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73444801003

    第一,興趣是否很高,願意畫。幾乎每一位幼兒對畫畫都有著強烈的興趣,他們總是忘我地創作著,用畫筆畫出他們眼中的世界,或主觀或誇張,極富有新穎性相獨創性,他們的畫雖然稚拙,卻也妙趣橫生。但幼兒運腕用指的能力差,加上知識面窄,對事物的認識不深刻,看問題比較片面,思維方法非常幼稚,所畫物體不成比例,多為象徵性的,粗枝大葉的略釁作畫,他們畫的人常常是大大的頭小小的身體,有的乾脆就用一條直線代表一隻手臂或一條腿,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他們畫的不準不像是自然的,這也更能顯示出幼兒所特有的興趣、風格。教師要保護好幼兒的這種繪畫興趣和特點,與幼兒一起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尊重他們,以表揚為主,區域性矯正為輔,不能以成人的好壞標準刻板地評價幼兒的作品,更不能橫加指責和隨意改動他們的作品。而應用"童心"去想幼兒所想,看幼兒所看,感幼兒所感,絕不能以線條整齊不整齊,造型象不象,是不是和老師的範例一樣來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而應更多地看到作品的內容及情趣。第二,運筆是否大膽流暢,不縮手。大膽流暢的運筆,體現出一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細微進步,並用言語、動作對他們的進步表示肯定,讓孩子在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   第三,想像力是否獨特,超越了現實。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人類的進步,是知識的源泉。因此,教育如果不能培養孩子自己開拓生活的原動力,它就失去了意義。"我們的繪畫作品的作者是三至六歲的幼兒,如果讓幼兒一味的臨摹或在記憶中臨摹別人設計的形象,那樣會促進幼兒惰性心理的產生,關閉想像的閥門,使孩子走入誤區。在指導幼兒繪畫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很少想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他們常常是隨意塗抹,新增組合,全憑自己的想當然,這是自然的,有時他們想和滿天的小星星一塊跳舞,給火辣辣的太陽編一頂大大的太陽帽,幫可憐的醜小鴨找到他的媽媽,給……。在此,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應更多地表揚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幼兒的求異思維。 第四,色彩是否豔麗,不受約束。兒童畫不同於成人畫,它滿含著兒童對周圍事物天真而又充滿熱情的感受,反映了他們幼稚而又大膽的想法。色彩對幼兒是非常奇妙和具有吸引力的,幼兒的色彩畫不受物體固有色限制,他們不懂得色彩的冷暖,畫中充滿著色彩的對比和誇張的表現,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地用鮮豔、強烈的色彩抒發感情,將畫面渲染得五彩續紛。一棵大樹,他們會用上所有的顏色進行塗染,一座小房子經過他們的加工會變的五顏六色   教師在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時,要尊重幼兒繪畫特點,善於對不同幼兒的繪畫作品給予恰當的評價不輕視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準確找出其中優點和成功之處,引導幼兒的繪畫表現逐漸走向完美。

  • 2 # 百味趣談anan

    可以從幼兒繪畫作品的分析方式進行評價,還可以從兒童發展發展的角度進行評價:一、從幼兒繪畫作品的分析方式評價:一般從構圖、設色、主題幾個角度來分析兒童繪畫作品。構圖:畫面採取的是居中的策略,圍繞圖畫的中心安排形象,能注意到形象的確切大小,形象的擺放是比較均勻的。畫面主次分明,能體現主體形象等。設色:幼兒在選擇顏色的時候能選擇與實體相似的顏色,在選擇繪畫顏色的時候能夠將顏色與實物一一對應起來,能夠注意冷暖色調的搭配主題:內容主題突出。二、從兒童發展的角度評價:1. 評價要培養和提高幼兒繪畫興趣。教師要明確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淘汰,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我們不能以哪個幼兒畫的好,或哪個幼兒畫的不好為標準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發展性評價這種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有助於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他能依據幼兒的不同背景和個性特點,準確地判斷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幼兒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2.評價方式要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上,促進幼兒多元發展①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讓每個幼兒獲得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在幼兒園裡,老師和孩子是形影不離的,所以相對中小學來說,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的距離更近些,老師對孩子的各方面瞭解也更深些。在評價中,不僅要突出“為了孩子的一切”,還要突出“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提高不同個性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孩子共同進步的目的。②評價活動由靜態評價變為動態評價,注重活動的過程性。在以往的繪畫評價活動中,我們往往偏重於作品結果的優劣,靜態的對孩子的繪畫作品實體作出評價。新綱要理念指出我們的評價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應動態的對幼兒的整個繪畫過程作出評價。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興趣性、主動性、永續性、繪畫習慣等。3.增強幼兒與評價活動的互動性在繪畫活動中,我們往往在無意中就會以教師自己的意願為主,自己決定作品的好壞優劣。教師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雖然也有個別幼兒參與評價,教師總結,但由於教師平時缺乏對幼兒該方面的引導和培養,幼兒缺少該方面的能力,這一切形同虛設。擴充套件資料:幼兒美術是3――7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幼兒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主要分為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類。自從1981年美國斯佩裡博士關於左右腦分工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獎後,許多發達國家都在競相探求形象思維的教育,一些科學家開始研究均衡地運用左右腦半球的教學法,他們認為:只有繪畫的訓練才是形象思維的突破點。從而促進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力、感受力,幼兒在美術教育中所獲得的智慧、知識和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30%。所以作用美術教育所解決的不僅僅是幼兒繪畫技能的問題,它開發智力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畫畫本身的含義。素質教育的基礎性指出:基礎教育重在培養人的基礎素質,這些基礎素質將為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使其終身受益,素質教育倡導“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美術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初步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社會生活的欣賞力和表現力;逐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發展其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並掌握簡單的美術知識及用法;運用已學的知識和技能自由地表現對生活的感受,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深入,美術教育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愛畫是孩子們的共性,幼兒繪畫訓練的目地是為了開發幼兒智力,使他們學會一個自我獨立觀察、感覺、組合、表達世界的方法。所以,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孩子們自由,還孩子本色。只拿“象”與“不象”作為評價一幅幼兒畫的好壞標準,勢必給人才的培養帶來失誤,傷了一些孩子的心。由於幼兒的生理機制尚不完善,手、眼、腦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協調,所以畫出來的形象荒誕、奇特、不合常理,但這正是幼兒畫的可愛之處,它所展現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塵莫及的。“對於幼兒來講,藝術就是一種遊戲,只有幼兒從中獲得歡樂和愉快的體驗時,藝術才能真正成為幼兒的需要,並且被幼兒所接納”。所以,幼兒繪畫介於遊戲和心理表象之間,他們的繪畫活動更多的像玩一場遊戲,這種“不像”的畫正是幼兒自娛自樂的產物,正是他們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感受和內心世界的真誠流露,是真、善、美的體現,而正是這種遊戲鍛鍊他們手、眼、腦高度和諧的統一能力,激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勇於探索的精神和獨立創新的能力,開啟了他們的心智,培養了他們的個性品質,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畫與成人畫相比儘管表現形式和技法無法相提並論,但其純真、質樸的童趣則是成人畫所不及的。這種純真、質樸的童趣往往給人更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因此,教師應珍惜和愛護他們的這一特徵,不要總在“形”上做文章,評價“像不像”、“美不美”,應該遵循他們年齡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善於理解和尊重他們的心理特徵。只要他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是愉悅的、投入的,教師就不要過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畫,才有可能畫出真正的幼兒畫。參考連結:幼兒美術-百度百科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百度百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腳無力,全身沒力氣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