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很喜歡在工作之餘與他的兒子一起嬉戲,有一次他的兒子突然問他:“爸爸,你是不是很聰明?”愛因斯坦感到很奇怪,便反問兒子:“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兒子說:“我們老師說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只有你發現了相對論,我想如果你不是比其他人更聰明的話,為什麼別人沒有發現相對論?”愛因斯坦聽後微笑著說:“不是我比其他人更聰明,只是我與其他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這就像一隻甲蟲在一個籃球上爬行,由於它所看到的世界都是扁平的,這樣它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在一個有限的球體上爬行,它還以為是在征服一個無限的世界。如果這時候飛來一隻蜜蜂,它一眼就會看出甲蟲是在一個有限的球體上爬行,因為蜜蜂的視覺是立體的,這對它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你爸爸恰好就是那一隻蜜蜂,所以我發現了相對論。”望著兒子似懂非懂的神情,愛因斯坦禁不住哈哈大笑。
事實確實如此。科學家做出造福人類的科學發明,政治家發動推動歷史的政治革命,並不在於他們一定在智力上比我們聰明多少,學識上淵博多少,而在於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比我們巧妙,思考問題的方法比我們新穎。
日本南極探險隊第一次準備在南極過冬,便設法用運輸船把汽油運到越冬地點。由於準備不充分,在實地操作中發現輸油管的長度根本不夠,也一下子找不出另外備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再從日本去運,那時間需要近兩個月。怎麼辦?這下子把所有隊員給難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無辦法。
這時候,隊長突然產生了一個很奇特的設想,他說:“我們用冰來做管子吧。”冰在南極是最豐富的東西,但怎樣使冰變成管狀呢?很多人還是糊里糊塗的。隊長又說:“我們不是有醫療用的繃帶嗎?就把它纏在已有的鐵管上,上面淋上水讓它結成冰,然後拔出鐵管,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嗎,然後把它們一截一截連起來,要多長就有多長。”
許多人想到的輸油管,必定是鐵管、鋼管,這位隊長的聰明之處,在於換了一個角度進行思考:只要是管狀的東西,就可以輸油,為什麼非要鐵管呢?南極的冰不照樣能做成這種管狀的東西嗎?
20世紀40年代,匈牙利人發明了圓珠筆,由於它易於書寫和便於攜帶,所以一經問世便風靡全球,這位匈牙利的發明家為此發了財。然而好景不長,人們使用這種圓珠筆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漏油的毛病,弄髒了紙張及衣袋。為此,圓珠筆上市一兩年後就出現了銷售危機。
圓珠筆發明者及許許多多研究圓珠筆的人對於漏油問題都進行了反覆深入的研究,大家都發現了毛病出在筆珠書寫時受到磨損,墨油就跟隨磨損部位漏出來。許多人為此絞盡腦汁,卻毫無成果,原因是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毛病出處——筆珠的研究上,拼命在提高筆珠的耐磨性上做文章。當他們把筆珠的耐磨性改善了,但筆珠與筆桿接觸的耐磨問題又突出了,顧此失彼,難點一直未能解決。
日本人中田藤三郎早就認識到圓珠筆是個有發展前途的商品,如果能改進它的漏油問題,將會獲得比匈牙利的發明者更大的財富。於是他也投入該難點的研究。中田分析了圓珠筆的結構及出毛病的原因,也研究了許多人對改進漏油問題的失敗,最後,他採取了逆向思維法,獲得了的成功。他再三宣告他推出的新型圓珠筆絕不會漏油,消費者使用後證實也如此,因此,這種圓珠筆一舉佔領了世界圓珠筆市場,中田獲得了遠比匈牙利的發明者更多的財富。中田的做法是在筆芯上做文章。他透過反覆試驗,統計當圓珠筆寫到多少字後開始漏油,在掌握這個數字的基礎上,他著手把筆芯的裝油量減少,減少到圓珠筆磨損而開始漏油之前,芯子中的筆油已經用完了,這樣,再也無油可漏了。筆芯的油用完了,可換支筆芯,圓珠筆可繼續使用。就這樣,中田巧妙地解決了漏油問題。而說其巧妙,無非就是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伊朗有個商人叫阿桑,為人厚道,也樂於助人。有一天,服裝商人加伊來拜訪阿桑,阿桑熱情地接待了他。酒足飯飽之後,加伊仍然不走。問起近況,加伊嘆了口氣說:“哎,有了現成的生意,卻缺少本錢!”
阿桑關心地問題:“缺多少錢?”
加伊開口就要2000金幣,阿桑慷慨地答應了。加伊馬上寫了借據,拿了錢,千恩萬謝地回家了。
過了幾天,妻子詢問借錢的事,要看借據。阿桑翻箱倒櫃,找遍了整個屋子,借據蹤跡全無。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妻子便提醒阿桑:“沒有了借據,萬一將來加伊賴賬怎麼辦?”阿桑心裡也有些著急。
第二天,阿桑去找好友拉斯列丁幫忙想個辦法。拉斯列丁問道:“加伊借錢的時候有沒有外人在旁邊呢?”
“沒有。”阿桑搖頭。
“借錢的期限是多久呢?”拉斯列丁又問。
“一年。”阿桑伸出一個指頭。
拉斯列丁略一思索,便說道:“有辦法了。你馬上寫封信給加伊,催他儘快歸還你的2500金幣。”
阿桑不解地問題:“我只借給他2000金幣呀!”拉斯列丁笑著說:“我忠厚的朋友啊,你必須這樣寫才行!他不會犯傻地真還你這麼多的金幣,肯定會覆信給你,說他只欠你2000元金幣。這樣一來,你手頭不就有證據了嗎?”
阿桑回家後,照此辦理。果然,三天後,加伊回信說,他只借去了2000金幣,阿桑在家以逸待勞,重新又得到了加伊的借據。
換了你,你會想到如此絕妙的主意嗎?
逆向思維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換角度看問題的方法,它透過從反面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周瑜令諸葛亮十天內造20萬支箭,孔明竟一口承諾三天後交貨。按當時的技術條件,工匠們在三天內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20萬支箭的。周瑜心想:這麼短的時間,你諸葛亮一定交不了差。誰知孔明根本沒想去“造”,卻倒過來考慮“不造”,即從敵軍手中巧取足夠的箭。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用的正是逆向思維。
用刀削鉛筆,動刀不動筆。反過來,動筆不動刀,於是就有了卷筆刀。聲音引起振動,這是很多人知道的。但反過來,振動也能產生聲音,這並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有人就利用這一點,發明了留聲機。人走樓梯,人動樓梯不動。如果不用逆向思維,那麼至今也不會有電梯來幫助我們爬樓登高。
逆向思維可以針對某個思維結果進行創意。1918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這個訊息傳到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的耳中。法拉第想:既然電能生磁,那麼倒過來磁能不能生電呢?順著這個逆向思維的思路,他堅持十年的研究,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想法。後來的發電機就是根據他的這一電磁感應原理製造成功的。
逆向思維也可以針對某個重要條件進行創新。法華人巴斯德發明了高溫消毒法,在他那裡,高溫是消毒的重要條件。英華人湯姆生把高溫這個重要條件反了過來,發明了低溫消毒法。又如“打足氣”是使用輪胎的一個重要條件,有時要不要把這個條件倒過來考慮呢?你看,一輛載滿貨物的卡車要過橋,只因貨物裝得高了點,被橋架擋住過不去。司機正感到為難時,旁邊一個小孩說:“叔叔,把輪胎裡的氣放掉點,不就過得去了嗎?”司機一試,果然成功了。你看,必要時輪胎還需“放點氣”。
美國某動物園一度門庭冷落,遊客稀少。該動物園的一個工作人員想出了一個新招:“人獸反觀。”他設想把所有的動物放出籠子,讓遊人乘車在園中觀賞。這樣一來,給人一種猶如置身於天然的動物世界的感受,所以遊人絡繹不絕,動物園門前又出現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日本兵庫縣有個丹波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丹波村人為了富起來,請來了井坂弘毅先生當顧問。井坂先生見丹波村窮得叮噹響,還有啥可出售呢?井坂先生面對窮山惡水,突然靈機一動,既然這個村如此貧困落後,能否將“落後”也當商品出售呢?於是井坂先生說服村裡人搬到樹上去住。當丹波村人在樹上築屋而居的新聞傳到大城市後,城裡的人紛紛前來嘗試“原始”生活的滋味。隨之而來的是,丹波人的收入大大增加。面對出售“落後”這一新招,你有什麼感受呢?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有無窮無盡的好創意——你怎麼不試一下呢?
愛因斯坦很喜歡在工作之餘與他的兒子一起嬉戲,有一次他的兒子突然問他:“爸爸,你是不是很聰明?”愛因斯坦感到很奇怪,便反問兒子:“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兒子說:“我們老師說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只有你發現了相對論,我想如果你不是比其他人更聰明的話,為什麼別人沒有發現相對論?”愛因斯坦聽後微笑著說:“不是我比其他人更聰明,只是我與其他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這就像一隻甲蟲在一個籃球上爬行,由於它所看到的世界都是扁平的,這樣它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在一個有限的球體上爬行,它還以為是在征服一個無限的世界。如果這時候飛來一隻蜜蜂,它一眼就會看出甲蟲是在一個有限的球體上爬行,因為蜜蜂的視覺是立體的,這對它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你爸爸恰好就是那一隻蜜蜂,所以我發現了相對論。”望著兒子似懂非懂的神情,愛因斯坦禁不住哈哈大笑。
事實確實如此。科學家做出造福人類的科學發明,政治家發動推動歷史的政治革命,並不在於他們一定在智力上比我們聰明多少,學識上淵博多少,而在於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比我們巧妙,思考問題的方法比我們新穎。
日本南極探險隊第一次準備在南極過冬,便設法用運輸船把汽油運到越冬地點。由於準備不充分,在實地操作中發現輸油管的長度根本不夠,也一下子找不出另外備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再從日本去運,那時間需要近兩個月。怎麼辦?這下子把所有隊員給難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無辦法。
這時候,隊長突然產生了一個很奇特的設想,他說:“我們用冰來做管子吧。”冰在南極是最豐富的東西,但怎樣使冰變成管狀呢?很多人還是糊里糊塗的。隊長又說:“我們不是有醫療用的繃帶嗎?就把它纏在已有的鐵管上,上面淋上水讓它結成冰,然後拔出鐵管,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嗎,然後把它們一截一截連起來,要多長就有多長。”
許多人想到的輸油管,必定是鐵管、鋼管,這位隊長的聰明之處,在於換了一個角度進行思考:只要是管狀的東西,就可以輸油,為什麼非要鐵管呢?南極的冰不照樣能做成這種管狀的東西嗎?
20世紀40年代,匈牙利人發明了圓珠筆,由於它易於書寫和便於攜帶,所以一經問世便風靡全球,這位匈牙利的發明家為此發了財。然而好景不長,人們使用這種圓珠筆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漏油的毛病,弄髒了紙張及衣袋。為此,圓珠筆上市一兩年後就出現了銷售危機。
圓珠筆發明者及許許多多研究圓珠筆的人對於漏油問題都進行了反覆深入的研究,大家都發現了毛病出在筆珠書寫時受到磨損,墨油就跟隨磨損部位漏出來。許多人為此絞盡腦汁,卻毫無成果,原因是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毛病出處——筆珠的研究上,拼命在提高筆珠的耐磨性上做文章。當他們把筆珠的耐磨性改善了,但筆珠與筆桿接觸的耐磨問題又突出了,顧此失彼,難點一直未能解決。
日本人中田藤三郎早就認識到圓珠筆是個有發展前途的商品,如果能改進它的漏油問題,將會獲得比匈牙利的發明者更大的財富。於是他也投入該難點的研究。中田分析了圓珠筆的結構及出毛病的原因,也研究了許多人對改進漏油問題的失敗,最後,他採取了逆向思維法,獲得了的成功。他再三宣告他推出的新型圓珠筆絕不會漏油,消費者使用後證實也如此,因此,這種圓珠筆一舉佔領了世界圓珠筆市場,中田獲得了遠比匈牙利的發明者更多的財富。中田的做法是在筆芯上做文章。他透過反覆試驗,統計當圓珠筆寫到多少字後開始漏油,在掌握這個數字的基礎上,他著手把筆芯的裝油量減少,減少到圓珠筆磨損而開始漏油之前,芯子中的筆油已經用完了,這樣,再也無油可漏了。筆芯的油用完了,可換支筆芯,圓珠筆可繼續使用。就這樣,中田巧妙地解決了漏油問題。而說其巧妙,無非就是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伊朗有個商人叫阿桑,為人厚道,也樂於助人。有一天,服裝商人加伊來拜訪阿桑,阿桑熱情地接待了他。酒足飯飽之後,加伊仍然不走。問起近況,加伊嘆了口氣說:“哎,有了現成的生意,卻缺少本錢!”
阿桑關心地問題:“缺多少錢?”
加伊開口就要2000金幣,阿桑慷慨地答應了。加伊馬上寫了借據,拿了錢,千恩萬謝地回家了。
過了幾天,妻子詢問借錢的事,要看借據。阿桑翻箱倒櫃,找遍了整個屋子,借據蹤跡全無。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妻子便提醒阿桑:“沒有了借據,萬一將來加伊賴賬怎麼辦?”阿桑心裡也有些著急。
第二天,阿桑去找好友拉斯列丁幫忙想個辦法。拉斯列丁問道:“加伊借錢的時候有沒有外人在旁邊呢?”
“沒有。”阿桑搖頭。
“借錢的期限是多久呢?”拉斯列丁又問。
“一年。”阿桑伸出一個指頭。
拉斯列丁略一思索,便說道:“有辦法了。你馬上寫封信給加伊,催他儘快歸還你的2500金幣。”
阿桑不解地問題:“我只借給他2000金幣呀!”拉斯列丁笑著說:“我忠厚的朋友啊,你必須這樣寫才行!他不會犯傻地真還你這麼多的金幣,肯定會覆信給你,說他只欠你2000元金幣。這樣一來,你手頭不就有證據了嗎?”
阿桑回家後,照此辦理。果然,三天後,加伊回信說,他只借去了2000金幣,阿桑在家以逸待勞,重新又得到了加伊的借據。
換了你,你會想到如此絕妙的主意嗎?
逆向思維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換角度看問題的方法,它透過從反面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周瑜令諸葛亮十天內造20萬支箭,孔明竟一口承諾三天後交貨。按當時的技術條件,工匠們在三天內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20萬支箭的。周瑜心想:這麼短的時間,你諸葛亮一定交不了差。誰知孔明根本沒想去“造”,卻倒過來考慮“不造”,即從敵軍手中巧取足夠的箭。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用的正是逆向思維。
用刀削鉛筆,動刀不動筆。反過來,動筆不動刀,於是就有了卷筆刀。聲音引起振動,這是很多人知道的。但反過來,振動也能產生聲音,這並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有人就利用這一點,發明了留聲機。人走樓梯,人動樓梯不動。如果不用逆向思維,那麼至今也不會有電梯來幫助我們爬樓登高。
逆向思維可以針對某個思維結果進行創意。1918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這個訊息傳到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的耳中。法拉第想:既然電能生磁,那麼倒過來磁能不能生電呢?順著這個逆向思維的思路,他堅持十年的研究,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想法。後來的發電機就是根據他的這一電磁感應原理製造成功的。
逆向思維也可以針對某個重要條件進行創新。法華人巴斯德發明了高溫消毒法,在他那裡,高溫是消毒的重要條件。英華人湯姆生把高溫這個重要條件反了過來,發明了低溫消毒法。又如“打足氣”是使用輪胎的一個重要條件,有時要不要把這個條件倒過來考慮呢?你看,一輛載滿貨物的卡車要過橋,只因貨物裝得高了點,被橋架擋住過不去。司機正感到為難時,旁邊一個小孩說:“叔叔,把輪胎裡的氣放掉點,不就過得去了嗎?”司機一試,果然成功了。你看,必要時輪胎還需“放點氣”。
美國某動物園一度門庭冷落,遊客稀少。該動物園的一個工作人員想出了一個新招:“人獸反觀。”他設想把所有的動物放出籠子,讓遊人乘車在園中觀賞。這樣一來,給人一種猶如置身於天然的動物世界的感受,所以遊人絡繹不絕,動物園門前又出現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日本兵庫縣有個丹波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丹波村人為了富起來,請來了井坂弘毅先生當顧問。井坂先生見丹波村窮得叮噹響,還有啥可出售呢?井坂先生面對窮山惡水,突然靈機一動,既然這個村如此貧困落後,能否將“落後”也當商品出售呢?於是井坂先生說服村裡人搬到樹上去住。當丹波村人在樹上築屋而居的新聞傳到大城市後,城裡的人紛紛前來嘗試“原始”生活的滋味。隨之而來的是,丹波人的收入大大增加。面對出售“落後”這一新招,你有什麼感受呢?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有無窮無盡的好創意——你怎麼不試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