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微電影的拍攝技巧、拍攝規劃等等
16
回覆列表
  • 1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第一節 什麼是情節

    美國著名編劇顧問悉德·菲爾德認為,在編劇遇到疑難問題舉足不前時,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情節、人物、結構,他認為任何編劇所遇到的難題都逃不出這三個範疇。情節作為編劇創作的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元素之一,承擔著塑造人物和吸引觀眾的作用,影視劇作者必須要在情節上做足文章。

    一、故事

    人們從呱呱墜地起對故事就有著特有的偏愛。從聽著童話故事才能夠入睡到如今對電影電視劇的追隨痴迷,故事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祖先把自然界發生的奇妙事件編成故事口耳相傳,而如今,無論是書刊報紙、戲劇廣播,電影電視還是新興的網路手機,在媒介時代,故事的傳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的羅伯特·麥基認為,人之所以對電影、小說、戲劇和電視的消費如此如飢似渴的追逐並陶醉其中,是因為故事在不斷地設法挖掘人生的真諦。這不僅僅是單純為了獲得知識,還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情感化的體驗。

    大家都有著這樣的經驗:坐在陌生的漆黑的電影院裡,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大銀幕上,身邊的一切都會被你忽略。唯一吸引你目光的就是那些Phantom,而此時又是那麼的真實。你會完全進入故事之中,或浪漫或開心或惆悵,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去體味箇中故事帶給你的全新的人生體驗。並且,這種情感的感觸會隨著自我消化思考而得到極度的滿足。這就是羅伯特·麥基所指的情感化的個人體驗。

    眾所周知,在好萊塢的電影運作機制中,好的故事是製片人首先要尋找的,然後再由專門的編劇進行對白的創作和動作的設計。而如今的好萊塢的製片人們卻在為沒有好故事而發愁。

    我們從小到大聽過許許多多的故事。然而,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講故事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講故事的人必須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還必須知道什麼樣的故事才算是一個好故事,才會緊緊抓住聽眾的心。從本質上來說,大凡故事講述的都是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一個精彩的故事通常從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開始講起,接著發生了一些不同尋常的事件,使故事主人公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然後,講故事的人開始不遺餘力地講述主人公如何費盡周折去恢復生活的平衡。在努力的過程中,故事主人公的主觀願望與不利的客觀現實頻頻發生衝突。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歷史,所有偉大的劇作家都在劇本中描述了這種主觀願望和殘酷現實之間的根本性衝突。

    二、故事與情節的區分

    那麼故事等於情節嗎?毫無疑問的是所有的情節都包含著故事,但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情節。

    在著作《小說面面觀》中,英國作家福斯特有著名的關於區分“故事”和“情節”的論述:“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這便是故事;而“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傷心而死”,這則是情節。而“王后死了,原因不詳,後來才發現她是因為國王去世傷心過度而死的”,這也是情節,只是神秘色彩增強了。好奇的人對於皇后的死問一句“然後呢”,那是故事。智慧善於思考的人會問一句“為什麼”,那是情節。由此可見,以人物核心論的福斯特的論斷是:情節同樣要敘述事件,只是更加強調因果關係。故事滿足的僅僅是好奇心,而情節還要滿足理解能力。

    《文藝理論教程》便似乎吸取了這種教訓,將情節定義為“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

    亞里士多德也對故事和情節也有這樣的論斷:“不管詩人是自編情節還是採用流傳下來的故事,都要善於處理”。他認為故事是流傳下來,而情節是編劇編纂的。情節就是作者對事件的選擇以及事件在時間中的設計。

    由此可見,故事是天然的原生態的,它可以是生活中的事件,是口耳相傳,是未經雕琢的。而情節是人工的,是編劇透過提煉篩選,添枝加葉,最終放置於作品中去的事件,可能是來源於生活的,但必然要高於生活。由於故事的原生態的特質,它必然是零散的,致使它的藝術審美價值相對於那些經編劇的妙筆前後忖度的情節要模糊地多。情節創造必然是經過創作者處理生活素材,分析故事,進行情節的提煉和典型化的過程。可以說情節是講故事的方式。

    三、情節的概念

    對於情節,研究者有諸多的解釋,戲劇、小說領域大師們之於情節的論述非常值得我們影視劇作者研讀和借鑑。

    歐洲戲劇思想史的發源是古希臘戲劇,現代關於戲劇相關技巧的理論也極大部分起源自古代“百科全書”——亞里士多德。雖然我們現今可以看到的詩學只是隻言片語,但是卻能深切地感受到亞里士多德對於戲劇創作的精深,以至於現今的創作依然值得我們研究。《詩學》中我們可以發現,亞里士多德表現出對情節的極度重視,他說“情節乃悲劇的基礎,又似悲劇的靈魂”,他提出悲劇藝術的六種成分按照重要性的排序是:情節、性格、思想、語言、歌曲、形象。他的情節決定性格論在西方文藝批評中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之後的許多劇作家理論家都提出了與之相反的觀點:性格決定情節。黑格爾在其美學論著中明確指出“性格才是理想藝術的真正中心”。甚至有劇作家指出“有生命力的劇本和沒生命力的劇本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是人物支配情節,後者是情節支配人物”。

    我們引用最為廣泛的是文學巨匠高爾基關於情節的論述:“文學的第三個要素是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絡、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係——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通常簡化為:情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史。我們可以歸納理解為:性格決定情節的發展變化,並且情節會對性格的發展變化起到反作用。

    在人物一章我們已經瞭解到如何去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創造人物的內在生活:從出生到現在的人物性格形成的過程,並且要確定人物的外在生活:影片開始到故事結束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展現人物性格的過程。所以我們把全片將近2小時作為人物性格塑造的平臺。也就是說我們用情節表現人物性格。

    性格和衝突是構成作品情節的因素。一般而言,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情節。一定的生活事件(情節)是由人物的特定性格轉化而來的。也就是說,一定的情節是一定的人物性格在特定條件下的外在表現,性格決定著情節的形態和發展。因此說,情節是性格的歷史,性格是情節發展的內在因素。“人的性格在社會活動中才有最豐富的體現”。

    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情節與性格的相得益彰。

    在陳嘉上的作品《畫皮》中,狐妖的恨和愛是與王生的相救密切相關,這導致了狐妖的堅持,同時她的堅持又使得劇情環環相扣直至高潮,當她明白了人、妖之分並從王生口中得到“愛”字,一切仇恨和不可能的愛戀終於釋然。而在《臥虎藏龍》中,玉嬌龍的千金小姐身份和九尾狐對她自幼的邪魔化教導,形成了她桀驁不馴的性格,而這部影片情節的進展,西部奇情、盜劍、還劍、離家一系列情節的推動都是由玉嬌龍不羈的個性和對武俠的癲狂推動著前進的(如圖7-1所示)。《花樣年華》講述了那個已經逝去的花樣年代和花樣情懷,那種欲說還休的情愫不禁讓人唏噓。可能現在的我們不能理解那樣的隱忍的愛,可是故事的開頭就塑造了這樣的兩個人物形象:高貴脫俗的蘇麗珍和謙謙君子周慕雲。經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正是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們註定了無言的結局;可悲的是看上去完美的二人的相遇相識卻籠罩在婚姻另一半的出軌陰影之下,這個場景的設定致使片子有著一種淡淡的懸疑色彩。但是他們的性格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曾經試圖接近彼此靠近對方的生活,但她還是拿走了那雙拖鞋,而他也只能對著殘破的吳哥窯傾訴衷腸(如圖7-2所示)。

    圖7-1 電影《臥虎藏龍》劇照

    圖7-2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由此可見,所謂情節,就是指敘事性作品中的一系列具有相互關係的事件,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一系列的事件(情節)中,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建立和凸顯。可以總結為: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也是人物性格使然,是性格的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豐田TX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