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宮女史

    宋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包括它的立國、它的爭霸、它的內亂、它的滅亡。

    宋襄公的仁義成了蠢豬式的仁義,宋康王的“行王政”給宋國安上了“桀宋”的稱號。也給戰國七雄送去了滅宋的理由。西周本著“興滅繼絕”的原則,將帝辛之兄長微子啟封在商之舊都商丘,自此殷商遺民成為宋華人,宋國是真正的貴族之國,很多制度仍舊是商朝的模式,比如繼承製,前期仍舊是兄終弟及,最有名的莫過於宋宣公去世後傳位於弟弟宋穆公,引發長時間的內亂。這也是宋國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別的國家在兼併土地擴大地盤的時候,宋國內亂自顧不暇,等到到了宋襄公時期,有心稱霸,但地盤確實小了點,又強敵環伺,在齊桓公去世後,只能在小範圍內震懾小國,遇到楚國就玩完了,而且,這兩個諸侯國是兩個極端,楚國自認“蠻夷”,不吃中原禮儀那一套,而宋襄公偏偏比誰都講禮儀。其結果也就不難預料了。

    宋襄公之後,基本上宋國就再也沒有了機會與大國爭個高下,只能算是個二流諸侯國,但在戰國時期,宋國迎來了一個急功近利又威武霸氣的國君,也是宋國最後的國君,他就是宋康王。宋康王也叫宋王偃,宋王偃並非名正言順繼位,而是趕走了哥哥宋剔成君(去了齊國),然後坐上了宋國國君之位。宋康王的霸氣即便放在整個戰國都有少有的,有一點就能說明,他敢自己稱王,要知道諸侯稱王是一件國際大事,沒有哪個諸侯敢自己稱王,前有徐州相王(魏、齊),後有五國相王(韓、趙、魏、燕、中山),中山國國君稱王就遭到了齊楚的阻撓。

    然而,宋康王卻敢自己稱王,無視戰國七雄的熊熊怒火。然後他迅速出兵,東擊齊國,奪取五座城池;南攻楚國,奪地三百里;西敗魏軍,成了齊楚魏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宋康王在國內暴虐無比(事實難辨真偽),在當時看來,宋康王簡直就是帝辛附體,宋國因此有了“桀宋”的稱號。固此,齊楚魏有了出兵的理由,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宋康王死在溫邑。然後五國伐齊。齊國滅宋攪亂了戰國局勢,要知道宋國雖是個小國,但地理位置對各國很重要,尤其是齊楚魏三國,而且整個宋國都是膏腴之地,富庶無比,宋國的經濟實力一直是很強的。原本商量好的齊楚魏三國攻打宋國,瓜分宋國土地,結果齊閔王在蘇秦的勸說下,打算獨吞。

    攻打宋國並不是多難的事,因為宋國本來就不大,宋康王又多次出戰,致使國力衰弱,所以,齊國揹著楚魏很容易就滅了宋國,只是滅了之後問題就來了,齊國一旦完全佔有宋國,不僅疆域進一步擴大,也和楚魏距離更進一步,直接威脅著楚魏的安全,況且秦國也不會坐視齊國強大,因此,在燕昭王想要攻打齊國,樂毅派出說客的時候,很容易就組成了五國聯軍(秦、韓、趙、魏、燕)。

    然後齊國戰敗,四國撤軍,燕國繼續攻打齊國,險些致使齊國滅國,最後在田單的反攻下,齊國才得以復國,但國力再不復從前,攻下的宋國土地一口也沒吃進嘴裡,被楚魏瓜分。

  • 2 # 平凡的人在做不平凡的事

    佔領宋國土地的可以分為四個國家,秦,齊,楚,魏,秦國佔領了宋國最富饒的陶藝(最後分給秦退休相國魏冉了),齊國雖然被滅國,但是田單復國後佔領一部分,楚國和魏國也佔領了一部分(都靠近本國國界)。

    另外要說一下齊國被滅又復國,本國土地還是有一部分被四個國家佔領,分別是:趙,魏,楚,燕,這個也是後來秦國滅其他國家齊國不救援的一個原因。

  • 3 # 慵懶國王

    宋國是在公元前284年,齊、楚、魏三國聯手瓜分。但隨著宋國的滅亡,並不代表事件的結束,而是戰國風起雲湧的時代來臨。至於宋國被怎麼瓜分,我放在後面再說,我們要先來看一看宋國這個國家為什麼成為諸侯國眼中的肥肉呢?

    諸侯眼中的肥肉

    首先,宋國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公國,由前朝老人微子啟帶領商朝遺民建立的國家。宋國地處天下的核心地帶,大概就是今天的淮海地區,也就是江蘇的西北部、河南的東部、山東的魯西南三省的邊角區域構成。這裡在當時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被稱為“膏腴之地”,是天下少有的天府之國。眾所周知,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土地的肥沃決定著糧食的產量,決定著國家經濟的發達,才有資本對外發動戰爭。宋國的地理位置,簡直在諸侯國中是眾星拱月的。齊國、魏國、楚國這些鄰居們虎狼環伺,無一不垂涎於它。

    第二,宋國地處天下之中,偏偏阻擋著三個強大國家的霸業,這個阻擋指的是地理上的隔緣。齊國要稱霸,它想要西進南下,必須突破宋國的封鎖。魏國想要進軍東方,最好的出路是從宋國出去。楚國北上東擴,宋國又是首當其衝,因為南方只有楚國一家獨大。所以,無論是春秋時代稱霸戰爭,還是戰國時代兼併戰爭,宋國都難逃干係,和鄰居鄭國一樣,在幾百年的風雨飄搖中苦苦求生存的空間,是最典型的牆頭草。

    第三,宋國雖然國力不行,但是文化軟實力、國際經商環境在當時來說是一流的。文化上,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莊子、名家的惠子,甚至儒家的孔子的祖籍也是宋國。可以說,宋國是三教九流的誕生地,文化軟實力還是領先其他國家,可惜當時並不能轉換成綜合國力。至於經商環境,那是宋國的基本國策。宋國經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商業,歷代君主都鼓勵工商業的發展。而且,宋國的都城商丘還是中國商業的發源地。

    宋國三代君王的開闢

    雖然宋國的歷史很長,但是君主大多是碌碌無為的昏庸之輩。在歷史上只出了三個名氣還可以的君主。第一個是春秋時代的宋襄公,一個崇拜禮儀的貴族精神,結果想稱霸,被沒有相應的實力,被楚國生擒俘虜,成了一大國際笑話。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的行列中,簡直拉低了這個組合的實力。第二位是宋景公,公元前502年,宋景公滅掉了曹國,得到了另一富庶之地陶丘,國力得到了增強。

    第三位也是一位作死的人物,他就是宋康王,是宋國曆史上最最後一位君主,也是唯一稱王的君主。他使宋國在國生最後時刻,終於不再做他人的小弟。對內暴力統治,對外軍事攻伐。從公元前318年,宋國開始爆發,“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國,有其地”。可以說,招惹了三大強國,是宋國滅亡的直接原因。

    然而,宋康王雖然有能耐,也很狂妄,但遇到了一個比他更有能耐更狂妄的人,他就是齊國的齊閔王。齊閔王時期正是戰國時代齊國最頂峰時期,齊閔王一定要教訓這個不聽話的小弟,於公元前286年,聯合楚、魏,出兵攻伐宋國,這次宋國在劫難逃,要面對的是三個國家,三條戰線。東面對齊,西面對魏,南面對楚,五千乘的宋國根本阻擋不了三個萬乘的大國合擊,節節敗退,宋康王身死國滅。戰國是一個稱號與實力並存的時代,宋康王的自信膨脹,居然比齊國、魏國早稱王六年,這是赤裸裸地引起周邊國家的嫉恨,所以在滅國戰爭中,並沒有馳援宋國的國家,可見外交上的失敗,當也應了那句老話“弱國無外交”。

    瓜分宋國後的風暴

    公元前286年,齊魏楚三國滅掉宋國只是開胃菜,戰國時代的大戲才剛剛登場。因為,我們剛才說的比宋康王更驕傲的齊閔王又開始作死了,強行獨吞宋國所有的土地,引起了楚國、魏國的不快,這就是典型的分贓不均。結果,在公元前284年,爆發了五國攻齊的曠世之戰,齊國也因此差點亡國。

    最後來說一說宋國後來的土地是怎麼被瓜分的。首先,宋國有三大經濟中心,分別是北邊的陶丘,中間的商丘,東邊的彭城。

    第一階段:齊國出兵獨吞了宋國所有的領土,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五國伐齊,本來彭城、淮北一帶是齊國的戰利品,後來楚國乘齊國被五國攻擊,無暇顧及,出兵取了彭城、淮北之地。三百里的淮北之地本來就是楚國的地盤。在公元前318年,宋國打敗楚國,佔領了淮北之地,也算是收回故土。

    宋國北面的河東九城被秦國拿下。商丘、豐邑原本是魏國戰利品,後期豐邑落到了楚國的手裡。而陶丘落入了齊國的手裡,隨後在五國攻齊中,秦國取得了陶丘,公元前254年,魏國趁秦軍兵敗邯鄲,奪取了陶丘。說起來,齊國徒為他國做了嫁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85高校校訓,你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