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ngting1314

    要了解《蘭亭序》裡的故事,必須要從蘭亭開始。

    蘭亭可是個風水寶地,位於浙江紹興會稽山的蘭溪河畔。提起蘭溪,也是大有來歷的。

    春秋未年,越國有位失意的君王,叫勾踐,經歷了臥薪嚐膽後,為了麻痺吳王夫差,讓他覺得自己沒啥想法了,就屈居在此種蘭花。

    至於他為什麼不種別的花,只種蘭花,已經不得而知了,可能屬於個人愛好吧。反正他蘭花種得不錯,本來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沾了光,得了個蘭溪名美名。

    後來,文人墨客來這裡玩時,沒地方歇腳,就在溪邊建了個小亭,懶得起名了,因為挨著蘭溪,直接就叫蘭亭了。

    很多年以後,到了東晉,有個大書法家叫王羲之,覺得這裡山青水美,還有個亭子,是個聚會的好地方。就相中了這地方。(因為羲字太不好寫了,所以接下來就直接稱他老王。)

    老王建了個一個文人騷客群,他沒事經常在群裡一招乎,就帶著三朋四友,來這個地方燒烤,喝酒,聊天,作詩,過得好不自在快活!

    到了永和九年這一天,群主老王又組織了一次大型聚會,有老謝、老孫、老陳等四十多個群裡的名人參加,可見老王群主當得合格,人緣也不賴,影響力和號召力那絕不是蓋的。

    一群人支起燒烤爐,鋪上防潮墊,擺上自帶的美食,推杯換盞,談詩論經,喝得不矣樂乎!

    趁著酒興,群成員老孫,老陳,老曹,老謝等等,共寫了37篇詩歌,湊在一起稱之為《蘭亭集》。

    說到這插句話,當時老王的小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和老王齊名的書法家詩人王獻之也在場。當時他愣是沒憋出一句詩詞,但也不能怪他,畢竟當時人家還不滿十歲。不過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老王是個好爸爸,出門玩還帶著兒子。

    切回正題,《蘭亭集》出來以後,大家一致同意群主老王來做個序。老王當時也喝多了,客氣了兩句,也就不再推辭,大筆一揮,就開寫了。畢竟是酒後,難免手一抖,就寫錯了,就塗抹一下接著寫,因為是草稿,也不在乎那麼多。

    聞名於世的《蘭亭序》就是這樣誕生的!

    第二天,酒醒以後,他想著昨天是酒後所書,字跡繚草,還有塗抹的地方,怎麼好意思拿出去見人呢!於是準備再正兒八經的抄一遍,可怎麼抄怎麼彆扭,連抄幾遍都不如草稿上的字,愣是找不到感覺了。

    最後,無奈之下,他將就著抄了一份自己勉強看對眼的,拿去做序。由於覺得還是原來的配方好,就傳給了兒子王獻之。

    這就是《蘭亭序》裡的故事,其實《蘭亭序》外,還有許多故事,留到以後再講吧。

  • 2 # 麓風軒

    01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問世後,一直視為稀世珍寶,王家有訓,代代相傳,絕不輕易示人。那麼,唐太宗又是怎麼弄到手的呢?這裡面其實滿滿都是套路!

    話說《蘭亭序》祖傳到王羲之第七代孫智永之時,智永沒有子女,臨終就把《蘭亭序》傳給了最得意的徒弟辯才和尚。

    02

    唐太宗對《蘭亭序》日思夜想、茶飯不思,聽說在辯才和尚那裡,就不斷派人去索要。

    辯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只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又不敢拒絕,只好裝糊塗,推說不知真跡下落。

    硬要不成,只能巧取。

    03

    一日,辯才所在的紹興平水雲門寺來了一位很懂書法的白面書生,與辯才和尚聊起書法來甚為投機,視為知己。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談論書法,偶爾還鋪墨揮毫,好不愜意,這樣一連就住了好幾天。

    04

    這一夜月白風清。兩人又酒至半酣。

    書生神秘地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給辯才和尚欣賞。辯才和尚看後,不以為然。

    書生說,此乃家藏王字真跡,絕不示人。咱要不是哥倆交情深,你只怕也沒有眼福咯!

    辯才暗笑。

    書生又說:咱這任何一件,要是交到皇上手裡,都可以換來金山銀山。只是咱讀書人愛大王(王羲之)墨寶,豈可為了區區幾文臭錢交與他人?

    辯才說:你那真倒是真的,不過一千件也比不了咱一件!

    書生:大師笑話了!

    辯才對書生耳語:不才見過一件寶貝,比您這可金貴多了!

    書生不屑:王字好的都收到宮裡去了,你這還能有啥玩意?逗我玩不成?

    辯才耳語,一字一句地說:蘭——亭——序!

    書生故作一驚,然後忙擺手說:不可能,不可能!江湖傳說此帖已失蹤多年!

    辯才:出家人不打誑語,確是師傅智永家傳,智永乃右軍(王羲之)七代孫耳!

    書生立即跪拜:小弟願得一見,則此生無憾矣!

    05

    辯才環顧四周無人,關好門窗,搬了梯子,爬到房樑上抖抖索索取下一個包袱,拍去灰塵,解開是一木盒,木盒開啟,又一布囊,布囊解開,乃一紙,正是羲之真跡《蘭亭序》耳!

    字剛開啟還沒有欣賞到一半,書生迫不及待地拿出唐太宗的“詔書”:奉當今皇上之命,帶去龍顏一悅。說罷,捲起《蘭亭序》頭也不回跑了。

    06

    辯才楞在那裡,半響也說不出話來。他哪裡知道,這白面書生,視為知己的書友,乃是唐太宗身邊的監察御史蕭翼也!套路!滿滿都是套路啊!

    此後辯才和尚便積鬱成疾,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久便去世了。

  • 3 # 文藏

    宰相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蕭翼,說他能順利拿到《蘭亭序》。蕭翼可謂騙中高手,為得到《蘭亭序》,沒少下血本。

    唐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臺北藏本

    唐太宗任命蕭翼為御史,讓他去越州永欣寺找辯才和尚求取《蘭亭序》。蕭翼臨行前,向唐太宗討要了一些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書帖,然後換上寬大破舊的黃衫(當時黃衫是普通百姓的穿著),瞬間從欽差御史變成了窮困潦倒的書生。為求更像那麼回事,他特意到了洛陽才搭乘商船南下越州。到了越州,蕭翼故意在夜幕時,裝成過客到永欣寺遊玩。

    五代 巨然 《蕭翼賺蘭亭圖》

    他在寺院中悠閒地觀看壁畫,又若無其事的順便路過辯才所在的禪院。辯才看來人一幅落魄書生打扮,便問:“施主何來?”蕭翼彬彬有禮,說:“弟子是販賣蠶種的北方人,有幸遊歷貴寺,遇見大師。”辯才又與蕭翼寒暄兩句,覺得兩人意趣相投,便請蕭翼在寺中留宿。兩人下棋撫琴,談天論地,飲酒賦詩,探討書畫,聊得特別投機。第二天,蕭翼辭行,辯才請他有空再來永欣寺。

    南朝梁 蕭翼《職貢圖》(宋人摹本)區域性

    第二天蕭翼帶著二王的書帖如約而至。辯才看完之後,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貧僧有一卷《蘭亭序》真跡,非常特別。”蕭翼假裝不信,說:“從東晉到現在,幾經離亂,真跡早沒了,肯定是向拓(複製書畫的一種方法)的偽作。”辨才說:“這是我師父臨終時親自交給我的,傳承有緒,怎麼可能是假的?你明天再來看。”

    宋 佚名 《蕭翼賺蘭亭圖》

    第二天,蕭翼來了,辯才和尚從屋樑上的暗格裡拿出《蘭亭序》。蕭翼看了,非說是假的。辯才與蕭翼爭論不休,所幸也不放回暗格了,把《蘭亭序》與蕭翼的二王書帖一起放在桌案上,兩人時常臨摹探討。

    蕭翼與辯才往來頻繁,辯才的弟子們都習以為常。有天,當地的嚴家舉行齋宴,辯才和尚前往。蕭翼趁機到辯才的禪院,對其弟子說:“我有東西落在辯才師傅的房裡了。”弟子立刻給蕭翼開啟辯才和尚的房門。蕭翼進去後,把桌子上的《蘭亭序》和他帶來的二王書帖,都帶走了。

    元 趙孟頫 《蕭翼賺蘭亭圖》

    後來,蕭翼到了當地驛站,揭曉自己的御史身份,讓人把辯才和尚請來宣讀聖旨。可憐八十多歲的辯才和尚被人從宴會上請到驛站,得知蕭翼的真實身份,且《蘭亭序》已經被拿走,當時就氣得厥過去了,很久才甦醒。

    於是,幾經波(誘)折(騙),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終於被唐太宗得到,後來又被他帶入棺材裡。

    明 佚名 《蕭翼賺蘭亭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nmol/l等於多少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