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北初心環保裝置
-
2 # 認知錯覺
因為中國有技術,但是沒有形成系統理論,所以暫時不列舉。
排第一的是牛頓,他的地位相當於經典物理學的“祖師爺”。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十分巨大,他的很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而且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整個世界。牛頓是物理學集大成者,他的最重要貢獻莫過於提出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排第二的是愛因斯坦,他的地位相當於現代物理學的“祖師爺”。愛因斯坦的最大貢獻在於創立相對論,並且他還對量子力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排第三的是麥克斯韋。麥克斯韋是牛頓之後愛因斯坦之前的最偉大物理學家,他的最重要貢獻是提出電磁場理論,開創性地統一了電學和磁學,這是大統一理論的第一步。
20世紀
如果要談偉大的科學家就不得不談這張圖片
這一張照片,是出席於1927年10月24-2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五次索爾未會議的物理學家們的一張合影。毫無疑問,他們是物理學史上創造新紀元的精英,29個人之中有15人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是二十世紀科學進步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二十世紀物理學的進步,源起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個偉大理論的建立。為了協調新概念與經典理論之間的矛盾,1910-1911年間,德國物理學界的兩位領袖級人物普朗克(Max.K.E.L.Planck,1858-1947)和能斯脫(W.H.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1941)醞釀召開一次國際性的學術會議,並取得了著名的比利時化學工業家和社會活動家索爾維(E.Ernest Solvay,1838-1922)的支援。於是,誕生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Solway Conference on Physics)。
第一次索爾維國際物理學會議是在1911年10月於布魯塞爾召開的,會議的主題是輻射與量子論,著名的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H.A.Lorentz)擔任會議科學委員會主席;參加的科學家有愛因斯坦、普朗克、居里夫人、索末菲、維恩、盧瑟福、朗之萬、布里淵、彭加勒等人。第二次索爾維會議召開於1913年,第三次召開於1921年,第四次召開於1924年,第五次召開於1927年,都由洛倫茲擔任主席。索爾維會議一直延續至今,最近一次即第二十五次索爾維國際物理學會議,是2011年舉行的,會議主席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戴維.格羅斯。
回覆列表
科學名人簡介(中國)
蔡倫(公元75年左右一121)
字敬仲,東汶桂陽縣人,先任小黃門,後任中常侍,兼任尚方令,掌管宮廷御用手工作坊.他總結了西漢以來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術,製成優質紙張“蔡侯紙”.造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文明的傳播有過重要貢獻.
張衡(公元78—139)
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曾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之職,精通天文歷算.他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儀器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月食的原因,認識到了宇宙是無限的.
華佗(約145—208)
字元化,安徽亳縣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應用全身麻醉進行腹腔手術的醫生,曾成功地進行過諸如腹腔腫物摘除等大手術.他還創造了一套“五禽之戲”,這是一套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動作的保健體操.華佗後來被曹操殺害.所著醫書已佚.
祖沖之(429—500)
字文遠,祖籍范陽(今河北淶水縣),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匯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曆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曆.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畢異(?一約1051)
宋代平民發明家.他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成為世界科學復興的手段,是對精神文明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杭州錢塘(今浙江杭蚶)人.他在許多領域有卓越貢獻.在天文學上,他根據長期觀測,制定了以節氣定月的“十二氣歷”,在物理學上,他發現了共振現象,磁偏角現象及凹面鏡成象規律,在地質學上,他根據化石現象作出了海陸變遷的結論.他的著作《夢溪筆談》記載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成就,是一部傑出的科學鉅著.
郭守敬(1231—1316)
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他曾參加通惠河的挖掘,治理過黃河流域的水利.他參加編制了《授時歷》,革新和創造了許多天文儀器.他創造的“簡儀”使觀測精度大大提高,在世界上領先三百餘年.他還改革了仰儀、高表、候極儀等許多觀測天象的儀器,在全國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測定二十八宿及其他恆星的位置,達到了較高的精確度.
李時珍(1518—1593)
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蘄州人(今湖北蘄春).出身醫藥世家.他發現前人著作《本草》中、有許多弄錯和遺漏的藥物,於是決定重新整理《本草》.他向農民,漁民,樵夫,藥農請教,參考歷代醫藥文獻八百多種,對藥物加以鑑別考證,糾正了古籍中的錯誤,收集整理了民間發現的許多藥物.經過二十七年的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共記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全書共五十二卷,一百九十萬字.這是一部傑出的醫藥著作,對藥物學,分類學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宋應星(1587一1634)
字長庚,江西奉新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諭.任職期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寫成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天工開物》.全書共十八卷,分別敘述了飲食、衣服、染色、製陶、採礦,冶煉、兵器、舟車、紙墨、釀造、珠玉等十八個部門的生產操作過程.書中附有二百餘幅珍貴插圖.《天工開物》在中國曾長期失傳,但一直在日本流傳.辛亥革命後,由日本重歸祖國.本書已譯成多種外文,在世界科技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詹天佑(1861—1919)
中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從事鐵路建設.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他在工程中因地制宜地運用“人”字形線路,減少了工程數量,並利用“豎井施工法”開挖隧道,縮短了施工時間,出色地建成了北京—張家口鐵路.為了紀念他,在京張鐵路沿線青龍橋附近建有詹天佑銅象.
侯德榜(1890—1974)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福建閩侯人.曾任塘沽永利鹼廠和南京永利硫酸銨廠總工程師兼廠長.解放後任中國科技協會副主席,化工部副部長等職.他在1939年首先提出聯合制鹼法的連續過程,對純鹼和氮肥工業作出了一定貢獻.國外稱他提出的制鹼方法為“侯德榜法”.主要著作有《鹼的製造》等.
李四光(1889—1971)
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長期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他的最重要貢獻是創立地質力學,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殼運 動與礦產分佈的規律.他用地質力學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指出了新華夏構造體系的儲油可能性,為石油勘探提供了理論指導.他最早研究中國冰川,認為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在地震預報方面,他也有許多貢獻.曾任中國地質部部長等職.
竺可楨(1890—1974)
浙江上虞人.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對臺風及物候與氣候的關係有深刻的研究.他的《物候學》是一部傑出的科學論著.、他根據大量古文獻;寫了《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和《歷史時代世界氣候波動》等書,深刻論述了氣候的歷史變遷,得到世界氣象學者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