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石

    二戰後,經過戰火洗禮後的歐洲,百廢待興。同時,國際格局變化巨大,歐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反而成了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有來自前蘇聯東歐集團的軍事威脅;另一方面,德國雖戰敗,但仍有東山再起的可能。這令許多歐洲人恐慌不安。

    在美國馬歇爾計劃下,歐洲各國獲得了經濟援助。同時,歐洲人自己也在積極地推進歐洲一體化。真正的歐洲一體化始於1951年。當時,為了限制聯邦德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總量,來控制德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基礎,法國的舒曼計劃建議把法國和德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置於一個共同機構管理之下。這個計劃的道路一些西歐國家的支援,與法國和聯邦德國一起在巴黎共同簽署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也稱為《巴黎條約》)。1952年,正式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這也是歐共體以及歐盟的雛形。

    而在促進歐洲一體化的程序中,德國也非常積極。1957年,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6國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1965年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1993年,在德國的主導下,共同體升格為包括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歐洲聯盟,即歐盟。1999年,在德國政治精英的撮合下,“歐元”稱為歐盟國家共同貨幣。德國在歐洲政治經濟格局的不斷重組和變革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大,在歐債危機中作用尤甚。

    第一、德國處在歐洲的地緣中心,動盪的歐洲格局必將德國推到四面楚歌之地。德國地處歐洲大陸的“十字路口”,處在東西歐中間。東邊是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西邊是英法等資本主義陣營。二戰後,美蘇冷戰爆發,而德國恰好位於美蘇兩大勢力的夾縫之中,更是將德國分裂為了東德和西德。處在被歐洲國家團團包圍之地,地緣格局成為了德國發展的牽絆。再加上現今的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等的超強破壞力,使西德難以承受其大規模戰爭的傷害。

    在力不如人,又四面楚歌的地緣格局之下,西德最好的出路是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以和平的方式實現西德在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

    第二、推動歐洲一體化,利於提升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以戰敗告終,國力衰敗,國際地位跌落。特別是二戰後,德國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割槽佔領,國內工業體系全面崩潰,高額賠款,甚至後來被切斷為東德和西德。身處美蘇爭霸的夾縫中,德國連自保的能力都欠缺,更談不上國際影響力。

    在歐洲列強普遍衰落的背景下,按理說,戰勝國英法更有那個實力和影響力去整合歐洲,可是,這樣的大任卻落到了西德的手裡。為什麼?

    戰後的英法也受到重創,不過好歹家大業大,還有些殘餘的世界影響力給自己謀取利益。有句俗話“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也許正是這樣的一種心態,英法才對整合歐洲的興趣不大。可是,德國發家晚,二戰也遭受嚴重摧殘,家底已經要見底了,推動歐洲一體化反而是德國絕地反擊的重大籌碼。雖然,德國大部分工業基礎被摧毀,但技術人才積累和冷戰中的區位優勢還在,完全可以憑藉此來謀取最大利益。

    比如:在歐洲一體化的程序中,德國可透過工業競爭力以貿易順差,讓歐洲實體經濟中的資本流向德國,同時德國又可以在國際資本市場大規模、低成本地吸納金融資本,讓國際熱錢流向德國,再以資本輸出的方式將鉅額資金“二次分配”到其他歐盟國家,創造更多的增量財富,讓其他國家也能嚐到甜頭,製造一個迴圈經濟模式。在歐盟內部的這一資本迴圈中,德國始終掌控著歐洲資本流動的規模和流向,扮演者“歐洲銀行家”的角色。

    第三、德國藉助歐盟,可獲得更多國際話語權。

    二戰後,世界格局發生鉅變,蘇美兩極對立,歐洲普遍衰落,國際話語權也大幅下降。戰敗後的德國,政治和軍事地位俱損,還有美國的鉗制。在兩極格局之下,德國無論靠向哪方,都只能是個跑腿的,難以有世界級的體量和地位。於是,整合歐,洲政治經濟等,打造歐洲共同體,在歐共體有巨大的權力和地位,最終獲得領導權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成就德國。

    德國推動歐洲一體化,是現實的無奈,也是現實和未來的選擇。德國要想再次崛起,推動歐洲一體化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權力是必然。經過時間的累積,德國在歐盟的地位舉足輕重,也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大放異彩。

    不顧,歐盟畢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當歐盟的利益和成員國本身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成員國也就有單飛的傾向,英國脫歐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德國的國際影響力時建立在其與歐盟已深度捆綁之下的,一旦成員國脫歐成為了常態,德國還能不能維護歐盟的統一?

  • 2 # 劉權林

    歐洲一體化對德國來說是利益巨大的。

    德華人口才8000萬左右,比日本的1.2億人口還少,所以德國市場很小,德國只能開拓外部市場,而歐盟人口有5億,在歐盟內部沒有關稅,貨物資金可以自由流動,德國市場一下就擴大了好幾倍。

    德國製造業發達,有巨大的貿易順差,按道理歐元應該升值,但歐元區其它國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國家經濟較差,所以歐元反而貶值了,這就等於是德國貨物更便宜了,出口更多了,而美國拿歐元匯率沒辦法,畢竟有希臘在那擺著。

    日本一直拒絕直接和美國進行自貿協定談判,而是積極推動TPP這樣的多邊自貿協定,而特朗普不喜歡多邊自貿協定,而是喜歡雙邊直接談。為什麼呢?日本說了苦衷,因為日本是小國,和美國直接談籌碼太小會吃虧。而德國,借用歐盟的優勢和美國自貿談判,籌碼就大多了,不怕吃虧了。

  • 3 # 新時代沙琪瑪

    首先,德華人統一後苦苦追求的目標透過兩次世界大戰只實現了一部分,而且代價巨大。所以能有一個更好的方法當然可用。德國的國內市場和資源無法滿足其大工業發展的需要,而更大的市場和更穩定廉價的資源則是必須。

    其次,法國已無力阻擋德國的追求,不如滿足德國,共同市場可以透過建設實現,這就是讓蒙奈計劃的目標,同時也可以做到監督德國的戰略資源生產。進而,鋼煤聯營不斷髮展,又有原子能機構的加入,逐漸形成歐共體,並連續接納新成員而壯大。

    再次,德國的工業生產在二戰前就已遙遙領先歐洲各國,並在二戰中再次獲得巨大進步,其生產能力強大,歐洲重建離不開德國復甦。

    第四,一個穩定協作的西歐有利於協助美國對抗蘇聯,也有利於瓦解東歐。

    最後,在蘇聯解體後,歐洲人再次審視德國的角色,而德國也堅定了歐洲信心,馬約得以簽訂,歐盟誕生。

  • 4 # 得亮1

    如果歐州一體化能成功,那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對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有利。問題是歐洲內部不可能鐵板一塊,又有美國從中作祟,所以歐洲要一體化難呀!歐盟與北約其性質是不同的,北約是美國操控的,歐盟是企圖獨立於美國成為單獨一極與美國平起平坐,所以美國是不會允許的。中國是支援歐州一體化的,再說歐州人患得患失又怕被俄羅斯吃了,又得去依靠美國,這就是現實的歐洲。想一體化能實現嗎?歐州看來只有在美俄之中耕騰了。天才知道以後會如何?

  • 5 # 王宏禹

    歐洲一體化的政治動因,是為了永久性的避免德國軍國主義造成的國家間戰爭。因此歐洲一體化建立的前提就是和德國緊密相關的。在歐洲一體化的總體框架內,德國對歐洲的領導不會被其它國家過分解讀,也不會造成其他國家對德國的敵視,因此歐洲一體化是德國國力強盛的外在保障。

    歐洲一體化組織歸根到底是一種經濟一體化組織,它是建立在共同大市場的基礎之上,歐洲國家疆域都比較小,國內市場有限,如果不打通國境,建立一個跨境的統一大市場,那麼歐洲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沒有競爭力可言。在統一大市場內,勞動力,商品,生產資料等等都是自由流動的,因此哪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最強,必然成為這一市場中的主導者。德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其中很大一部分使得益於統一大市場的存在,因此德國不遺餘力的要維護這一統一大市場的存在。

    此外,德國最強大的國力體現在金融實力方面。歐洲中央銀行牢牢的把控在德華人手中。而當前歐洲面臨的金融危機沒有德國進行領導是萬萬無法應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為什麼恩愛的夫妻生的小孩比較乖巧,感情不合的夫妻生的小孩比較叛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