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76533365714
-
2 # 使用者5186310868332
血液流變學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是透過觀測血液的粘度、粘彈性、流動、凝集等流變性和紅細胞的變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指標來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觀與微觀流變性的規律。 血液流變性質的異常,將會引起機體血液迴圈障礙,其中尤以血液粘度為重要因素。血液粘度的低與高代表血液運輸的優與劣或血液供應的多與少。血液粘度增加,迴圈阻力升高,血流速度減慢,必然導致器官和組織,尤其是微迴圈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響組織的代謝和功能,從而產生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腫瘤、周圍血管病及憂慮等,雖然有諸多致病因素,但均與血液粘度異常有關。至於血液病、遺傳或免疫異常、休克和中毒等疾病的血液流變性會有更顯著的改變。所有病程必然經過了一個或數個血液流變特性指標高的階段,可見血液粘度與疾病的一系列病理過程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血液粘度是診斷各種病理過程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透過對血液流變性的檢測,對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以及預後提出了可靠的依據。目前,國內外對於血液粘度與疾病關係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而廣泛。 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種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體徵之前,往往已有一種或數種血液流變指標的異常(血液粘滯因素升高),它標誌著無症狀的疾病病程已經開始,已經由健康人發展為亞健康人。檢測血液流變性的重要意義之一就在於它可以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預報性資料。甚至在尚無症狀之時,就可以在血液流變引數方面反映出來,如閉塞性血管疾病,預定血液流變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血液流動異常、停滯與血栓形成等。在一定範圍內,血液流變學引數可作為診斷,甚至是早期診斷、疾病轉歸和療效判斷的主要指標。 做血液流變性檢測,及時及早發現在血液流變性異常的可逆階段,及時採取改善血液流變性的措施,可以逆轉此過程,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滯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轉變為異常的重要時期,也是發生冠心病的重要時期,延緩和防止心血管、血液系統的衰老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進行血液流變性檢測,對預防或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老年人定期進行血液流變性檢查,可防患於未然,這應該成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徐 永)
回覆列表
血液流變學檢查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 在一定範圍內,血液流變學引數可作為多種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診斷,甚至是早期診斷、疾病轉歸和療效判斷的主要指標。 血液流變學是透過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時間,血小板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血沉及紅細胞變形能力等10多項指標,來反映由於血液成分的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血液的濃稠性,粘滯性,血漿粘滯性,血細胞聚集性和血細胞的凝固性和血液粘度的變化。它們既是獨立的指標,又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 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外力(血壓)的作用下,在血管內流動,並隨著血管性狀(血管壁情況和血管形狀等)及血液成分(粘度)的變化而變化,維持正常的血液迴圈。當血液粘度變大時,血液流動性就變差,也就最容易發生腦血栓性疾病。反之,粘度較小,流動性較好。 全血黏度檢測方法及原理: 毛細管式粘度計測定法: 相同的體積的血液、血漿或血清,透過一定長度和內徑的玻璃毛細管所需的時間與等體積的生理鹽水所需時間的比值分別稱為血液、血漿或血清的比粘度。 旋轉式粘度計測定法: 在兩個共軸雙圓筒、圓錐-平板或圓錐-圓錐等測量體的間隙中放入一定量的被檢全血,其中一個測量體靜懸,另一個則以某種速度旋轉。由於血液摩擦力的作用,帶動靜懸測量體旋轉一個角度,根據這一個角度的變化可計算出全血的粘度。由於全血是非牛頓液體,不同切變率下,粘度不同,因此,通常選擇高、中、低個切變率進行測定。 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細胞壓積或血漿粘度增高,紅細胞聚集性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或彈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它的增高常見於下列疾病,如腦血管病,高血壓、腦血栓形成、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脈管炎、結締組織疾病活動期,鏈狀血紅蛋白症、白血病,深靜脈栓塞、糖尿病、高脂血症、惡性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燒傷等。 血液粘度減低見於貧血、重度纖維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 血漿黏度測定原理: 一定體積的受檢血漿流經一定半徑和一定長度的毛細管所需要的時間,與該管兩端壓力差計算血液黏度。 增高見於血漿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糖尿病、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等。 紅細胞壓積反映血液濃稠性 ,它反映血液中血細胞與血漿間的比例。 意義:紅細胞壓積增高,則表示血液濃而粘,除腦血管病外還見於紅細胞增多症;紅細胞壓積降低,則表示血液較薄,全血粘度也相應下降,意味著機體有失血或貧血。 反映血液粘滯性、粘度是流動性的倒數,即粘度愈大,流動性愈差;粘度愈小,流動性愈好。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受紅細胞壓積的改變而改變,一般來說紅細胞壓積高的,全血粘度高。 全血還原粘度:反映了單位血細胞壓積而產生增比粘度的能力。 意義:同全血粘度。 血漿粘度 :反映體內生物大分子(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對血細胞粘度的影響。 意義:增高,除腦血管病外主要見於巨球蛋白血癥,白血病。其他意義同全血粘度。反映血細胞的聚集性 紅細胞電泳時間:時間愈短、則表明紅細胞表面電荷多,紅細胞間愈處於分散,聚集性減少;反之,若時間愈長,反映其表面電荷愈少,則紅細胞愈趨向聚集,使紅細胞之間互成串狀、堆狀、使全血粘度增大。 意義:電泳時間延長常見於腦血管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髓病、紅斑狼瘡、高脂血症等。 血沉:與血漿比重,粘度,紅細胞間聚集力有關。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壓積的依賴性較大,血球壓積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壓積低者,多為血沉快。故透過公式計算、得出排除血球壓積影響的血沉K值。 血液凝固性: 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增加血漿粘度增加,呈正比關係。血液凝固時,纖維蛋白原聚合成纖維蛋白聚合物,在纖維蛋白內部之間有“搭橋”現象。在動脈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血流變學異常是腦血管病的發病先兆之一。經觀察,有些老年高血壓病人,當血液流變學指標由正常轉化為多項和極度異常時,不久即發生腦血管病或心肌梗塞。這些異常都可作為腦血管病先兆的危險率,是可以作為腦血管病預報專案的。 當然,如果經過血液流變學的預測結果是正常的,也不能完全排除沒有發生腦血管病的可能性,應結合其他因素綜合分析,絕不能把血液流變學檢查指標作為預報腦血管病的唯一根據。 血液流變學異常是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礎,並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長期高血壓導致動脈壁內膜受損,纖維素性壞死和玻璃樣改變,管壁粥樣硬化,以至形成粟粒狀腦動脈瘤。一旦動脈內壓力驟升,超過血管壁的耐受性時,就會導致破裂出血。而血脂升高,血粘度增高,血流緩慢,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以及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諸因素的參與,又易形成梗塞。 由此可見,血液流變學異常,可以導致雙向性轉化。出血和梗塞是同一病理形態下的兩種發展結果,有相同的密切相關的病因和病理基礎,血流變學異常,血脂增高,血液的凝滯性增強等是主要的危險因素。 另外,鑑於血液流變學異常對腦血管病的影響,而降低血液粘度治療,已為臨床醫生所推崇。 定期進行血液流變性檢測,對預防或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老年人定期進行血液流變性檢查,可防患於未然,這應該成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