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誠心向善優勢
-
2 # 博睿迪
情緒和心態的區別,以及他們之間有沒有關係?
第一個問題:情緒和心態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
1.情緒是人的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心態是人在認知客觀世界過程中形成的對事物的特定的態度。
2.情緒並不需要思維的參與,它是由神經系統產生訊號傳輸到大腦,大腦再做出應答。心態是和人的思維,思維模式相關,有一些模式也許人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已經發生,比如你看這些字,凡是認知的,你不會再去思考字的意義,但仍然屬於思維。
3.情緒是身體和大腦溝通的模式,心態是主觀應對客觀的模式。
第二個問題:情緒和心態之間有無法分割的關係。
人在認知客觀世界時,我們的感官收集到資訊,在大腦中進行解碼處理。再由大腦指揮身體做出相應的反饋,形成一個資訊收集,反饋到大腦,處理形成認知,再反饋給身體,身體產生情緒應對,再反饋給大腦做出總結判斷,再形成反饋產生行為反應,最後形成模式並記憶下來。
比如:人在正常行走,看到一個東西,以為是隻小狗時,情緒沒有什麼反應,小狗是比較安全的。當看清楚是一條鬥牛狗時,認知到鬥牛狗是危險的,你的身體就會產生緊張、恐懼情緒,如果大腦發出的指令是逃跑,你的力量會集中於雙腿,恐懼會迅速放大,你會轉身就跑。成功了,這個模式會被總結出來並形成記憶。如果沒有經過有意識的應對架構重建,以後類似的情況,都會做出相似的反應。恐懼,逃跑。恐懼情緒就成為這個應對模式的標籤。
情緒是控制身體產生各種激素的,心態和情緒方向一致時,事半功倍。心態和情緒方向不一致時,事倍功半。
-
3 # 心理諮詢姚曉航
情緒和心態是有一定聯絡、比如說碰見不好的事情心態爆炸了、情緒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但是還是因人而異看個人自我調節能力。
-
4 # 快樂心靈之家
當我們遇到生活中一些困難的事件時,我們會感到強烈的生氣、悲傷、沮喪、害怕、著急或擔心,內疚或羞愧,等等。這些真實的感受都是“情緒”。
情緒帶來的身體反應,以及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緊張時,我們會感到身體發緊、發抖、想上廁所,甚至腹痛、腹瀉(腸易激綜合徵就是一種典型的與情緒相關的身體反應),心慌、出汗,等等;傷心難過時,我們會感到食慾下降,或者開始暴飲暴食,還會有各個部位的疼痛。
當我們感到憤怒、生氣時,我們會出現許多衝動的、過激的行為,也容易發生一些難以控制的上網、酗酒、暴食等。
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情緒會直接影響我們與周圍的人的互動,在與配偶、與孩子、與同事、領導相處的過程中,不穩定的或不自知的情緒會讓我們失控,讓我們:
不適切的打罵孩子,事後又非常後悔
不知道怎麼和配偶溝通交流,常常進入冷戰
沒辦法完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如學業、一項具體工作、帶孩子等)
常常感到無法信任別人
感到孤單,交不到朋友
不敢拒絕,以至於讓自己很累、很透支
理不清自己的方向、目標
和自己的父母長時間的相處困難
總是感到委屈
總有憤怒、抱怨、發脾氣
各種身體不適(如疼痛、腹瀉、暴食、心慌、胸悶,或者已經被診斷為某些慢性軀體疾病)
一些自我傷害的行為
那些置之不理的情緒依舊揮之不去,那些沒有及時處理的情緒放大為更大的傷害。
情緒的英文名叫做emotion,它的拉丁文詞根叫做move,情緒是流動在我們身體裡的能量,無論憤怒、悲傷、焦慮甚至絕望,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它不應該被壓制、控制,它需要科學的管理起來,讓這些情緒在我們身體裡自然流動。
學會情緒管理的意義
改善認知的效率:在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下,思維活動的效率高,解決問題準確、迅速、高效,反之則效率低下。
提高心身健康水平:長期或過度的緊張、焦慮、恐懼、抑鬱、自卑、強烈的挫折感等消極情緒,可能導致神心血管(高血壓、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內分泌等生理功能紊亂,表現為心身疾病。而良好的情緒則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提升生活幸福感:易怒、衝動、歇斯底里等情況會導致個體對自我的不認同,也會破壞和諧人際關係,透過情緒管理,促進個體自尊以及被尊重的需要,提高個體的生活幸福感。
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在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下,個體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擁有滿意的自我效能感。
回覆列表
我認為情緒和心態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情緒是暫時的,影響的時間很短。心態是一種態度,持續時間很長,甚至伴隨一生。
什麼是情緒?情緒是因為遇到事情之後,心理產生的波動,而造成的,這其中包括個人成長經歷,生活環境,對事物的認知,同時也會受到心態的影響。常見的情緒有喜,怒,哀,樂,驚,恐等。
例如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相遇故知。這是絕大多數人遇到之後都會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
例如我們丟的東西會很難過,別人指責了我們,我們會很憤怒,我們遇到了恐怖的事情,我們會非常驚恐。
這些都是日常事件對個人的影響,從本質上來講,情緒是人的本能反應,只是每個人表現出來激烈程度不同。
什麼是心態?簡單理解就是心理狀態,個人的心理狀態是受到個性心理特徵及心理波動的影響。
我個人的理解,心態更像是一種情緒的延續,而這種延續是偏離了客觀事實,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
例如,在生活中做錯了一件事情,從情緒上來講,我們都會為自己犯的錯誤感到難過,這是情緒上的本能反應。接下來的處理才反映著一個人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會很快轉換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找辦法去彌補錯誤以及尋找方法,避免下次犯錯;消極心態的反應是我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我怎麼這麼笨,更多的傾向於自責,沉浸在情緒中無法自拔。
對生活的影響1.情緒需要感受和釋放
情緒是生活中必須有的,而當情緒產生的時候,我們需要去感受自身的情緒,讓情緒得到釋放,我們的身心才會感受到愉悅。
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去壓抑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情緒的反向結果,就是你不知道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突然的爆發,將之前所有積壓的情緒瞬間釋放出來,這是非常恐怖的。
情緒的積壓就像洪水衝破堤岸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不論是透過傾訴,哭泣,運動,分享,我們一定要釋放出來。
2.心態需要及時調整和糾正
思想需要糾正,路線需要調整,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冒險,並沒有固定的路線和方向,只是在探索未知不斷前行,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當我們遇到事情,給自身造成了打擊,形成了不良的心態,我們要及時的做出調整,千萬不能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可以找閨蜜或死黨給你指出錯誤,也可以找至親至愛的家人,共同去分享,找出解決的辦法。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博士指出,人需要不斷的與外界建立聯絡,才能更好的去糾正自己。如果脫離了外界的聯絡,就會將自己封閉,那麼所有的認知,所有對於事物的態度將會走向個人的偏激路線,那麼這樣的心態是不健全和不健康的。
總結:情緒是人的本能反應,心態是透過人的思維進行理解和個性的綜合,所產生對事物的一種態度,情緒是暫時的,而心態是持久的。
學會去感受和釋放情緒,同時要學會與外界建立聯絡,不斷的去糾正和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獲得一個健康和積極的人生。
我是心理洞察官,學習心理學,更好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