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做為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一個手段,有著悠久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訊的【出現時間】
通訊的出現最早在原始社會250末期,使用擊鼓傳遞資訊。
二,中國古代的主要通訊方式:
1.烽火傳軍情,始於商周,延至明清
這是中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方式。以漢代烽火組織規模為大。
特點:在邊防軍事要塞高處建立的烽火臺上,發現有敵入侵,白天燃燒柴草所冒“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所冒“舉烽”(火光)報警。逐臺傳遞。
2.鴻雁傳書,出自【漢書·蘇武傳】,蘇武牧羊的典故。
1)據說,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做為漢使出使匈奴被執政單于扣留,後使計策說射一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寫“蘇武未死…”,救回蘇武。
2)民間傳說薛平貴出征,王寶釧守十年寒窯,一天忽聽鴻雁叫聲,就讓鴻雁傳書給薛平貴訴說相思之苦。
鴻雁傳書漸漸成為郵政通訊的象徵。
3.魚傳尺素
中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有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做為書信的代稱。
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寫下“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的佳句。唐代用絹帛寫信,所以書信又叫尺素。雙鯉魚是指用兩塊板拼起來的一條木刻鯉魚,在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用兩塊魚形木合起來,用繩子在上刻的槽中繞三圈,在孔中扎勞,在打結處用粘土封好,蓋上璽印,防備私拆。,顯明古人智慧。
4.青鳥傳書
據《山海經》記載,青鳥有三隻:名叫詔蘭、紫燕、?是西王母的隨從和使者,能向人們傳遞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是報喜鳥。後神話中青鳥變鳳凰。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都是借用青鳥傳書的典故。
5.黃耳傳書
出自《晉書·陸機傳》、王實普《西廂記》等書。
6.飛鴿傳書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此後,在宋、元、明、清諸朝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國歷史上,信鴿主要被用於軍事通訊的目的,比如:南宋大將用信鴿調遣部隊。
7.風箏通訊
古代用風箏作為一種應急通訊,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相傳春秋末期,魯班用竹木造成木鵲,就是風箏前身。到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竹木做架,以紙糊之,成為紙鳶,就是風箏。主要用於軍事偵察,傳遞情報。
比如:楚漢之爭時,劉邦被困垓下,韓信建議將風箏上裝上竹哨,在夜間發出嗚嗚聲,喚起漢軍思鄉之情,瓦解士氣,贏得勝利。
8.竹筒傳書
隋文帝(590年11月),南方紛紛發生叛亂。為平定叛亂,隋文帝命楊素率軍前去討伐。打了好多勝仗卻苦於無法傳遞資訊,一日,楊素部下史萬歲忽有所悟,截一節竹子,把報告裝入,封好後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情報順利傳到楊素手中,最終平定叛亂。
9.燈塔傳遞
起源於古埃及,世界最早的燈塔建於公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et爾海霞的巴巴角上。
現今義大利萊戈恩塔還在使用。美國第一座燈塔建於1716年波士頓燈塔。到1984年初,包括髮光航標在內,燈塔總數已超過55000座。
10.通訊塔
18世紀由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研製的實用通訊系統,資訊傳遞速度加快化,在法國革命中立下汗馬功勞。
11.訊號旗
主要用於船上,至今已有四百年曆史。
特點:通訊十分方便,在今天仍被保留,成為近程通訊的一種重要方式。
比如:掛O字旗,表示“有人落水”等幫助實行救援,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12.旗語
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司令都是靠發泡或揚帆作訓令,指揮船隻。1777年,英國美洲艦隊豪上將印了一本訊號手冊,成為創始人。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記字母,創造一套完整的旗語字母。1817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第一本國際承認的訊號碼。加快了傳遞資訊的速度和識別。
不同時期,人們用智慧方便人們的社會交往,從原始到訊號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
現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行業的變革日新月異,我們經歷了通訊到通訊的變革。
1.通訊:從書信時代~BP機
3.通訊網路的鉅變:從PC端~移動端
4.5G的出現~未來美好的出現。
總結:通訊的發展給人們的帶來無限的方便與快捷,以後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不可想象的事情。
感謝這個時代帶來的美好生活。
通訊做為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一個手段,有著悠久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訊的【出現時間】
通訊的出現最早在原始社會250末期,使用擊鼓傳遞資訊。
二,中國古代的主要通訊方式:
1.烽火傳軍情,始於商周,延至明清
這是中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方式。以漢代烽火組織規模為大。
特點:在邊防軍事要塞高處建立的烽火臺上,發現有敵入侵,白天燃燒柴草所冒“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所冒“舉烽”(火光)報警。逐臺傳遞。
2.鴻雁傳書,出自【漢書·蘇武傳】,蘇武牧羊的典故。
1)據說,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做為漢使出使匈奴被執政單于扣留,後使計策說射一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寫“蘇武未死…”,救回蘇武。
2)民間傳說薛平貴出征,王寶釧守十年寒窯,一天忽聽鴻雁叫聲,就讓鴻雁傳書給薛平貴訴說相思之苦。
鴻雁傳書漸漸成為郵政通訊的象徵。
3.魚傳尺素
中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有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做為書信的代稱。
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寫下“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的佳句。唐代用絹帛寫信,所以書信又叫尺素。雙鯉魚是指用兩塊板拼起來的一條木刻鯉魚,在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用兩塊魚形木合起來,用繩子在上刻的槽中繞三圈,在孔中扎勞,在打結處用粘土封好,蓋上璽印,防備私拆。,顯明古人智慧。
4.青鳥傳書
據《山海經》記載,青鳥有三隻:名叫詔蘭、紫燕、?是西王母的隨從和使者,能向人們傳遞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是報喜鳥。後神話中青鳥變鳳凰。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都是借用青鳥傳書的典故。
5.黃耳傳書
出自《晉書·陸機傳》、王實普《西廂記》等書。
6.飛鴿傳書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此後,在宋、元、明、清諸朝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國歷史上,信鴿主要被用於軍事通訊的目的,比如:南宋大將用信鴿調遣部隊。
7.風箏通訊
古代用風箏作為一種應急通訊,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相傳春秋末期,魯班用竹木造成木鵲,就是風箏前身。到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竹木做架,以紙糊之,成為紙鳶,就是風箏。主要用於軍事偵察,傳遞情報。
比如:楚漢之爭時,劉邦被困垓下,韓信建議將風箏上裝上竹哨,在夜間發出嗚嗚聲,喚起漢軍思鄉之情,瓦解士氣,贏得勝利。
8.竹筒傳書
隋文帝(590年11月),南方紛紛發生叛亂。為平定叛亂,隋文帝命楊素率軍前去討伐。打了好多勝仗卻苦於無法傳遞資訊,一日,楊素部下史萬歲忽有所悟,截一節竹子,把報告裝入,封好後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情報順利傳到楊素手中,最終平定叛亂。
9.燈塔傳遞
起源於古埃及,世界最早的燈塔建於公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et爾海霞的巴巴角上。
現今義大利萊戈恩塔還在使用。美國第一座燈塔建於1716年波士頓燈塔。到1984年初,包括髮光航標在內,燈塔總數已超過55000座。
10.通訊塔
18世紀由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研製的實用通訊系統,資訊傳遞速度加快化,在法國革命中立下汗馬功勞。
11.訊號旗
主要用於船上,至今已有四百年曆史。
特點:通訊十分方便,在今天仍被保留,成為近程通訊的一種重要方式。
比如:掛O字旗,表示“有人落水”等幫助實行救援,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12.旗語
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司令都是靠發泡或揚帆作訓令,指揮船隻。1777年,英國美洲艦隊豪上將印了一本訊號手冊,成為創始人。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記字母,創造一套完整的旗語字母。1817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第一本國際承認的訊號碼。加快了傳遞資訊的速度和識別。
不同時期,人們用智慧方便人們的社會交往,從原始到訊號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
現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行業的變革日新月異,我們經歷了通訊到通訊的變革。
1.通訊:從書信時代~BP機
3.通訊網路的鉅變:從PC端~移動端
4.5G的出現~未來美好的出現。
總結:通訊的發展給人們的帶來無限的方便與快捷,以後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不可想象的事情。
感謝這個時代帶來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