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瑩寶她娘

    我家當時有20多天了,黃疸都是在10+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給開了藥,茵梔黃口服液而且伴有大便好幾天不排開了益生菌粉,配著吃的。

    醫生也沒說要照藍光的,就回家吃藥-曬太陽(曬後腦勺)-多排大便,過一週左右再去複查。

    開始吃完藥我家娃黃疸下去了,過了十多天去洗澡,洗澡醫生說我家娃臉看上去和別的孩子臉明顯還有些黃,我們就又去測的黃疸,結果高了(接近10)問醫生怎麼辦,醫生說,如果捨得就停3天母乳看看是不是母乳性黃疸,如果捨不得就抽血化驗看看,我們看孩子太小捨不得給她抽血,就問醫生黃疸不是特別高問能不能不抽血,再回家觀察幾天看看,醫生說也可以。

    接著我們回家只要有太陽就給她曬(得開著窗戶曬的),過幾天去複查,都正常了(當時娃都快2月了)。這下才放心下來,現在我家娃3個半月了,臉是正常小孩膚色。

  • 2 # 兒科醫生孔令凱

    您好,對於17天的孩子,臉上測量黃疸數值是16,身上是12,是無需照射藍光處理的,透過多吃多排退黃就行了。大家可以透過下面的藍光照射表格,明確膽紅素到底多少時才需要藍光照射。這個圖片裡面,綠色的是胎齡大於38周健康的寶寶,紅線是大於38周有危險因素的寶寶和胎齡35-37周健康的寶寶,黃線是胎齡35-37周有危險因素的寶寶。危險因素包括: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G6PD缺乏症,窒息,明顯精神反應低下(嗜睡),體溫不穩定,敗血症,酸中毒或白蛋白<3g/dL。橫線是年齡,豎線是膽紅素的值,左面的單位是mg/dl,右面是換算成mmol/l的大小。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圖表上,只是標到生後7天,之後因為孩子的血腦屏障發育的完善了,遊離膽紅素一般不會再進入大腦導致膽紅素腦病了,對身體的不好之處就只有讓孩子看著黃而已,所以,就不用太在意膽紅素的高低了。如果大於7天的孩子,也想治療,按照第7天的標準也行。對於您的寶寶,如果是足月兒,沒有上面咱們說的危險因素,在17天時,膽紅素在20以下,是無需使用藍光照射的,在家護理就行。那怎麼才能快點把黃疸退了,讓家長們舒心呢?讓孩子吃飽就行了,大家知道膽紅素都是經過肝臟代謝後,絕大多數是經過大便排除的,所以,讓孩子吃飽了,大便排的多,那麼膽紅素就會更多的排除體外,能讓孩子儘快的退黃。其他比如照照太陽也有些好處,但要避開正午Sunny最厲害的時候,避免孩子曬傷,可以選擇9-10點,下午3點之後,這時給孩子曬曬太陽就夠了,一次也不用時間太長,看著孩子有點鬧了,就儘快的停止,反正咱們也不主要靠這個退黃。

  • 3 # 心連心好月嫂

    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黃疸其實是新生兒具有抗氧化保護作用的積極正常的表現。並不是部分醫生和家長們認為的出現了就立即要“消滅”的“壞人”。

    在國際上,黃疸需要治療的數值也越來越寬鬆,從原來12就要去照藍光,到現在15甚至18之下都可以不用額外治療。國際上對黃疸的認識也逐步的迴歸理性。但是大陸的父母還停留在看到黃疸就“如臨大敵”,甚至母嬰分離導致母乳餵養失敗和障礙。下面就讓我們認真看看臺灣劉博士的文章,更多的瞭解黃疸吧!

    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2、為什麼新生兒會有黃疸?

    大多數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但絕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黃疸(含母乳性黃疸),很多父母看到黃疸就膽戰心驚,卻不知道這是正常嬰兒的正常反應,並不是需要特別擔心的問題。黃疸的形成是因為新生兒有較多的紅血球數目,而且他們紅血球的壽命70-90天,又比成人的120天短,紅血球被破壞後經一連串反應後產生膽紅素,就會引起黃疸,面板、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病理性的問題導致黃疸,比如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泌尿道感染。如何分辨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接著看下文。

    3、膽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少量的存在體內反而對新生兒是有益的,所以黃疸數值只要不超過255μmol/L(15mg/dl)是不需要特別去治療。

    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但介於12 mg/dl ~15 mg/dl的黃疸,孩子除了面板黃染外,但在食慾和精神方面都沒有多大影響的情況下,一般在一個月內症狀就會自動消除(也有一些孩子會持續更久),都不需要太過著急與治療。

    4、黃疸的寶寶不需要停母乳!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在國內很多醫生,會要求媽媽停餵母乳,但要強調的是除非血清膽紅素大於306μmol/L(18mg/dl),才需要暫時停喂,因為如果暫停哺乳48小時,膽紅素就能明顯下降達50%,所以停喂48小時後可以再繼續哺餵母乳,只要增加餵母乳次數及奶量,增加寶寶排便次數和量可降低黃疸。千萬不要因此而改喂配方奶。

    5、新生兒黃疸需要哪些治療?

    a. 照光治療

    在大陸一般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只需頻繁餵奶,能加速排便和代謝。但只要超過204μmol/L(12mg/dl)即建議照光治療,其實是不需要的再次提出新的觀念,若根據最新的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血清膽紅素大於255μmol/L(15.0mg/dl)時,才需要進一步治療,也就是照藍光。

    b. 茵梔黃

    在國內醫生會建議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就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兒服用茵梔黃加速黃疸消退,但茵梔黃,除了說明可以降低谷丙轉氨酶外,並沒有確切可以降低膽紅素而達到退黃疸的作用,而且只要是正常生理性黃疸,增加餵食促進排便,寶寶膽紅素自然能消退。所以常有爸媽問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茵梔黃呢?在國際的新生兒科學領域裡,並沒有服用茵梔黃可以降黃疸的證據喔!另外對於G-6-P-D缺乏的寶寶(俗稱蠶豆症),若服用茵梔黃則會有溶血現象,更會讓黃疸加重,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治療黃疸用茵梔黃的不利影響漸漸得到大家的認知。

    藥監局對茵梔黃口服劑型做了警示,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

    6、新生兒黃疸回家該注意哪些呢?

    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認為,把寶寶照日光燈或置於強烈太Sunny下曝曬,可以讓黃疸消退,其實這樣做相當危險又無效的作法, 嬰兒可能會因強烈的光線傷及視力,也可能引起脫水休克。

    在正常的日光燈下或於日光燈一般光線下觀察寶寶膚色比較準確,新生兒的黃疸大約是由臉部先開始,嚴重時膚色黃才會黃到身體與手腳。建議父母親用自己的手掌和寶寶的膚色相比,如果發現黃疸在身體軀幹部份時,可以再觀察;如果膝蓋以下的面板也出現黃疸時,則應帶寶寶返院檢查膽紅素的數值。

    總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荔枝樹枯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