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o1980街頭攝影
-
2 # 北冰洋149000499
假設拍攝物件站著不動,而物件在畫面中的構圖位置、大小一樣,那麼,半幅的機位比全幅要相對離拍攝物件遠些,所以,全幅的景深會更淺些,如果是中畫幅,那就更淺。這句話應該是:畫幅越大,影像的景深能拍的更淺。
-
3 # 卷太郎攝影坊
不成立。
從使用感受上畫幅確實會帶給人們景深上差別的感受,但從理論上畫幅與景深是沒有半點關係的。
那為什麼會給人感覺畫幅大的相機容易拍出淺景深的錯覺呢?
首先應該瞭解到景深的深淺是三方面決定的:光圈、焦距、物距。複雜的光學物理知識我們不在這論述,單從攝影常識角度考慮,可以這麼理解:
1、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物距越近景深越淺,物距越遠景深越大。
注:景深淺意味著背景虛化越強烈,景深大意味著畫面縱深清晰的範圍大。
那麼,畫幅大的相機,例如全畫幅,它的焦距是正常焦距視角,例如50mm鏡頭在全畫幅機身上焦距視角46度,可是畫幅小的相機,例如apsc相機,雖然50mm鏡頭放在它機身上焦距仍然為50mm,但它的視角發生了改變,成為了30度,也就是說,相同焦距的鏡頭在全畫幅和apsc畫幅機身上看到的畫面視野是不同的,在apsc畫幅機身上看到的視野要窄。這就在相機界產生了等效焦距的說法,還拿50mm來舉例,在全畫幅50mm焦距,在apsc畫幅就有等效80mm焦距的說法。大部分攝友都是在這個問題上搞混了,等效焦距說得是等效視野,而不是真的等效了焦距。50mm鏡頭在全畫幅是50mm焦距,在apsc畫幅依然是50mm焦距,在m43畫幅它還是50mm焦距,在1英寸畫幅它仍然是50mm焦距,是什麼變了呢?是取景視野的角度變了,看到的畫面角度隨著畫幅的改變而改變了。50mm在apsc畫幅等效的是80mm焦距鏡頭在全畫幅的視野角度,所以稱之為等效80mm,實際上說的是等效視野,同理,50mm鏡頭在m43畫幅取景視野角度是與100mm鏡頭在全畫幅的視野角度,因此就說是等效100mm焦距,這些都說的是等效視野角度,而非真正等效的焦距。
所以,如果我們用apsc畫幅相機,想要獲得在全畫幅相機相同的取景視野,有兩種方法,一是焦距不變情況下需要離拍攝物體更遠一些,這樣就改變了物距;二是物距不變情況下變換焦距,變更為更短的焦距。這時我們再看,決定景深的要素物距或焦距改變了,物距變大了遠了,景深就會變大,焦距變短,景深也會變大。
以此類推,因為畫幅的大小不同,導致需要獲得相同視野角度的照片,就要透過改變物距或變換焦距的方法,正因為這兩個因素之一的改變而導致景深變大,而並非是畫幅大小決定的。
-
4 # 蘭闍藝文
先說結論:一定成立。這個問題堪稱國內攝影愛好者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吵架、引起罵戰的“經典話題”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囿於知識水平的侷限,無法理解這個問題。近年來,得益於國內知名攝影器材租賃、評測機構蘭拓相機租賃在微博上長時間不斷地普及這一知識,很多攝影愛好者已經接受“等效光圈”的說法。
其實嚴謹的數學物理推導證明也不難,具備基本的初等數學常識就可以看懂。推導過程中僅僅涉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光學上的高斯公式、數學上的捨去無窮小量的計算。結論便是:同f制光圈、同拍攝距離、同構圖的條件下,若小底相機的感光元件對角線的長度只有大底相機的1/X,其實際有效的彌散圓直徑僅有大底相機的1/X,要想獲得同樣的虛化效果,小底相機需要把通光孔徑開大X倍。
下面就用手機舉例說明,我們經常會看到廠家宣傳手機攝像頭時聲稱其最大光圈可達f/1.8,可是我們用手機拍照時無法感受到大光圈帶來的虛化呢?手機攝像頭的尺寸是用光學尺寸OF(Optical Form)來表示的,格式一般是1/X",比如1/2.8"(iPhone8攝像頭的感測器的規格)、1/3"( iPhone6攝像頭的感測器的規格)等.假設一個手機攝像頭的光學尺寸為1/2.7",廠家標稱的光圈是f/1.8。查表計算可知,它相當於全畫幅上f/11.6的光圈值。眾所周知,手機攝像頭的視角相當於全畫幅單反相機上的廣角鏡頭。使用安裝了廣角鏡頭的全畫幅相機,調整到f/11的光圈時,可能得到明顯的虛化效果嗎?顯然不可能。所以,畫幅越大,影像的景深越淺的結論是成立的。
-
5 # 一片雲2012
理論上,景深跟感測器畫幅無關,但是 ,在鏡頭引數(焦長、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若保持被攝主體在畫面中佔有相同比例大小,畫幅大的相機就要有更短的對焦距離,這時,畫面的景深就變淺了。
-
6 # 誠信168272021
這個問題爭論很久了,一個說與畫幅無關,一個說有關,各說各的理。我的意見,景深與鏡頭的引數和鏡頭到被攝體的距離是最直接的原因。
1,請看上圖,深藍代表半畫幅感測器,淺藍加深藍代表全畫幅感測器。單反相機,為了能相容更多的種類鏡頭,把全畫幅,半畫幅感測器設計在一個位置,就是說他們的鏡頭有相同的後焦距。這樣,半畫幅只用了鏡頭影象的中間部分,四周的影象丟掉了,造成後視角減小了,主體佔據畫面的比例明顯增大了,全畫幅為了讓主體獲得相同的比例,相機必須再靠近主體,促使物距小了,景深必然小了,這是一種特例。
2,上圖,深藍色方塊代表4/3感測器,淺藍色方塊代表全畫幅感測器,到鏡頭中心的距離(實際就是鏡頭的後焦距)分別是20mm和40mm,此時兩種相機的後視角完全相同,獲得的影象也完全相同,主體在畫面的比例也完全相同,只是畫幅一個大一個小而已。4/3相機20mm的後焦距和標準的單反相機40mm後焦距,有相同的視角,大家都知道視角和焦距是一一對應的,這就引申出了4/3相機的焦距對應全畫幅單反相機放大係數為2。注意了,這與半畫幅單反相機本質不同,半畫幅相機與全畫幅相機是後焦距相同,視角不同,4/3相機和全畫幅相機是後焦距不同,視角相同。這就很容易得出結論,儘管兩個相機拍得的圖片相同,可是一個焦距是20mm,另一個焦距是40mm,後者焦距長,景深必然淺。 還要注意一點,索尼微單,是全畫幅的,它的後焦距大約只有18mm,比單反和4/3相機都小,鏡頭的後視角做的非常大,大約是單反的2倍。所以不能用這條理論去分析。
3,同樣的光線,照射在大小面積不同感測器上,面積小的,單位面積光的強度,要大於面積大的光的強度,感測器面積大小差別越大,光強差別也越大。光圈是控制鏡頭照射在感測器光量多少的裝置,為了達到不同相機感測器面積,有相同的照度(光強),實現等量的曝光,就給光圈制定的一個共同的物理量,如F2,2.8,4,5.6,,等等,前面剛剛說過,大畫幅,小畫幅鏡頭來光相同時,光強不同,為了滿足曝光要求,全畫幅鏡頭,半畫幅鏡頭,4/3畫幅鏡頭,儘管都是F4,實際光圈張口的直徑是不同的,全畫幅鏡頭光圈的直徑要比4/3畫幅鏡頭光圈直徑大不少,保證全畫幅相機鏡頭來光要多,確保,不同畫幅,得到相同的照度(光強)。大畫幅的鏡頭光圈口徑大,導致焦外彌散圈也大,其結果,就是景深淺了。有朋友說等效光圈,大畫幅對角線與小畫幅對角線之比X的倒數,它反應了兩種感測器面積大小的量值,它影響了光圈變化的程度。
總結,從上面3點分析,最直接的原因都是鏡頭引數決定的,焦距,光圈,以及鏡頭到主體的距離。當然畫幅影響了鏡頭的引數,就像焦距影響了鏡頭的通光口徑一樣,但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回覆列表
成立,但畫幅不是主要因素,影響不大。
影響景深的因素如下:
1、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2、焦距。越大景深越淺。
3、焦平面距離。越近景深越淺。(所以微距景深特別淺)
4、感光原件大小。越大景深越淺。
手機+微距鏡的虛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