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①巴洛克(Baroque)一詞本義是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但現在,人們已經公認,巴洛克是歐洲一種偉大的藝術風格。  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只是到了後來,才對巴洛克藝術有了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洛克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它無疑與反宗教改革有關,羅馬是當時教會勢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羅馬興起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巴洛克藝術雖不是宗教發明的,但它是為教會服務,被宗教利用的,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講巴洛克藝術有如下的一些特點:首先是它有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三是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四是它很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五是它的綜合性,巴洛克藝術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例如在建築上重視建築與雕刻、繪畫的綜合,此外,巴洛克藝術也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佔有主導的地位;七是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如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紋。當然,一些積極的巴洛克藝術大師不在此例,如魯本斯、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聯絡。  ②古典主義音樂(Classsical Music)  一、 指十八世紀下半葉之十九世紀初,形成於維也納的一種樂派,亦稱“維也納古典樂派”。以海頓(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貝多芬(1770-1827)為代表。其特點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統一;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創作技法上,繼承歐洲傳統的復調與主調音樂的成就,並確立了近代鳴奏曲曲式的結構以及交響曲、協奏曲、各類室內樂的體裁和形式,對西洋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二、 泛指十七、十八、十九世紀的專業音樂創作。一古典以前時期:①如巴洛克音樂,代表人物有巴哈、韓德爾;②羅可可音樂,代表人物有如庫泊蘭、拉穆等大師們的典範作品。二古典以後時期:①浪漫樂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舒曼、舒伯特、肖邦;②民族樂派,主要代表人物如格里格、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波隆貝斯庫、西貝里烏斯、巴托克等大師們的典範作品。③維也納古典樂派,主要代表人物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大師們的典範作品在內。  ③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最早見於十八世紀的文學作品中,這些作品將一切個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音樂方面,浪漫主義作曲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格格不入。古典主義音樂象線條一樣鮮明;而浪漫主義音樂則偏重於色彩和感情,並含有許多主觀、空想的因素。  然而,這只是原則上的區別,要想在不同的創作風格之間,譬如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按照那些講究條理的音樂史家的願望劃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的。簡單地下定義行不通,這些定義總是因為忽視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過於簡單化。  例如,假使斷言古典主義音樂是客觀的,浪漫主義音樂是主觀的,那麼豈不是說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在某種程度上像電腦一樣,從不創作反映自己個人感情的作品了?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同樣地,如果說浪漫主義作曲家“擺脫”了傳統形式的原則,那麼這實際上就是否定了他們在繼續使用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場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爾第就用賦格曲式結束他的喜歌劇《法爾斯塔夫》。另外還需明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風格曾經共存了一段時期,重要的浪漫主義歌劇作曲家、德國理想主義者韋伯就先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僅比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這兩種樂派之間實際上又存在著我們很容易把握的區別,這些區別大多是源於非音樂的原因。到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在社會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變,他們已不再是一個城市、宮廷或教堂的僱員。  貝多芬也只是贏得了某種程度上的真正獨立,因為不管那些貴人們多麼慷慨地讓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計仍維繫於貴族的庇護。而現在,理論上說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實際上也就是大眾的僕人。  為了滿足大眾的需要,各種各樣的音樂會社團和音樂節網路迅速地發展起來。如果一個作曲家,比如門德爾松,能為這個眾多的佔統治地位的中等階層提供他們所喜聞樂聽的音樂,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視時代的審美觀,只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後代創作,那麼他在公眾的心目中就必然是個“怪里怪氣”的孤僻藝術家。這一類作曲家常以為他們是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是未來藝術的預言者。  “藝術家”一詞的使用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整個十九世紀的作曲家都這樣看待自己。他們這樣稱謂自己很有理由,因為一旦擺脫了私人的庇護,投身到社會中去,他們便開始和文學作家等富於創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觸。  事實上,韋伯、舒曼、柏遼茲除了作曲還寫過一些有關音樂的書,而瓦格納不僅自己寫劇本,還寫出了許多關於音樂、戲劇和哲學的著作和論文,真難以想象他何以還有時間創作出那麼多的樂曲來。這新的一代作曲家對瀰漫在社會上的各種新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不管是科學的、民族的、還是藝術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文學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們的前輩僅滿足於用器樂表達純粹的音樂思想,浪漫主義音樂家則致力於讓音樂在表達的廣度上與語言並駕齊驅。  當然,給歌詞譜曲一直是作曲家們的實踐之一,可是當時流行的是用器樂表達或描繪一種特定的場面,甚至講述一個故事。這起始於貝多芬的同代人韋伯,後來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勞斯發展為描述性的交響詩。  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的、鄉村的浪漫主義文學轉變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廣闊的浪漫主義文學,分別以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1847年)為代表。這兩部英國小說有天壤之別,這種區別在沃爾特·佩特(W·Pater)給浪漫主義下的定義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認為浪漫主義是“給美添上了怪誕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義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同樣表現了一種奇異的超自然的東西,如柏遼茲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響曲》中所表現的那樣。作曲家們很快就對周圍的大自然發生了新的興趣,這種自然已經不是貝多芬《田園》中的那種簡單的自然,而是大寫的“自然”,一種因為他們超脫於芸芸眾生才與他們有著特殊聯絡的力量。不管是文學還是音樂,浪漫主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十分強調單個的人,而不是那種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被仔細地劃入某個階層而根本無法擺脫其束縛的人。  因此,對獨立個性的重視使作曲家們有意識地追求個人的特點,有時成了自我主義。這樣,他們離那些因為循規蹈矩而壓抑了自己部分創造才能的古典主義作曲家就越來越遠了。  想用寥寥數語概括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其結果非常容易使讀者誤以為浪漫主義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雖然他們中間有人確有行為出軌的時候,但是總地來說,他們有足夠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們當中大多數人仍繼續運用傳統的交響曲、奏鳴曲、四重奏等形式,雖然在這些形式裡出現了與莫扎特不同、會使他的審美觀受到侵害的新東西需要記住的是,審美的好惡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這一代認為“過分”的行為在下一代眼裡卻是規範,昨天的“頑皮的孩子”,逐漸長成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國詩人戈蒂耶早年參加浪漫主義運動時被稱為“頑皮的孩子”、“老伯伯”則是英華人對曾經擔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萊斯的尊稱]。浪漫主義運動內部也一直存在兩個不同的流派,一個是以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為代表的激進派,另一個是以門德爾松、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義可以說明分裂是怎樣產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絃樂曲的作曲家(門德爾松、柏遼茲)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與鋼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劇方面的韋伯)區別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使用表格的高階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