已經故去。太皇太后王政君手握大權,而此時聖人王莽立刻被召回朝中,擔任軍政一把手,大司馬。隨後,一位年幼的宗室-九歲的中山王被立為傀儡漢平帝。
這位可憐的皇帝在位五年,連自己的母親都看不到,王家外有王莽聲望,內有太皇太后,更兼漢運將終社會輿論。而且王莽在平帝執政五年,一直在效法儒家理想國模板,尊老愛幼,設立公學,給貧民建房等聲望進一步提高。
慢慢的也就不對了,各種祥瑞頻報。當然也不是沒人起兵,安眾侯劉崇和東郡太守就先後起兵,但都兵敗身死。
至此王莽覺得時候到了,梓潼人哀章送了個金匱裡面有兩卷東西,一個圖一個書。大意就是王莽就是接受天命的真命天子,讓太皇太后順應天命。太皇太后王政君也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一番形式,兩王就這樣篡取了劉家江山,西漢十二帝二百一十年江山就這樣沒了。
回覆列表
意想不到:王莽篡漢前太得人心,他是如何做到的?
王莽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籠絡人心的人,在他篡漢之前,天下民心幾乎是一面倒地站在王莽一邊,人人以為他就是西漢朝的周公。王莽在篡漢之前到底有多麼得人心,下述史料資料可見一斑。除此之外,群臣爭相上書,稱頌王莽功德的,在史書中更是隨處可見、不計其數。那麼,王莽是如何假公濟私、籠絡人心的呢?
關於王莽很得人心的主要史料記載:
當初王莽想把女兒嫁給漢平帝,“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公卿大夫或詣廷中,或伏省戶下”,都請求應該納王莽之女為後。
漢平帝元始四年,為了給王莽爭取“宰衡”的稱號,讓王莽的地位超過三公,“民上書者八千餘人”。
元始五年,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列侯等上書請求給王莽加“九錫”的有“九百二人”。
同年,因為王莽不接受新野縣的田地而上書的官吏和平民,前後達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另外,諸侯王、公卿、列侯和皇族等,但凡被王政君皇太后接見的,都叩頭說:“應該趕快對安漢公(王莽)加以獎賞。”
1、利誘
王莽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把女兒嫁給漢平帝作皇后。主管官吏於是上奏說:“按照慣例,聘皇后的彩禮是黃金二萬斤,合銀錢二萬萬。”王莽一再推辭,只接受了四千萬,還把其中的三千三百萬給了十一戶陪女兒出嫁的人家。
臣僚們見狀,都說:“而今皇后接受的聘禮,不比各位姬妾多多少。”王政君太后因此下韶令,再增加聘禮二千三百萬,合成三千萬。王莽又把其中的一千萬分給了九族中的貧苦人家。
後來,在太保王舜等人的建議下,皇后的聘禮再次增加了三千七百萬,“合成一億,以表明禮儀的隆重”。王莽卻把所增加的彩禮錢一千萬,贈給長樂宮服侍王太后的隨從太監和宮女們。
2、情誘
漢平帝即位之初,漢平帝的外戚傅氏和丁氏掌權,王莽被迫主動辭官,回到自己的封地新都居住。
在此期間,南陽太守因為王莽地位高且重,便選調太守衙門的屬官宛縣人孔休臨時擔任新都國相。孔休進見王莽,王莽用盡禮節主動結交,孔休也知道他的名聲,和他互相來往。
後來王莽病了,孔休前去問候他。王莽藉口要報答孔休的深厚情誼,送上自己鑲嵌有美玉的寶劍,打算和他建立友好關係。
孔休不肯接受,王莽說:“聽說美玉可以用來消除傷痕,我只是見您臉上有傷痕,想送給您這個劍鼻罷了。”
王莽取下劍鼻送孔休,但孔休再次推辭。王莽說:“您是嫌它的價錢太高嗎?”於是用椎打碎了劍鼻,自己包起來送給孔休,孔休才接受了。
這是一件小事,但《漢書》卻花了不少篇幅來記載這件事,因為透過這件小事,我們大概可以看出王莽籠絡人心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
以情感來籠絡人心,是王莽一貫而又經常採用的手段。王莽年輕時盡心盡力侍奉母親和守寡的嫂子,撫養失去父親的侄兒;不梳頭,不洗臉,親自嘗藥,接連幾個月不脫衣服睡覺,以致蓬頭垢面地侍候生病的大將軍伯父王鳳;千方百計討好王政君太后等等,都是王莽以情感來獲取人心的例證。
另外,王莽官職越高,對待他人的態度卻越謙恭,他還不斷施捨救濟賓客,接納供養知名人士,以致家裡沒有多餘的衣物,刻意結交諸位將軍、丞相、卿大夫等,也都是王莽情感來籠絡人心的手段。
3、封官
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王莽的主持下,西漢立代孝王玄孫的兒子劉如意為廣宗王;江都易王的孫子、盱臺侯劉宮為廣川王;廣川惠王的曾孫劉倫為廣德王;賜漢朝興起以來大功臣的後裔周共等人繼承爵位,都被封為列侯及關內侯,共一百一十七人。
元始五年,漢平帝在明堂對遠近祖先進行大合祭。當時,受徵助祭的有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皇家子弟九百餘人。
典禮完畢,王莽又授意漢平帝對這些受徵助祭的人,或增加他們的封地戶數,或賜封爵位,賞賜金銀、絲織品,或提高俸祿,任命當官,各有差別。
除此之外,漢室皇族子孫中若能表明態度,站在王莽一邊,王莽也從來都不吝惜對他們的封賞。
當時,漢平帝不過十四歲,主持西漢政務的實際上是王莽。這些受到封賞的人都知道,自己得來的諸多好處,並非出自漢平帝,而是來自王莽。
而對於忠於自己的人,王莽也會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機會,封賞他們。
公元6年,當安眾侯劉崇與張紹一同舉兵反對王莽時,張紹的堂弟張辣和劉崇的遠房伯叔劉嘉卻前往朝廷自首,並上奏書歌頌王莽美德,痛斥劉崇有罪。
王莽於是赦免了他們的罪責,還封劉嘉為率禮侯,封劉嘉的七個兒子為內關侯,封張辣為淑德侯。
關於王莽為自己的親信爭取封官,還有一個十分經典的例子。
元始元年正月,王莽暗中示意益州令讓塞外的蠻夷進獻祥瑞——白毛雉雞。有了這一祥瑞,大臣們於是建議王太后,應該給王莽增加封邑,封王莽為安漢公。
王太后詢問王公大臣們後,就詔令尚書備辦這件事。王莽自己卻上書說:“臣和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商定擁立新帝的大計,希望列出孔光等人的功勞和應得的賞賜,撇開臣王莽,不要和他們相提並論。”任由大臣們如何勸說,王莽就是堅決推辭,不肯上朝理政。
後來,在左右侍臣的建議下,王太后不得已封賜了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四人,王莽才肯上朝理政。而這四人,其實就是王莽的左膀右臂。
其後,大臣們建議王太后,應該給王莽增加俸祿、私府吏員和賞賜。王莽又是堅決辭讓不肯接受,還建議說,應該立各位列侯、王爺們的後代以及從高祖以來的功臣的子孫,有大功的封為列侯,或者賜封關內侯的爵位和收取賦稅的封邑,所有在職的王公大臣,各按等級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