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姬延,是東周最後一個天子。 在過去的原洛陽博物館(地處中州中路),曾排列過歷代帝王世系表。一次,幾位專家在看那張表,看到東周最後一個天子時,議論道:“周赧王姬延這幾個字,看上去很可玩味。這個‘赧’字本是羞慚的意思,而這個‘延’字是延續的意思——想延續周朝國祚,卻絕了天子種,這真是天子的無奈!” 是啊!這位天子取名為“延”,寓意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要延續周朝命脈。但誰能想到,他不能延續,卻是終結——周朝在他手裡完蛋了! 所以,人們就送給他一個“赧王”的諡號,讓他死了都覺得難為情。 其實,這並不是他的錯,而是諸侯惹的禍。即使換一個周武王再世,約800歲老態龍鍾的周朝,也幹不過年富力強的諸侯,這隻要看看周赧王上臺時的天下大勢,就清楚了。 周赧王是公元前314年上臺的。當時,周王室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幾個縣而已,不僅比不上秦、楚等大國,連有些大夫的封地都比不上。周赧王本人則完全是個傀儡,諸侯讓他幹什麼,他就得幹什麼。 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時,秦國已經崛起。周王室知道,別的諸侯國崛起並不可怕,譬如東南沿海的越國、吳國,早在周元王時就崛起了,但畢竟距離洛陽遠,不要緊;東方大國齊國很早就稱霸了,但離洛陽也較遠,威脅不到周王室。 但秦國崛起就很可怕。秦國緊靠洛陽西,民風剽悍,兇狠貪婪,號稱“狼虎之秦”。它的胃口很大,目的是吃掉山東六國,而吃掉山東六國,就必須越過洛陽,那麼,捎帶著就把周王室滅了。 周赧王上臺時,天下已被兼併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按實力區分,大體可分為三等:秦、楚、齊為第一世界,魏、趙為第二世界,燕、韓為第三世界。其中,秦國是超級大國,軍事力量最強,六國不能和它相比;楚國疆土最大,春秋以來一直是大國;齊國經濟實力很強,而且人才濟濟。 七個國家,七把屠刀,殺來殺去,就屬秦昭王的刀口最鋒利,秦國若向誰揮動屠刀,誰都要縮縮脖子。周赧王在位期間,秦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韓、趙、魏,已開始向中原地區擴張了。 周王室的掘墓者已不可能是楚國,只能是秦國了 當時的楚國,對周王室也不懷好意。 早在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就跑到洛陽城下來挑釁,打聽天子九鼎的大小輕重,有覬覦江山社稷之嫌。 戰國以來,楚國仍然強大,佔有南部中國,乃七國中土地最廣、人口最多的大國,具有攻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有利條件。然而楚國舊貴族勢大,阻礙楚國改革,吳起變法失敗後,楚國積弊太多,不再是秦國的對手。為了抗擊強秦,楚國和齊國不得不結成聯盟。 那時的秦國恰如今日之美國,本身雖然很強大,但不願看到別的大國結盟。它力圖拆散這種聯盟,以便各個擊破。公元前313年,秦國豢養的“國際外交家”張儀就從秦出發,來到楚國。 張儀差不多是個無賴,在當時的縱橫家中,他和洛陽人蘇秦對著幹——蘇秦聯合六國抗秦,是為“合縱”;張儀只飼一虎,欲吃六狼,是為“連橫”。張儀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我這次是奉秦王之命,來與楚國交好的。” 楚懷王一看秦國主動來訪,很高興,忙說:“和你們秦國結盟,是楚國多年的願望。”張儀卻說:“但秦楚結盟,須有一個條件,即楚國、齊國斷交。您如果這樣做了,秦國願把六百里土地贈給楚國,永結友邦。” 楚懷王覺得這事不錯,就想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張儀卻說:“還猶豫什麼?這樣做了,楚國可得到土地,還可削弱齊國的力量,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事情呢?”楚懷王動了心,答應了。 可張儀回國後,卻假裝途中墜車傷了腳,閉門謝客。3個月後,他得知齊楚已經斷交,才接見楚國的使者,開始賴賬:“秦國的土地豈能隨便送人?我沒說過這樣的話,是你們楚王聽錯了!我當時說的,是把秦王賞賜給我的六里土地贈給楚國!” 張儀如此賴賬,氣炸了楚懷王。他不顧大臣勸阻,於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但由於準備不足,大敗而歸,主將及副將70餘人被秦軍生擒,8萬士兵血灑疆場。 楚懷王怒極,再次傾全國兵力攻秦,這一次走得更遠,同秦軍戰於今陝西藍田縣,結果再次失敗。這兩仗打下來,楚國便不行了,只得向秦國割地求和,從此一蹶不振。 至此,周王室的掘墓人已不可能是楚國,只能是秦國了。那麼,在大國紛爭的夾縫中生存的周赧王,到底該怎麼辦呢?他坐在洛陽城裡,很擔心秦國向東擴張,因為那樣他就危險了。 可憐的周赧王躲到宮內一座高臺上,這就是“債臺高築”典故的由來 危險還是來了,只不過是以“機遇”的形式出現的。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秦軍30萬進攻趙國,吃了敗仗。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不但解了邯鄲之圍,還打退了不可一世的秦軍。楚國聽到訊息很高興,想乘勝追擊,打擊秦國,就給周赧王出了個餿主意,請求他以天子名義號召各國,協力攻秦。 周赧王當時的地位和角色,恰如掛了名的聯合國秘書長。他長期在洛陽坐冷板凳,現在忽然被人想起,頭腦一下子就發熱了,居然不自量力,真的要聯合各國抗秦,組織什麼“國際維和部隊”去和秦國較量。 為了忽悠周赧王,楚國給他戴高帽子,說什麼天子出面,號召力就大一點;若這次抑制了強秦,維護了和平局勢,天下的和平獎就是您的了!周赧王的腦子已經進水,覺得這主意不錯,馬上湊起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 但是,軍隊有了,卻沒有武器糧餉。他似乎很有經濟頭腦,想到了“借貸”,居然向洛陽富戶借錢,並動員大家說:我是很講信譽的,國家借了誰的錢,都給立下借券,待班師之日拿戰利品償還,保證有紅利! 京畿的人們出於“愛國”,心想那強秦到底是老虎,張嘴要吃人的,如能一舉滅秦,咱們就一勞永逸,說不定周朝再活800年呢!於是,富戶們的腦子也進了水,都同意貸款給周赧王。 公元前256年,躊躇滿志的周赧王號令伐秦。他率兵5000,約六國諸侯大軍在伊闕(今天龍門)會合。但大家的積極性不高,好不容易等到楚、燕兩軍來到,湊起了3萬軍隊,其他四國的軍隊卻不來。 一直等了3個月,大家等得一點兒鬥志都沒了。軍中流言四起,說區區3萬人馬,怎和幾十萬的秦兵打拼?這不是拿活羊去喂虎嗎?結果,軍隊還沒出發就膽怯了,周赧王只得下令撤兵,各軍各歸本國。 周兵雖沒打仗,但籌集的軍費在3個月內吃得淨光——赧王賠慘了,出兵無功,丟盡面子不說,債主們見軍隊返回,都拿著借據來索債。赧王哪裡有錢?只好叫衛兵把債主擋在宮門外。 債主豈能善罷甘休?大家都不肯走,人越聚越多,吵吵鬧鬧,就差遊**行示**威了!可憐的周赧王被弄得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寢食全廢。怎麼辦?躲起來吧!於是,他就躲到宮內的一座高臺上,這就是“債臺高築”典故的由來。 我市專家考證說,這個“逃債臺”的具體位置當時在成周城,後來被圈入漢魏故城裡面去了。“逃債”當時不叫“逃債”,而叫“逃責”,是逃避責問的意思。據說當時天子的衛士很憤怒,紛紛請求赧王,要將債主轟走。赧王卻說:“我們欠錢不還,已經不好意思了,還不讓人家出出氣?讓他們鬧去吧……” 東周滅亡了。屈指算來,周朝從武王伐商統一天下到東周滅亡,共約800年,傳37個天子 赧王攻秦成了泡影,反欠了一屁股的債,這還好說,經濟賬可以慢慢算,最要命的是得罪了秦國,秦昭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你個周天子,看我天天打你,等著吧! 秦國出兵,先攻下洛陽的外圍——南韓負黍(今登封縣西南),然後直撲洛陽。這時姬延已經從成周城遷居到王城,打算逃奔南韓、魏國去躲避。有人勸道:“秦國強大,擊敗六國已是必然,韓、魏最後也會被佔領。你現在投奔韓、魏,是遭受一辱,屆時韓、魏被滅,你又受一辱,倒不如現在就降秦,只受一辱。” 這人倒會算賬,姬延想了想,只好這樣辦。於是他來到祖廟,在祖先牌位前大哭,罵自己是不肖子孫,愧對列祖列宗,哭得差不多了,就來秦軍軍營投降了。 當時王室還藏著九鼎,秦國最惦記這個,因為九鼎象徵天下之歸屬。秦國得到九鼎,立即移到咸陽。周赧王站在階下,可憐兮兮地把土地戶簿捧上,秦王一看,周王室好可憐,只有3萬人口——東周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屈指算來,周朝從武王伐商統一天下到東周滅亡,共約800年,傳37個天子。 周赧王遂被廢為平民,遷出成周城與王城,不久就死掉了
周赧王姬延,是東周最後一個天子。 在過去的原洛陽博物館(地處中州中路),曾排列過歷代帝王世系表。一次,幾位專家在看那張表,看到東周最後一個天子時,議論道:“周赧王姬延這幾個字,看上去很可玩味。這個‘赧’字本是羞慚的意思,而這個‘延’字是延續的意思——想延續周朝國祚,卻絕了天子種,這真是天子的無奈!” 是啊!這位天子取名為“延”,寓意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要延續周朝命脈。但誰能想到,他不能延續,卻是終結——周朝在他手裡完蛋了! 所以,人們就送給他一個“赧王”的諡號,讓他死了都覺得難為情。 其實,這並不是他的錯,而是諸侯惹的禍。即使換一個周武王再世,約800歲老態龍鍾的周朝,也幹不過年富力強的諸侯,這隻要看看周赧王上臺時的天下大勢,就清楚了。 周赧王是公元前314年上臺的。當時,周王室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幾個縣而已,不僅比不上秦、楚等大國,連有些大夫的封地都比不上。周赧王本人則完全是個傀儡,諸侯讓他幹什麼,他就得幹什麼。 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時,秦國已經崛起。周王室知道,別的諸侯國崛起並不可怕,譬如東南沿海的越國、吳國,早在周元王時就崛起了,但畢竟距離洛陽遠,不要緊;東方大國齊國很早就稱霸了,但離洛陽也較遠,威脅不到周王室。 但秦國崛起就很可怕。秦國緊靠洛陽西,民風剽悍,兇狠貪婪,號稱“狼虎之秦”。它的胃口很大,目的是吃掉山東六國,而吃掉山東六國,就必須越過洛陽,那麼,捎帶著就把周王室滅了。 周赧王上臺時,天下已被兼併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按實力區分,大體可分為三等:秦、楚、齊為第一世界,魏、趙為第二世界,燕、韓為第三世界。其中,秦國是超級大國,軍事力量最強,六國不能和它相比;楚國疆土最大,春秋以來一直是大國;齊國經濟實力很強,而且人才濟濟。 七個國家,七把屠刀,殺來殺去,就屬秦昭王的刀口最鋒利,秦國若向誰揮動屠刀,誰都要縮縮脖子。周赧王在位期間,秦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韓、趙、魏,已開始向中原地區擴張了。 周王室的掘墓者已不可能是楚國,只能是秦國了 當時的楚國,對周王室也不懷好意。 早在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就跑到洛陽城下來挑釁,打聽天子九鼎的大小輕重,有覬覦江山社稷之嫌。 戰國以來,楚國仍然強大,佔有南部中國,乃七國中土地最廣、人口最多的大國,具有攻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有利條件。然而楚國舊貴族勢大,阻礙楚國改革,吳起變法失敗後,楚國積弊太多,不再是秦國的對手。為了抗擊強秦,楚國和齊國不得不結成聯盟。 那時的秦國恰如今日之美國,本身雖然很強大,但不願看到別的大國結盟。它力圖拆散這種聯盟,以便各個擊破。公元前313年,秦國豢養的“國際外交家”張儀就從秦出發,來到楚國。 張儀差不多是個無賴,在當時的縱橫家中,他和洛陽人蘇秦對著幹——蘇秦聯合六國抗秦,是為“合縱”;張儀只飼一虎,欲吃六狼,是為“連橫”。張儀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我這次是奉秦王之命,來與楚國交好的。” 楚懷王一看秦國主動來訪,很高興,忙說:“和你們秦國結盟,是楚國多年的願望。”張儀卻說:“但秦楚結盟,須有一個條件,即楚國、齊國斷交。您如果這樣做了,秦國願把六百里土地贈給楚國,永結友邦。” 楚懷王覺得這事不錯,就想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張儀卻說:“還猶豫什麼?這樣做了,楚國可得到土地,還可削弱齊國的力量,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事情呢?”楚懷王動了心,答應了。 可張儀回國後,卻假裝途中墜車傷了腳,閉門謝客。3個月後,他得知齊楚已經斷交,才接見楚國的使者,開始賴賬:“秦國的土地豈能隨便送人?我沒說過這樣的話,是你們楚王聽錯了!我當時說的,是把秦王賞賜給我的六里土地贈給楚國!” 張儀如此賴賬,氣炸了楚懷王。他不顧大臣勸阻,於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但由於準備不足,大敗而歸,主將及副將70餘人被秦軍生擒,8萬士兵血灑疆場。 楚懷王怒極,再次傾全國兵力攻秦,這一次走得更遠,同秦軍戰於今陝西藍田縣,結果再次失敗。這兩仗打下來,楚國便不行了,只得向秦國割地求和,從此一蹶不振。 至此,周王室的掘墓人已不可能是楚國,只能是秦國了。那麼,在大國紛爭的夾縫中生存的周赧王,到底該怎麼辦呢?他坐在洛陽城裡,很擔心秦國向東擴張,因為那樣他就危險了。 可憐的周赧王躲到宮內一座高臺上,這就是“債臺高築”典故的由來 危險還是來了,只不過是以“機遇”的形式出現的。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秦軍30萬進攻趙國,吃了敗仗。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不但解了邯鄲之圍,還打退了不可一世的秦軍。楚國聽到訊息很高興,想乘勝追擊,打擊秦國,就給周赧王出了個餿主意,請求他以天子名義號召各國,協力攻秦。 周赧王當時的地位和角色,恰如掛了名的聯合國秘書長。他長期在洛陽坐冷板凳,現在忽然被人想起,頭腦一下子就發熱了,居然不自量力,真的要聯合各國抗秦,組織什麼“國際維和部隊”去和秦國較量。 為了忽悠周赧王,楚國給他戴高帽子,說什麼天子出面,號召力就大一點;若這次抑制了強秦,維護了和平局勢,天下的和平獎就是您的了!周赧王的腦子已經進水,覺得這主意不錯,馬上湊起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 但是,軍隊有了,卻沒有武器糧餉。他似乎很有經濟頭腦,想到了“借貸”,居然向洛陽富戶借錢,並動員大家說:我是很講信譽的,國家借了誰的錢,都給立下借券,待班師之日拿戰利品償還,保證有紅利! 京畿的人們出於“愛國”,心想那強秦到底是老虎,張嘴要吃人的,如能一舉滅秦,咱們就一勞永逸,說不定周朝再活800年呢!於是,富戶們的腦子也進了水,都同意貸款給周赧王。 公元前256年,躊躇滿志的周赧王號令伐秦。他率兵5000,約六國諸侯大軍在伊闕(今天龍門)會合。但大家的積極性不高,好不容易等到楚、燕兩軍來到,湊起了3萬軍隊,其他四國的軍隊卻不來。 一直等了3個月,大家等得一點兒鬥志都沒了。軍中流言四起,說區區3萬人馬,怎和幾十萬的秦兵打拼?這不是拿活羊去喂虎嗎?結果,軍隊還沒出發就膽怯了,周赧王只得下令撤兵,各軍各歸本國。 周兵雖沒打仗,但籌集的軍費在3個月內吃得淨光——赧王賠慘了,出兵無功,丟盡面子不說,債主們見軍隊返回,都拿著借據來索債。赧王哪裡有錢?只好叫衛兵把債主擋在宮門外。 債主豈能善罷甘休?大家都不肯走,人越聚越多,吵吵鬧鬧,就差遊**行示**威了!可憐的周赧王被弄得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寢食全廢。怎麼辦?躲起來吧!於是,他就躲到宮內的一座高臺上,這就是“債臺高築”典故的由來。 我市專家考證說,這個“逃債臺”的具體位置當時在成周城,後來被圈入漢魏故城裡面去了。“逃債”當時不叫“逃債”,而叫“逃責”,是逃避責問的意思。據說當時天子的衛士很憤怒,紛紛請求赧王,要將債主轟走。赧王卻說:“我們欠錢不還,已經不好意思了,還不讓人家出出氣?讓他們鬧去吧……” 東周滅亡了。屈指算來,周朝從武王伐商統一天下到東周滅亡,共約800年,傳37個天子 赧王攻秦成了泡影,反欠了一屁股的債,這還好說,經濟賬可以慢慢算,最要命的是得罪了秦國,秦昭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你個周天子,看我天天打你,等著吧! 秦國出兵,先攻下洛陽的外圍——南韓負黍(今登封縣西南),然後直撲洛陽。這時姬延已經從成周城遷居到王城,打算逃奔南韓、魏國去躲避。有人勸道:“秦國強大,擊敗六國已是必然,韓、魏最後也會被佔領。你現在投奔韓、魏,是遭受一辱,屆時韓、魏被滅,你又受一辱,倒不如現在就降秦,只受一辱。” 這人倒會算賬,姬延想了想,只好這樣辦。於是他來到祖廟,在祖先牌位前大哭,罵自己是不肖子孫,愧對列祖列宗,哭得差不多了,就來秦軍軍營投降了。 當時王室還藏著九鼎,秦國最惦記這個,因為九鼎象徵天下之歸屬。秦國得到九鼎,立即移到咸陽。周赧王站在階下,可憐兮兮地把土地戶簿捧上,秦王一看,周王室好可憐,只有3萬人口——東周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屈指算來,周朝從武王伐商統一天下到東周滅亡,共約800年,傳37個天子。 周赧王遂被廢為平民,遷出成周城與王城,不久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