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DC釋出的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顯示,iPhone出貨量為3640萬臺,同比下滑30.2%,份額僅為11.7%,退居全球第三。此外,Canalys發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iPhone下滑30%,市場份額僅剩7.4%。幾乎所有分析機構的資料都表明,蘋果最為依賴的iPhone處於低迷態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為了扭轉在硬體方面的頹勢,蘋果正在逐步強化在軟體、服務等方面的“軟實力”。但就目前來看,蘋果在“軟實力”方面的發力,似乎已經觸及各方面的利益。為了攫取更多利益,蘋果甚至磨刀霍霍砍向自己堅定的“戰友”——開發者。比如近段時間蘋果打著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旗號,不斷下架家長控制類APP,或許背後就隱藏著一場關乎利益的纏鬥。
家長控制類APP被一鍋端!蘋果這次下了狠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蘋果原本的設想很沒好——在硬體方面失利後,藉助“軟實力”再度煥發新活力。但既然蘋果想要強化軟體、服務的實力,必然會將觸手伸得更長,甚至會觸及到開發者的利益。而近段時間被蘋果“一鍋端”的,就是第三方家長控制類APP。
一些家長控制類APP的開發者表示,蘋果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就將他們的APP下架。據悉,已經有多達十餘款旨在管理兒童手機使用情況的APP,已經被波及。泰晤士報報道稱,受影響的APP包括OurPact(被下架之前的頂級家長控制類APP)、Freedom、卡巴斯基實驗室、Kidslox、Mobicip和Qustodio等。
可以說,在蘋果的打擊下,第三方家長控制類APP毫無還手之力。畢竟失去App Store這塊沃土,再好的APP在iPhone、iPad等移動裝置上也不能展現出應有的魔力。
利益之爭!蘋果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為何蘋果此次要單獨針對家長控制類APP?蘋果對下架家長控制類APP給出的迴應中提到,這些APP存在使用者隱私安全風險。蘋果認為,家長控制類APP在使用一項被成為“移動裝置管理(MDM)的高度侵入技術”。這一技術可以讓第三方控制和訪問一部裝置及其最為敏感的資訊,包括使用者位置、APP使用情況、電子郵件賬戶、相機許可權以及瀏覽歷史記錄等。
在iOS系統上,MDM技術的合法用途是企業在工作場所中使用,為企業提供管理和保護員工裝置的功能,進而保護企業的相關資訊。就此,蘋果認為MDM技術最好用於企業端,而不適用於消費端。
但是家長控制類APP的開發者,顯然不是這樣想。目前,手機過度使用、上癮等,已經成為當下熱門問題。而家長控制類APP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管理對APP和遊戲的訪問、過濾網站、阻止不適當的內容、設定裝置使用的時間限制、跟蹤位置、設定地理圍欄、監控電話呼叫活動和社交媒體帖子等。
如此強有力卻實用的APP,卻與蘋果iOS系統的某些功能起了衝突。在iOS 12系統中,蘋果加入了螢幕使用時間功能,家長可實時查詢手機的使用時間。透過這一功能,家長能夠設定裝置的時間限制、阻止下載和購買特定型別的內容等。看來,有可能是那些家長控制類APP搶了蘋果自家服務的“飯碗”,才被精準針對。
iOS 12系統中家長控制功能
OurPact就聲稱,MDM是蘋果允許iOS上遠端控制兒童iPhone、iPad上的APP和功能的唯一方式。甚至OurPact還質疑蘋果聲稱MDM在消費者裝置上存在安全風險,更像是“無稽之談”。這樣看來,下架家長控制類APP或許是利益之爭——蘋果不想讓開發者搶奪自己的利益。
從吸收越獄應用特色到打擊APP,蘋果生態變得更無趣
蘋果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顯得太過激進——既做掌握生殺大權的“裁判員”,又做親自下場的“運動員”。此前蘋果系統太過不人性化而導致“越獄”流行時,人們樂此不疲地透過“越獄”來獲得更為實用的功能。而在隨後的時間中,蘋果卻不斷“借鑑”那些大受歡迎的“越獄”功能,並整合至原生iOS系統中。
比如最佳化後的通知功能、鎖屏小工具、多工處理、電話及簡訊攔截等,都出現在iOS系統中,甚至某些“越獄”功能的開發者還成為了蘋果員工。而愈發全面的iOS系統,也讓“越獄”失去了商業價值。在與“越獄”的對抗中,蘋果靠“借鑑”獲得完勝。
目前,蘋果為了自家軟體、服務等更是有不顧一切的跡象。比如蘋果現在相當重視流媒體服務,除了加大投資外,還不惜打擊第三方APP。今年3月份Spotify創始人Daniel Ek發文稱,公司已經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指控蘋果利用壟斷地位,對Spotify進行了諸多限制,涉嫌不正當競爭。
Spotify甚至做了一個“是時候公平競爭了”網站,圖文並茂列舉了蘋果的“不公平之舉”。比如蘋果強制收取30%的分成,還阻止 Spotify 接入Siri、Apple Watch,並限制Spotify版本更新。
近日,IDC釋出的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顯示,iPhone出貨量為3640萬臺,同比下滑30.2%,份額僅為11.7%,退居全球第三。此外,Canalys發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iPhone下滑30%,市場份額僅剩7.4%。幾乎所有分析機構的資料都表明,蘋果最為依賴的iPhone處於低迷態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為了扭轉在硬體方面的頹勢,蘋果正在逐步強化在軟體、服務等方面的“軟實力”。但就目前來看,蘋果在“軟實力”方面的發力,似乎已經觸及各方面的利益。為了攫取更多利益,蘋果甚至磨刀霍霍砍向自己堅定的“戰友”——開發者。比如近段時間蘋果打著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旗號,不斷下架家長控制類APP,或許背後就隱藏著一場關乎利益的纏鬥。
家長控制類APP被一鍋端!蘋果這次下了狠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蘋果原本的設想很沒好——在硬體方面失利後,藉助“軟實力”再度煥發新活力。但既然蘋果想要強化軟體、服務的實力,必然會將觸手伸得更長,甚至會觸及到開發者的利益。而近段時間被蘋果“一鍋端”的,就是第三方家長控制類APP。
一些家長控制類APP的開發者表示,蘋果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就將他們的APP下架。據悉,已經有多達十餘款旨在管理兒童手機使用情況的APP,已經被波及。泰晤士報報道稱,受影響的APP包括OurPact(被下架之前的頂級家長控制類APP)、Freedom、卡巴斯基實驗室、Kidslox、Mobicip和Qustodio等。
可以說,在蘋果的打擊下,第三方家長控制類APP毫無還手之力。畢竟失去App Store這塊沃土,再好的APP在iPhone、iPad等移動裝置上也不能展現出應有的魔力。
利益之爭!蘋果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為何蘋果此次要單獨針對家長控制類APP?蘋果對下架家長控制類APP給出的迴應中提到,這些APP存在使用者隱私安全風險。蘋果認為,家長控制類APP在使用一項被成為“移動裝置管理(MDM)的高度侵入技術”。這一技術可以讓第三方控制和訪問一部裝置及其最為敏感的資訊,包括使用者位置、APP使用情況、電子郵件賬戶、相機許可權以及瀏覽歷史記錄等。
在iOS系統上,MDM技術的合法用途是企業在工作場所中使用,為企業提供管理和保護員工裝置的功能,進而保護企業的相關資訊。就此,蘋果認為MDM技術最好用於企業端,而不適用於消費端。
但是家長控制類APP的開發者,顯然不是這樣想。目前,手機過度使用、上癮等,已經成為當下熱門問題。而家長控制類APP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管理對APP和遊戲的訪問、過濾網站、阻止不適當的內容、設定裝置使用的時間限制、跟蹤位置、設定地理圍欄、監控電話呼叫活動和社交媒體帖子等。
如此強有力卻實用的APP,卻與蘋果iOS系統的某些功能起了衝突。在iOS 12系統中,蘋果加入了螢幕使用時間功能,家長可實時查詢手機的使用時間。透過這一功能,家長能夠設定裝置的時間限制、阻止下載和購買特定型別的內容等。看來,有可能是那些家長控制類APP搶了蘋果自家服務的“飯碗”,才被精準針對。
iOS 12系統中家長控制功能
OurPact就聲稱,MDM是蘋果允許iOS上遠端控制兒童iPhone、iPad上的APP和功能的唯一方式。甚至OurPact還質疑蘋果聲稱MDM在消費者裝置上存在安全風險,更像是“無稽之談”。這樣看來,下架家長控制類APP或許是利益之爭——蘋果不想讓開發者搶奪自己的利益。
從吸收越獄應用特色到打擊APP,蘋果生態變得更無趣
蘋果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顯得太過激進——既做掌握生殺大權的“裁判員”,又做親自下場的“運動員”。此前蘋果系統太過不人性化而導致“越獄”流行時,人們樂此不疲地透過“越獄”來獲得更為實用的功能。而在隨後的時間中,蘋果卻不斷“借鑑”那些大受歡迎的“越獄”功能,並整合至原生iOS系統中。
比如最佳化後的通知功能、鎖屏小工具、多工處理、電話及簡訊攔截等,都出現在iOS系統中,甚至某些“越獄”功能的開發者還成為了蘋果員工。而愈發全面的iOS系統,也讓“越獄”失去了商業價值。在與“越獄”的對抗中,蘋果靠“借鑑”獲得完勝。
目前,蘋果為了自家軟體、服務等更是有不顧一切的跡象。比如蘋果現在相當重視流媒體服務,除了加大投資外,還不惜打擊第三方APP。今年3月份Spotify創始人Daniel Ek發文稱,公司已經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指控蘋果利用壟斷地位,對Spotify進行了諸多限制,涉嫌不正當競爭。
Spotify甚至做了一個“是時候公平競爭了”網站,圖文並茂列舉了蘋果的“不公平之舉”。比如蘋果強制收取30%的分成,還阻止 Spotify 接入Siri、Apple Watch,並限制Spotify版本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