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寂語堂齋

    《論語》中的政有治理、政令、政事、政務、從政當官諸種意思

    我們看《論語.為政篇》所說的,原文:

    2. 1 子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裡的政是治理的意思,以德治理國家,即德政。

    接著看《論語.為政篇》,原文:

    2. 3 子日: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這裡的政是政令的意思,即釋出政令。

    我們看《論語.公冶長篇》,原文:

    5. 19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這裡的政是指政事的意思 ,就是說令尹的一些政事。

    我們看《論語.雍也篇》,原文:

    6. 8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日: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

    仲由即孔子的弟子子路,這裡的政即從政當官的意思。

    我們看《論語.泰伯篇》,原文:

    8. 14 子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裡的政是政務的意思,不在那個位職,不策劃那個位職的政務。

    在孔子的《論語》中,政的含義大體就這些。

    問政,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生動體現,因人而異,不拘一格,豐富多彩

    我們看子貢、子張、子路、冉雍、子夏這幾個孔子的弟子們問政。

    子貢問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曾出任過魯國和衛國的宰相,所以孔子是站在治理國家的立場上來回答的,讓其足食,足兵,取信於民。

    子張問政,子日: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子張出身微賤,且犯過罪行進過監獄,當了孔子的弟子經孔子教育後才成了一個人物。但是子張從未有從過政當過官。一生教授弟子而終。所以孔子是站在這種立場上來回答子張,讓其忠心而又不知疲倦做事。

    子路問政,子日:先之,勞之。請益,日:無倦。

    子路即仲由、季路,早年曾做過季氏的宰相,子路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他勇猛好武。所以孔子是站在這樣的立場來回答子路。讓其為政時要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民才能跟著辛勞,也要不知疲倦。這裡是說上行下效的意思。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日: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仲弓即冉雍,冉雍的父母是以遊牧為生,所以冉雍的出身是非常低賤的,並且其父品行還不好,可想而知冉雍在孔子的諸弟子們非常低調。他只幹了三個月的季氏宰就不幹了,終身從孔子。宰即總管的意思,不是宰相。孔子就是站在這種立場上來回答仲弓的,也是讓其對下屬要做出表率作用,並且要赦小過,舉賢才。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日: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夏也是出身貧窮,他是從晉國千里迢迢來到魯國拜孔子為師的,可見其意志之堅定。莒父是地名,宰是地方的官職,也就是說子夏當了一個地方上的官職。孔子是以勸導的方式來回答的,讓子夏不要著急,欲速則不達,不要見小利才能當更大的官。

    從以上幾個孔子的弟子來看,他們大多出身微賤,但是經過孔子的教育都能成為賢才,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能夠被後世稱聖的根源。試想想,自古以來,有幾個能有孔子這樣本事的人物。

    我們再看看齊景公、季康子、葉公這三個人物問政。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子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是齊國的君王,所以孔子面對君王的回答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置其位,條理分明,才是君王的治國綱要。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日:政者,正也。予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氏把持魯國朝政,在八佾篇中,孔子已經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所以孔子說政者,正也。是暗指季康子不正。孔子的政治主張是忠君思想,對於這種亂臣賊子孔子才說他不正。

    葉公問政,子日:近者說,遠者來。

    葉公是楚國的貴族,葉公理政時非常有道德,為民所稱頌。孔子的回答是表揚葉公的,說他執政是近者高興,遠地的人都奔來了。

    從以上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論語》的核心思想就是從政、治國。

  • 2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論語中對“政”的不同描述,且屬於孔子學說的,有以下幾種:

    1.政權。例如《論語·季氏篇》:孔子曰:“……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意即孔子說:“……政權落在大夫手裡的,已經有四代了……”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政權。逮,及。

    2.德政。例如《論語·為政篇》: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即孔子說:“用道德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那樣,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眾星都會環繞它執行。”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德政。共(gǒng),通“拱”,拱衛、環繞。

    3.政令,政策。例如《論語·為政篇》: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意即孔子說:“引導之用政令,整治之用刑罰,百姓能遠離於犯罪……”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政令,政策。道,引導。以,用。齊,整治。免,避免。

    4.行政管理上的政事。例如《論語·雍也篇》: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意即季康子問孔子:“仲由這個人,可以讓他來管理政事嗎?”孔子說:“仲由辦事果斷,對於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行政管理上的政事。

    5.職位上的職能。例如《論語·泰伯篇》: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職位上的職能。位,職位。

    6.政風。例如《論語·顏淵篇》: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意即季康子問孔子什麼叫做政。孔子回答說:“政就是公正的意思。您執政公正,誰敢不正呢?”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政風。“政”通“正”,正,公正。

    7.參政。例如《論語·為政篇》: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意即有人問孔子說:“您為什麼不去當官從政呢?”孔子說:“《尚書》雲:‘只有把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道用於德治,就是有參政。’我按照這個道理去做,也是參政,為什麼一定要做官才算為政呢?”這裡描述的“政”,就是指參政。或,有人。奚,為什麼。

    以上就是我對《論語》中所描述的、且屬於孔子學說的“政”的看法。

    嚴正宣告:

  • 3 # 張呵呵2

    論語中有幾十處政字,專門有為政篇。

    政:由正和文構成。

    正:正的本義是指直向著城邑出發.引申為正確有效的方向。

    文:文書,典,引申為策,令,法規。

    所以政就是正確的有效的政策,政令,綱領等。

    政治:就是制定,修改,產生,執行,確保正確的有效的政策,政令的一切活動總和。引申為能確保一群人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的一切行為。

    政府,政權,政體,政治家等同解,要與政客,權術,偽政權等分清楚。

    人類社會是群體活動,少不了政治,孔子對如何管理一群人給出兩條路:

    第一條:導之以政,齊之以刑。通俗講就是精英治國,牛人制定政策等,用法律控制大眾執行。

    第二條:導之以德,齊之以禮。通俗講就是以理(道理)治國,就合適的人辦合適的事,人盡其用,物盡其用,用情與禮引導規範大眾。

    對於第一種,孔子又妥協出為政以德的仁政,來約束當政者可能的殘暴,血腥.,政策疲勞,過度控制。居其所,眾星拱之,就是隻要政策,政令得當,大家會很自然很願意地一執行,也不用過度擾民,你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恪守本份,在禮法之下,大眾自會各司其職,各守本份。

    人類生存這麼久,基本全是精英治國,強者治國,能者治國,這也是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美國這種也是扮相高明的精英治國,也脫不了週期率。精英治國的致命缺陷就是在精英治國體制下無法即時保證精英能參與治國,而以德治國的最大優點卻是隨時保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這叫適得其所,則可安居落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裡的日向雛田在哪幾集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