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23335236285

    話不多說,我直接開始系統分析吧: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本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區疼痛、運動時關節彈響、下頜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張口時下頜偏斜,下頜左右側運動受限等。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醫學語言太多就失去了科普的目的,不如我們用些接地氣的語言,舉一個形象點的例子,介紹一下TMD。

    每天我們都會進行開閉口的運動,說話,吞嚥,表情……不一而足,支援我們能進行這樣複雜頻繁的運動全仰仗我們的顳下頜關節,它的大概位置在雙側耳屏的前方,當我們大張口,大閉口時用手貼住該位置即可感受到它的大致運動。好比腳踏車後輪上的小齒輪,試想,一旦小齒輪是橢圓型、小齒輪有缺損、小齒輪和鏈條齧合不匹配、小齒輪或者鏈條生鏽,即使我們再用勁蹬車行車也不會穩當。

    顳下頜關節也是同理,一旦髁突形態有過於尖銳或者出現缺損,又或者顳下頜關節肌肉痙攣、關節內結構紊亂、關節內出現炎症、關節形態的改建出現問題,即使我們想正常張口咀嚼說話,就會出現張口受限(張不開三指)、關節彈響、關節疼痛的毛病兒。更何況,我們的顳下頜關節是雙側聯動關節,兩側中只要一側異常,我們就能感受到不適,出現問題的機率可比腳踏車小齒輪多多了。也因此,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的常見病,雖以青壯年較多,女性多於男性,但兒童至老年均可發生。有調查顯示,在中國3~19歲TMD患病率為:39.5%;17~23歲的為35.19%~52.06%。” 作為一種疾病,其患病率不算低了。

    其實對於我們吃瓜群眾,顳下頜關節紊亂疾病還有一個別稱:明星同款病。當年還因為病友王源演出發病上過微博熱搜。然而,對於我們普通人,卻是“沒有明星的命,還得了明星的病”。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中原因中精神心理因素首當其衝。

    目前學界多年來普遍認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有兩個主要致病因素,分別是精神心理因素與(牙合)因素,其他還有夜磨牙、偏側咀嚼、創傷等因素。

    一、精神、神經因素

    精神、神經因素對人的軀體起著重要作用。個性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抑鬱和神經質等,以及社會因素,如突發事件(家庭變故、就業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人際關係壓力和法律糾紛等),可作為一種心理刺激,透過神經的中介機制作用於大腦皮層、下丘腦、腦幹網狀結構,使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軸被啟用,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導致肌收縮,甚至可以引發肌痙攣。例如憤恨時長咬牙切齒,咀嚼肌和表情肌張力增加,心跳加快,血壓增高等。還可透過心理—神經—內分泌的機制影響大腦血液迴圈,加重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慢性疼痛症狀,影響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療效和預後。臨床醫生也必須認識到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所敘述不僅僅只是疼痛,同時伴隨著心理反應。它是一個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調節的過程和結果。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壓力大的普通人也能患此明星病的原因之一,生活像把殺豬刀,刮擦的可不止是我們的稜角。

    二、(牙合)因素

    目前認為,(牙合)因素不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唯一的致病因素,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如創傷、心理因素等。(牙合)因素可削弱口頜系統的耐受力,在一些突發事件(如進一步的(牙合)紊亂、精神或身體創傷等)的作用下可誘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如(牙合)因素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密切相關,透過咬合治療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如(牙合)因素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無關,咬合治療則無效果。

    三、其他因素

    (一)行為習慣

    1、偏側咀嚼

    偏側咀嚼時雙側肌的張力處於不平衡狀態,工作側髁突常處於轉動狀態;非工作側的髁突則處於滑動狀態。發育期的患者常影響頜面的發育,出現左右側頜面不對稱現象。

    2、食物癖好

    喜食硬食,啃切時張口過大,咬硬物等,往往造成咀嚼過度,致使肌、韌帶、關節受到創傷。

    3、職業性勞損

    某些職業容易引起咀嚼肌功能紊亂,例如:教師講課說話過多;演奏家吹奏樂器時間過長;歌唱家練口型練得過久;駕駛員或技術性操作工作,精力集中持續時間較長等。

    4、口腔副功能

    如夜磨牙、緊咬牙、不良口腔習慣(吐舌、伸舌吞嚥、咬指甲、咬唇頰、咬異物等),可加重關節內負荷,引起關節病變。

    5、不良姿勢

    用手支撐下頜的不良習慣,睡眠時側臥對下頜骨的過度壓力,都可產生對關節和肌的不良作用,影響青少年的正常發育;長期伏案工作、打字、頻繁接電話等的不正確姿勢;長時間頭背姿勢不正確地駕駛汽車,可造成頸部及腰背的肌功能紊亂,影響下頜骨的正確位置。

    (二)創傷因素

    外傷、車禍所致的頜面部、口腔、顳下頜關節等組織的損傷;咀嚼過程中突然出現的硬性異物,如砂粒等,可引起咀嚼創傷,對呀、牙周組織、咀嚼肌和關節均造成損傷。

    醫源性勞損:口腔內手術、治療性操作、拔牙等,使患者張口過大、時間過長等均可造成肌韌帶的損傷。

    正畸過程中牙移動出現(牙合)障礙,未及時調(牙合),不良修復體咬合不平衡,或有(牙合)障礙;(牙合)不穩定,缺乏穩定的終止位,全口義齒修復咬合過高或過低,都是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三)自然因素

    突然的寒冷刺激往往引起頭面部血管肌收縮,產生肌痙攣和疼痛。寒冷也會使全身肌發抖打顫,牙出現不自主叩擊等肌功能異常表現。

    (四)代謝因素

    關節軟骨的合成和降解受到多種化學的、力學的以及免疫學因素的影響,健康的關節軟骨處於一種微妙的動態平衡之中。當關節軟骨受到不良刺激會導致關節區域性代謝失衡,破壞了細胞因子、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物的精細調節機制。當軟骨基質降解大於合成時,將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其病變過程可能持續性發展。

    (五)免疫因素

    關節軟骨層的供血較差,且軟骨細胞深埋於基質中,當軟骨表面由於某種原因而破損時,軟骨基質被降解後,軟骨各成分被暴露,引起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可進一步引起軟骨的破壞,使更多的軟骨抗原暴露,也會更強烈地刺激免疫系統,使病程發展和持續。

    (六)關節形態發育異常

    顳下頜關節的發育異常,如頜骨發育畸形,髁突先天過大、過小,關節結構不協調,關節囊鬆弛等。

    以上的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導致顳下頜關節的原因,同時還和自身是否易感有關,而目前臨床上的大多數TMD的患者往往有多個因素符合。對於TMD患者,如何治療?平時生活又該注意哪些呢?

    目前對於TMD的患者,臨床多以保守治療為主,採用對症治療和消除或減弱致病因素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治療程式應先用可逆性保守治療,如藥物治療、理療、關節腔封閉和咬合板等;然後用不可逆性保守治療,如調(牙合)、正畸矯治等;最後選用關節鏡外科和各種手術治療。

    在日常生活上,避免長期咀嚼生冷堅硬的食物如堅果的,不僅不利於我們的關節,也不利於牙齒的健康,也不要經常將口張得過大,切勿張大口打哈欠,同時還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也要避免緊咬牙、開車寫題緊張時就咬牙,咬鉛筆、咬指甲等習慣的頻繁發生,平日保持良好的情況和放鬆心情,並且改掉磨牙、單側咀嚼等不良習慣,及時治療口腔問題。另外,嚼口香糖和其他反覆性頜部運動和頜部姿勢(如小提琴演奏者、歌手、木管樂器演奏者)也會加重顳下頜關節的疼痛,建議有條件的患者儘量避免以上行為。

    生活注意、心情舒暢,加上定期複診,功能和疼痛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明顯改善,減小該病對正常生活的影響,祝福每一個顳下頜關節疾病(TMD)的患者早日康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螺春屬於什麼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