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也是一首寫景狀物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杭州美麗的湖光山色沖淡了蘇軾內心的煩惱和抑鬱,也喚醒了他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熱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在杭州做官,陶醉於江南山水,寫了大量的山水詩。這是其中最為人所傳頌稱絕的一首。作者先寫實,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盪漾,一片浩然天邊、開闊豔麗的水鄉景象,令人心曠神怡。西湖雨天,煙雨繚繞,山色如蒙薄紗,風姿綽約,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這兩種不同的景觀中,作者分別突出寫水與山,把西湖山水的獨特之美展現在我們眼前。最後,詩人筆鋒一轉,把西湖與美女西施在一起,將西湖在不同的天氣所呈現出的奇美與西施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神韻相提並論,出人意料,而又極其貼切生動。全詩語淺意明,給人以樸實平易之感。《飲湖上初晴後雨》-句解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後雨》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Sunny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語言的音樂性。 這裡,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裡,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透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飲湖上初晴後雨》-評解 《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感受。這首詩的流傳,也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蘇軾是林語堂非常喜歡的一位詩人。關於這首詩,林在《蘇東坡傳》中說:“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才……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公認為表現西湖最好的詩,就是蘇東坡寫西湖的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簡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Sunny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Sunny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飲湖上初晴後雨》-關於詩人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所推行的變法,在上屬於舊黨。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後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果卒於常州。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飲湖上初晴後雨》-背景資料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裡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是他題詠西湖的詩中最有名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裡選的是第二首。三.賞析重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這一天,詩人到西湖遊覽,最初,天色晴朗,Sunny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後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西湖正如那儀態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豔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前兩句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所呈現的不同的美態。第一句描寫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讚美雨天的山色,兩句從剛晴又雨的具體情景著筆,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準確描繪。「瀲灩」、「空濛」等詞用得極精當、傳神。詩人這兩句固然是寫當日遊湖時「初晴後雨」的眼前實景,但他沒有平素對西湖詳細的觀察和別有會心的領略,相信很難這樣提綱而總括其全。第三、四句,詩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說明西湖在任何時候都不減丰姿。詩人心與景會,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聯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於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詩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詩構思高妙,概括性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2] 《飲湖上初晴後雨》-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也是一首寫景狀物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杭州美麗的湖光山色沖淡了蘇軾內心的煩惱和抑鬱,也喚醒了他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熱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在杭州做官,陶醉於江南山水,寫了大量的山水詩。這是其中最為人所傳頌稱絕的一首。作者先寫實,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盪漾,一片浩然天邊、開闊豔麗的水鄉景象,令人心曠神怡。西湖雨天,煙雨繚繞,山色如蒙薄紗,風姿綽約,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這兩種不同的景觀中,作者分別突出寫水與山,把西湖山水的獨特之美展現在我們眼前。最後,詩人筆鋒一轉,把西湖與美女西施在一起,將西湖在不同的天氣所呈現出的奇美與西施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神韻相提並論,出人意料,而又極其貼切生動。全詩語淺意明,給人以樸實平易之感。《飲湖上初晴後雨》-句解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後雨》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Sunny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語言的音樂性。 這裡,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裡,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透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飲湖上初晴後雨》-評解 《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感受。這首詩的流傳,也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蘇軾是林語堂非常喜歡的一位詩人。關於這首詩,林在《蘇東坡傳》中說:“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才……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公認為表現西湖最好的詩,就是蘇東坡寫西湖的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簡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Sunny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Sunny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飲湖上初晴後雨》-關於詩人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所推行的變法,在上屬於舊黨。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後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果卒於常州。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飲湖上初晴後雨》-背景資料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裡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是他題詠西湖的詩中最有名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裡選的是第二首。三.賞析重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這一天,詩人到西湖遊覽,最初,天色晴朗,Sunny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後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西湖正如那儀態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豔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前兩句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所呈現的不同的美態。第一句描寫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讚美雨天的山色,兩句從剛晴又雨的具體情景著筆,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準確描繪。「瀲灩」、「空濛」等詞用得極精當、傳神。詩人這兩句固然是寫當日遊湖時「初晴後雨」的眼前實景,但他沒有平素對西湖詳細的觀察和別有會心的領略,相信很難這樣提綱而總括其全。第三、四句,詩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說明西湖在任何時候都不減丰姿。詩人心與景會,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聯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於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詩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詩構思高妙,概括性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2] 《飲湖上初晴後雨》-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