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莘縣村民

    實際上,她倆讀書很有區別。

    在賈敏去世前,黛玉就讀書了。

    黛玉是五歲請賈雨村授課的。或許,在這之前,林如海、賈敏教她啟蒙。若非如此,直接教“四書”,似乎起點高點。

    直到“共讀西廂”,黛玉沒讀過“雜書”。她接受的教育很正式。

    自幼受林如海薰陶,然後又受賈母教導,黛玉讀書,自然是本著陶冶性情,培養品格去的。

    黛玉所喜,以詩詞歌賦為最多。

    詩詞,多以抒發遠大志向,描寫高潔品格為主。

    所以黛玉形成了魏晉風度一般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風格。

    寶釵,“從小兒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極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揹著我們偷看,我們也揹著他們偷看。”

    看得是“祖父藏書” (極多)可見沒上學。寶釵“無書不讀”,也找到了落腳點。

    寶釵所讀書,雜,且實用者多。從她談建築繪畫可見一斑。也因讀過些人情世事之書吧,主要因家境,寶釵學會了跟生活和解。

    黛玉——文人。

    寶釵——商人。

    竟是改不了的基因。

  • 2 # 一片紅與紅樓夢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薛寶釵都是書中的主要人物。

    【林黛玉】出生於一個清貴之家,她的父母在世時,把當時適應於社會生存的文化都讓她去學,所以在她小小的年齡裡,頭腦中也略有一點學識。

    林黛玉初進賈府,賈母便問她唸的什麼書?黛玉告知姥姥:“只剛唸了《四書》。”

    【薛寶釵】出生於一個皇商家庭。在她幼小的時候,父母便讓她讀天下所有的書,什麼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唐詩宋詞元人百種無所不通。

    曹雪芹在林黛玉與薛寶釵的並列判詞中這樣寫她兩人——

    薛寶釵:可嘆停機德,指她符合封建禮教道德規範要求的一種婦德。

    由於她長期受封建思想的薰陶,使她頭腦中具有了封建階級所需要的“停機德”,她熱衷於功名富貴,把自己心中的追求與希望的出路全部寄託在了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她強調,在這個封建社會里,天下男人們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讀書能明理,讀書能輔國治民。

    她常常規勸賈寶玉,不要在內幃廝混,應該在外頭大事上做功夫,所以必須要攻讀時文,以便進入“仕途經濟”。

    【林黛玉】堪憐詠絮才。她對姥姥說,只是剛唸了《四書》,實際上她的才學很高。

    林黛玉是一個甘為封建階級所不寵的“才”的人。也是《紅樓夢》中與薛寶釵相對立形象的人。

    她是曹雪芹筆下的一個封建階級叛逆者的形象之一,是封建社會末日來臨和資本主義初期產生的、代表新思潮萌芽的青年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悲劇與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紅樓夢》中的重要線索,從他<她>們的身上,可以看到封建社會里的種種影子。

  • 3 # 雲帆心語

    《論語》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說一個人要外在能力強,文采斐然。人的內心要真誠,不虛偽浮誇,兩者兼顧,才能成為君子。我們可以用孔子這句話來解釋這個問題。寶釵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目的,可謂不擇手段。

    單從黛玉,寶釵的才情說,兩人難分高下。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寶釵的詩作敦樸厚重,雖沒有林黛玉的才情橫溢,倒也別有一番韻味,有時兩人不分高低。在海棠詩社成立後,黛玉以《詠菊》詩奪魁,“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孤標傲世攜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薛寶釵又以《諷螃蟹》為大家叫絕,“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於今落斧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為了嫁給寶玉,巴結王夫人,可謂冷酷無情。第三十二回,含恥辱情烈死金釧。賈寶玉調笑給王夫人捶腿、睡昏昏的金釧,王夫人看見打了金釧幾下,順時給攆了出去。不過三兩天,金釧就投井了。寶釵勸王夫人放寬心,說金釧不是賭氣投井,是失腳掉下去的。一點小事,生這樣大的氣,不過是糊塗人,死了也不為可惜。給個五十兩銀子,兩身衣服了事。死了人這麼大事,在平時標榜慈善助人的寶釵看來,不過爾爾,三兩句話的事。可見寶釵真實本性,和王夫人有一比,皆是滿嘴仁義道德,實在冷酷無情。偷聽別人講話,嫁禍黛玉。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芒種花祭這天,寶釵去找黛玉時,看見路邊2只玉色蝴蝶,邊追逐嬉戲。至滴翠亭時,又偷聽小紅和墜兒談話,怕被發現,慌稱看見黛玉在這邊。進而到亭子裡尋找,未果才悠悠而去。說起謊來面不改色心不跳。

    林黛玉善良敏感,有時喜歡打趣別人,又愛耍小性子,待人真誠,具有很高的情商。黛玉和丫鬟紫娟相處如親姐妹,自己的心事都說於紫娟。平時有好東西也分與她們。紫娟為了黛玉的事,扮演紅娘幾次試探寶玉。黛玉魂歸離恨天后,寶玉將紫娟留在身邊,彷彿見到了黛玉。

    《弟子規》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乃學文。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平等仁和地和大眾交往,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力,更應努力地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文化知識。

    由此可見,黛玉和寶釵為啥會有不同的人生。在於寶釵文質不彬彬,德文未能兼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CU主要收治哪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