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繼往開來huangniu

    為什麼說孔子的思想體系是為古代的統治階級服務的?

    〈1 〉

    孔子的祖先弗父阿是宋閔公的長子,本應繼承宋國王位為君,但他將王位讓給了弟弟宋歷公。弗父阿的子孫世代也是宋國的貴族,到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不知什麼原因,到魯國做了大夫。從此,孔子一家便成了魯華人。

    孔子的生活時代,正是春秋末期,中國社會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前夜。時勢動盪,變化頻繁。孔子本人的家族,也經歷了一個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因此孔子對西周及以前的生活極為憧憬和嚮往,而對現實的社會充滿了憂慮和失望。孔子的這種心態。正是這種心態,決定了他一生的政治主張和思想信仰。

    〈2〉

    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禮”。在他的代表作《論語》一書中,全書一萬多字,說得最多的就是“仁”字;言仁處有85章,計“仁”字105個。其次說得多的就是“禮”字;言“禮”處有49章,計“禮”字74個。

    那麼,什麼是“仁”呢?“仁”與“禮”是什麼關係呢?

    “仁”的範圍很廣,幾乎涵蓋了作為人的完美修養的全部內容。但是,無論何種優良的道德表現,都有一個共同的的必備條件,那便是遵“禮”。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勞葸(葸:畏怯貌),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絞:急切貌)”(泰伯)。

    什麼叫做“禮”呢?按照現代人的說法,“禮”就是規矩、制度。但是,孔子反覆強調的“禮”,是先王的、已經過時了的“周禮”。是要嚴格維護固有的上下、尊卑、貴賤關係,維護固有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秩序。

    齊景公問政。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

    把孔子這句話翻譯成現代語言,所謂為政,就是一句話:君守君的規矩,臣守臣的規矩,父守父的規矩,子守子的規矩。

    孔子要求人們,要把遵守上下、尊卑、貴賤關係的規矩,作為從思想道德操守,到日常生活作息的最高準則。他反覆說

    “為國以禮。”(先進)

    “以禮讓為國。”(先進)

    “不學禮,無以立。”(季氏)

    “不知禮,無以立。”(堯曰)

    “非禮無視,非禮無聽,非禮無言,非禮無動。”(顏淵)

    總之,如果不循禮,人就不能活。

    因此,孔子所倡導的“仁”,其核心內容就是“禮”。

    <3>

    如此相適應,凡屬違反或破壞舊有秩序,漠視或顛倒上下,貴賤、尊卑關係的思想言行,都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都要受到他的嚴厲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八佾)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嗚鼓而攻之可也。”(先進)

    “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塞門:大門內的屏風)。邦君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反坫:諸侯喝酒的用具)。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

    因此,孔子對人們的要求,就是循規蹈矩,默守成規,安分守己:

    “君子思不出其位。”(憲問)

    “君子無所爭。”(八佾)

    “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學而)

    “位卑而言高,罪矣!”(孟子)

    〈4〉

    非常明顯,孔子關於“禮”的主張,與奴棣社會新興的諸侯貴族利益相牴觸,與社會發展的趨勢相違背。因而在他的有生之年,從來沒有得到列國君主的重用。直到他51歲的時候,好不容易做了三四年魯國的大司寇,立即因為政見不合,被迫離國出走,過了長達十四年的流浪生活。其間雖也有幾次機會,皆因貴族們的恐懼和嫉妒,始終為列國諸侯所不容。

    十四年中,孔子帶著他的一群弟子,顛沛流離,受盡艱辛,先後絕於魯,斥於齊,畏於匡,逐於宋衛,困於陳蔡。甚至三月絕糧,弟子失散,“累累如喪家之犬”(司馬遷語)。

    〈5〉

    孔子逝世幾百年以後,

    由於時代的發展,周、秦消亡,楚滅漢興,建立了強大的封建主義的中央政權。漢王朝千方百計地鞏固其中央集權統治,而孔子學說關於“禮”的定義與呼喚,正好符合統治者維護既得利益的需求,這才有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基本國策。

    漢朝以後,歷代王朝基本上都延續了漢朝的做法,將孔學作為奴化百姓大眾,鞏固統治地位的精神武器,包括漢族以外的滿、蒙主政時期也概莫能外。

    到了孔子逝世1000年以後的宋代,相傳趙匡胤的宰相趙普提出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主張。接著又經過北宋理學派首領朱熹近40年的努力,對《論語》的註釋和推崇,這部書的價值,被提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從此,《論語》一書,成了全民必讀的啟蒙課本,孔子的言論,成了朝野人士的行為準則。孔子本人也被尊稱為“大成至聖先師”,他的地位,可以與封建社會中三大權威中的君權和神權並駕齊驅,與族權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統治者用盡各種方法推行孔學、孔教,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思想殭化,默守成規,始終不渝地堅持“忠君”、“尊上”、“守禮”的知識分子,從而頑固地維護著其統治地位,使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中國的封建社會得以長期存在,孔子和他的學說功不可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式員工離職,一般需要走哪些程式?